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计算机网络》

教案《计算机网络》

教案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授课对象:授课章节:第三章 TCP/IP协议第一节 IP编址方案课时安排:2节课 90分钟授课教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IP地址的概念、格式和分类;2.掌握子网掩码的作用及划分子网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2.教学难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通过子网掩码划分子网的方法。

三、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方式开展互动,加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第三章 TCP/IP协议首先回顾前面章节所讲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引出网络分层协议的工业应用标准——TCP/IP协议。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现实生活中我们用身份证来标识每一个公民,在复杂的网络世界如何标识每一台计算机?2.学校采用学校->学院->系->专业->班级的分层体系管理学生,网络世界如何管理计算机呢?3分钟左右,让学生举手回答,可能有以下情况:对第一问:一种情况是给网络中每台计算机取一个名字;或者给每一台计算机一个编号……对第二问:一种情况是我们将网络按照行政区域分层管理;或者将计算机网络按照类似于学校分层管理的方式管理……讨论中有可能出现继续提问:取名字如何保证统一性;编号如何保证唯一性;分层如何确定层次性……教师根据上述问题及其讨论情况开展点评,指出IP地址就是用来标识网络中计算机的编址方案,不仅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同时解决了网络计算机的层次问题。

第一分节 IP编址方案1.IP地址定义和作用对比现实生活中身份证制度,不管某个人什么名字、什么民族、什么地区、什么性别,但都有唯一的18位身份标识,参照身份证制度提出IP地址概念。

IP地址:就是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被分配的唯一地址,也称为互联网地址,用于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举例IP地址和我们的家庭地址的联系;IP地址与电话号码的联系。

思考:为什么要使用IP地址?(2分钟)原因(在同学们回答基础上归纳提出):●可以通过IP地址屏蔽各种物理网络的地址差异;●每种网络都有各自的技术特点,其物理地址各不相同;●统一物理地址的表示方法不现实;●互联网对各种物理网络地址的“统一”可以通过IP地址在网络层完成。

2.IP地址的格式提问:再次对比IP地址和身份证编号,提问学生身份证编码的格式如何,是否对IP地址的设计有借鉴作用。

在学生回答后,列举成都地区的身份证编号如510101************,分析该身份证号编码的规则1-2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3-4位表示地级市、盟、自治州代码,5-6位表示区县代码;7-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15-17位为顺序号,18位为校验码。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其编制规则,即地区编码+出生日期+区分码。

由此引出IP地址的格式。

一个完整的IP的地址由一组32位(bit)二进制组成,每8位为一个分段(Segment),共分为4段,段与段之间用小圆点.隔开。

如:11001010.01110000.01010001.00100010这种表示方式称为“点分二进制表示法”。

提问:点分二进制表示法有什么弊端?根据学生回答,指出点分二进制表示法的弊端:●数字太长,记忆不方便,书写不方便,●而且非专业人士难以读懂。

解决办法:引出改进的表示方法——点分十进制计数表示法,利用表格回顾二进制——十进制之间转换方法(根据学生对进制转换情况可以适当复习一下),同时讲解点分十进制表示法。

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关系:11001010.01110000.01010001.00100010=202.112.81.34练习(2分钟):将IP地址11000000.01101010.01111110.11000001用点分十进制计数法表示。

(公布答案:192.160.126.193,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可以讲解一下过程,进一步巩固掌握)对该表示法进行课堂总结:(1)每一个IP地址由四段组成;(2)每段用小数点隔开;(3)每个数字的取值范围在0-255之间。

借鉴身份证的分段编码规则,IP地址也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段构成。

表示为:IP-address::={<network-number>,<host-number>} 3.IP地址的分类NIC(国际网络信息中心)将IP地址分成五类,A类,B类,C类,D类和E 类。

通过列表方式进行演示。

根据学生计算情况,给出常用的三类IP地址的比较:课堂讨论:(1)三类IP地址如何区分?(2)加入某公司要建立一个拥有1500台计算机规模的网络,可以采用什么类型的IP地址;加入要建立一个拥有200台计算机规模的网络,可采用什么类型的IP地址?(3)假设教学机的IP地址为172.16.16.15,属于哪类IP地址?课堂教学总结:教师在讲授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时采用恰当的类比:如确定某个同学所在的位置,网络地址好比同学的班级,主机地址类似同学的座位号。

