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五章-成本
个问题的均衡点E的位置是相同的。
二、成本最小化
4、扩展线和生产总成本
① 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 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 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 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 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 是扩展线。
一、成本
3、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 = 总收益-总成本 = 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 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追求最大的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也被成为超额利润。
一、成本
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支付。 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是以隐成本
计入成本的。
轨迹。
二、成本最小化
假定: 工资率为w,
利息率为r,
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C,
则成本方程为:
C= wL+rK
二、成本最小化
2、成本最小化
生产均衡点:
MRTSL K
ω = γ
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 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 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 格之比,从而实现既定产量 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二、成本最小化
2
18Y
2
Y
解得
55Y 2;Y 2 9 Y 3; X 18;
C 6X 8Y
可得 C=132, 即最小成本。
二、成本最小化
对偶关系:成本最小化和产量最大化
二、成本最小化
成本最小化和产量最大化之间的对偶关系可理 解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以其中 任何一个问题所实现的最小成本或最大产量作 为另一个问题的约束条件的话,那么,这两个 问题的最优要素组合是相同的,或者说,这两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总可变 成本 TVC
0 600 800 900 1050 1400 2100
总成本 TC
1200 1800 2000 2100 2250 2600 3300
平均不 变成本 AFC 1200.0 600.0 400.0 300.0 240.0 200.0
案例分析:上大学值吗?
上大学成本如此之高,为什么家长还选择让孩子上大 学,因为这种选择符合经济学理论,收益的大化原则。 我们算一下上大学与不上大学一生的成本与收益。 不上大学18岁工作,工作到60岁,共42年,平均每年 收入是1万,共42万。 上大学22岁工作,工作到60 岁,共38年,平均收入 是2万元,共76万,减去上大学的经济学成本8万,剩下 68万。 与不上大学收入比较上大学多得到的收入是26万。这 还没考虑学历高所带来的名誉、地位等其它效应。为什 么家长舍得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就在情理之中了。
7.AC曲线的最低点D对应的是TC曲线 中从原点出发与TC相切的点G
三、短期成本曲线
4、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 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 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 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一、成本
2、显成本和隐成本 显成本(Explicit Cost) :会计学成本,厂商在
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 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 Implicit Cost):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
被用于自己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生产成本(总成本)=显成本 + 隐成本 =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三、短期成本曲线
2、短期成本分类
① 总不变成本TF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 的产品对不变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② 总可变成本TV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 的产品对可变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③ 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
对全部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TC(Q)=TFC+TVC
二、成本最小化
设:产量为 Q f(L,K),成本为C wL rK , 利润 P Q C f ( L、K ) ( wL rK ),(P、w、r既定) f f P w 0,即:P w; L L L f f P r 0,即:P r; K K K f / L MPL / MPK w / r,或,MPL / L MPK / K f / K
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的成本和利润
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
收 益 隐性成本
(正常利润)
显性成本
经 济 成 本
收 益 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 = 总收益 - 总成本 = 总收益 - 显成本 - 隐成本 = 总收益 - 显成本 - 正常利润
二、成本最小化
1、等成本线: 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 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
且假定劳动的价格为w和资本的价格r是给定的, 则表示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的短期总成本:
STC(Q) w L(Q) r K
三、短期成本曲线
STC(Q) w L(Q) r K
w * L(Q) 如果用 φ (Q)表示可变成本,
用 b 表示固定成本 r * k
则短期总成本函数可写成:
因此,正常利润属于成本,而且属于隐成本。
案例分析:利润在经济学家与会计师眼中的是不同的
假设王先生用自己的银行存款30万收购了一个小企业,王 先生的会计师计算一年的利润是3万。我们用经济学的理论分 析王先生的成本和利润。 王先生如果不支取这30万元钱收购企业把钱存在银行里, 在市场利息5%的情况下他每年可以赚到1.5万元的银行存款利 息。王先生为了拥有自己的工厂,每年放弃了1.5万 元的利息 收入。这1.5万元就是王先生开办企业的机会成本之一。经济 学家和会计师以不同的方法来看待成本。 经济学家把王先生放弃的1.5万也作为他企业的成本,尽 管这是一种隐性成本,因此一年的利润是1.5万。 但是会计师并不把这1.5万元作为成本表示,因为在会计 的账面上并没有货币流出企业去进行支付,一年的利润时3万 。因此利润在经济学家与会计师眼中的是不同的。
STC(Q) φ (Q) b
三、短期成本曲线
2.由短期总产量曲线到短期总成本曲线
劳动的总产量 TPL 0 3 8 12 15 17 劳动投入量 L 0 1 2 3 4 5 可变成本 w*L(Q) 0 2 4 6 8 10
17
16 13
6
7 8
12
14 16
三、短期成本曲线
STC(Q) w L(Q) r K
(1)由 代入生产函数得 Q=495
(2)如果已知生产函数是
495 X 2 3XY Y 2 , 根据最小成本原则
可得方组
2X 3Y 3 ; 3X 2Y 4 495 X 2 3XY Y 495 (6Y ) 3 6Y
2
2 2
已知X=6Y 代入得
Y
2
495 36Y
三、短期成本曲线
④ 平均不变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 位产品所支付的不变成本;
TFC AFC (Q) = Q
⑤ 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 位产品所支付的可变成本;
TVC (Q) AVC (Q) = Q
三、短期成本曲线
⑥ 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 产品所支付的全部成本;
1.厂商在长期扩张或收缩的最优路径
2. 厂商在长期的总成本是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最 小生产成本 3.在扩展线的基础上了解短期的总成本是在每一个 产量水平上的最小生产成本
三、短期成本曲线
1、由短期生产函数到短期总成本函数 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劳动投入量是可变
的,则短期生产函数为:
TPL = f(L,K)
平均可 变成本 AVC 600.0 400.0 300.0 262.5 280.0 350.0
平均总成 边际成本 MC 本AC
0 1 2 3 4 5 6
1800.0 1000.0 700.0 562.5 520.0 550.0
600 200 100 150 350 700
1.TC和TVC的斜率相同,垂直间距等 于TFC 2.TC和TVC分别存在一个拐点,拐点 之前其斜率是递减的,拐点之后斜率 是递增的.并且拐点对应的是MC的最 小值 3.AVC、AC、MC均呈U性特征 4.MC与AV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 点F 5.MC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D 6.AVC曲线的最低点F对应的是TVC曲 线中从原点出发与TVC相切的点E
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 比,则上式可为:
MRTSL K
MPL ω = = MPK γ
MPL MPK = ω γ
为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通过 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 上的最后以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
二、成本最小化
3、对偶问题:产量最大化
二、成本最小化
ON是一条扩展线。
扩展线上所有的点均
是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点,即满足
MRTSL K
MPL ω = = MPK γ
厂商在长期扩张或收
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 的最优路径。
二、成本最小化
② 利润最大化与扩展线 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是可以实现扩展 线这一长期生产的最优路径的。
生产的均衡点:
MRTSL K
ω = γ
二、成本最小化
只有在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和两要素的价格 比例相等时,生产者才能实现生产的均衡。 厂商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 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 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
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