进一步通过上述三个讨论引导学生对三类IP地址概念的理解掌握并回答三个问题。

(1)判断某个IP地址属于哪类网络:看第一个数字0-127A网,128-191B网,192-223C网。

(2)1500台主机大于254小于65534,应采用B类网络。

200台计算机应采用C类网络。

(3)172.16.16.15属于B类网络IP地址。

第二分节子网掩码1.子网掩码思考(2分钟):IP地址是32位二进制,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任意给定一个IP地址,如何区分哪些位表示网络,哪些位表示主机?根据讨论引出子网掩码:网络管理员使用子网掩码来区分IP地址中的网络号和主机号。

子网掩码将所有的网络位用1标识,主机用0 标识。

子网掩码就像一个过滤器,把一个完整的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成功分离。

分离方法:当用子网掩码和任意IP地址进行按位取与操作时,就可以得到该地址的网络地址;剩下的位即为主机地址。

【例1】IP地址192.9.200.1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判断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

解(板书该过程,通过例子讲解求网络号和主机号的方法):①将十进制IP地址转换成二进制二进制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0001十进制192 9 200 1 192.9.200.62②将十进制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二进制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十进制255 255 255 0 255.255.255.0③将二进制IP地址和二进制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操作IP地址 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10000001掩码地址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与操作 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0000④将与操作结果转换成十进制即得网络号为192.9.200.0二进制 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0000十进制 192 9 200 0⑤将IP地址中网络号部分改为0,剩下的即为主机号,该例中主机号为0.0.0.1。

2.缺省子网掩码当未划分子网,对应的网络号位都是1,主机号都置0。

A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0.0.0B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255.0.0C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255.255.0子网掩码作用就是判断两个需要通信的主机是否需要通过网络转发,如果两个主机在同一子网内,就可以直接通信,如果两个主机不在同一个子网中,则需要寻找路径进行通信。

子网掩码必须与IP地址结合使用。

3.子网划分思考:回顾A、B、C类IP地址,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分钟)。

教师总结:A类网络规模太大,每个网络规模达到上千万台计算机,导致数以百万计的A类地址资源被浪费,C类地址比较适合中小型企业使用,但是严重不够用。

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划分子网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1)子网划分的基本思路●划分子网是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

●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位作为子网号subnet-id,而主机号host-id也就相应减少了若干位,通过划分子网调整网络规模,可以将大型网络划小,也可以将小型网络聚大。

IP-address::={<network-number>,<subnet-number>,<host-number>}●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IP数据报,仍然是根据IP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先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

然后此路由器在收到IP数据报后,再按目的网络号,子网号找到目的子网。

最后将IP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

(2)子网划分的基本方法Step1:将要划分的子网数目转换为2的m次方,如果不是恰好为2的次方,则取大为原则,即大于最接近该数且为2的幂,如要划分6个子网,取8,则取23。

Step2:将步骤1确定的m按高序占用主机地址m位后,转换为十进制。

如为3表示主机中有3位被子网占用,网络标识号全为1,所以主机号对应的字节段为11100000,转换为十进制后为224,这就是该段确定的子网掩码。

Step3:确定子网号及子网IP地址范围。

将所占用的位依次取0 和1进行排列组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即可得到子网号及相应的IP地址范围。

【例2】将一个C类网络划分成4个子网,若网络号为192.9.200.0。

求出子网掩码和4个子网的IP地址范围。

第一步定义子网掩码①将要划分的子网数目转换为2的次方,4=22。

②取22的幂,m=2。

③将m按照高序占用主机地址m位后转换为十进制。

因为m=2,11000000——>192即为该字节最终确定的子网掩码。

该C类网络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

第二步确定子网号和子网的IP地址范围4个子网的的子网号如下(从小到大顺序排列):00(00 000000)->0->192.9.200.001(01 000000)->64->192.9.200.6410(10 000000)->128->192.9.200.12811(11 000000)->192->192.9.200.192从而四个子网的IP地址范围如下:①二进制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0000 (00111111)十进制192 9 200 0 192.9.200.63②二进制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1000000 (01111111)十进制192 9 200 64 192.9.200.127③二进制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10000000 (10111111)十进制192 9 200 128 192.9.200.191④二进制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11000000 (11111111)十进制192 9 200 192 192.9.200.255即子网IP地址范围分别为:192.9.200.0-192.9.200.63192.9.200.64-192.9.200.127192.9.200.128-192.9.200.191192.9.200.192-192.9.200.255【注意提醒学生】实际情况下,全0 地址和全1地址是不能使用的,也就是说,这样划分的每个子网有64台主机,但实际使用只有62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