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清末民初近代紫砂名家

中国清末民初近代紫砂名家

中国清末民初近代紫砂名家1、【俞國良】(1874-1939)清末民初宜興制壺高手。

江蘇無錫人。

造壺精工,氣格渾成,善制“傳爐壺”,勻挺有力,仿佛天成。

曾獲1915年美國三藩市「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獎狀和1936、1937年「江蘇省物品展覽會特等獎狀。

」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紫砂陶史概論》:「俞國良,原籍無錫,1939年卒,享壽65歲。

傳器製作嚴謹,器形格調精緻,是晚于黃玉麟的名手,但總的表現,又遜于黃玉麟一籌。

」2、【吳漢文】清末民初宜興紫砂陶刻高手。

生卒不詳。

善陶刻書畫,常為宜興縣城的「吳德盛陶器行刻陶,吳德盛陶器行為「金鼎商標」,當時曾請俞國良、胡耀庭、馮桂林等為其做胚,由吳漢文等進行書畫陶刻,為此吳德盛出品紫砂器頗負盛名。

漢文陶刻,都署款「歧陶」,書法學趙松雪,與行、楷間,書刻流暢、迥勁、老辣。

漢文常為吳德盛刻陶外,亦常與「范莊農家」合作,由「范莊農家」作器,漢文書刻。

」3、【蒋祥元】(1868~1941年),世居宜兴川埠潜洛村,生于同治七年(1868年),卒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民间紫砂艺人。

4、【冯桂林】(1902—1946年),宜兴周铁镇人,1918年迁居宜兴蜀山北厂。

紫砂著名艺人。

擅长松竹梅题材及仿真自然塑器。

其制品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高或矮,或规则或不规则,皆精致细腻,深沉肃穆,给人以“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之感。

冯桂林一生创制紫砂花货精品甚多,仅新品种类就达二百余种,以手法新颖、风格独特、构思奇妙著称于世,为紫砂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匠艺师之一。

5、【蔣賢明】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善制砂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蔣賢明直壁扁壺”一具,壺身扁圓筒形,直流、圓弧扳、嵌蓋、橋鈕。

製作周正。

鼻煙色泥。

高5.6、寬11.3公分。

石如鐫刻書銘。

鈴有「陽羨蔣記」、「賢明」二方印,皆篆體。

6、【史蓮生】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工治砂壺。

《茶具文物館·羅桂祥藏品》著錄二器:1.香港茶具文物館藏“史蓮生青環壺”一具,高9.5、寬13.7公分。

蓋鈴「蓮生」篆文長方印。

2.香港茶具文物館藏“史蓮生折腰扁圓壺”一具,高7.6、寬13.3公分。

蓋鈴「蓮生」篆文章。

7、【朱培金】(1890---1960)近代经营业主,宜兴潜洛人.十多岁开始经营,民国后投资入股铁画轩,为铁画轩主要股东之一.二十年代后期开办"鼎恒陶器厂".8、【許立成】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善制方形砂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許立成宜富當貴方磚壺”一具,壺身長方形,方流、方扳、方蓋、方鈕,整體協調,工藝精到。

壺腹有「宜富當貴」篆文四字,底鈴「許立成造」篆文方印。

高7.1、寬11.1公分。

《茶具文物館·羅桂祥藏品》有著錄。

9、【福亨】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工於制壺,佚姓。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福亨半月壺”一具,壺身呈半圓扁形,一彎流,圓弧扳,嵌蓋,橋鈕。

做工細緻。

高10.7、寬6.7公分。

《茶具文物館·羅桂祥藏品》有著錄。

10、【强义海】民国时期的紫砂制壶高手,生卒年月不祥。

11、【束金壽】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精於制壺,善做光貨。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二器:1.“束金壽鼓腹扁壺”,高10、寬14公分。

底鈴「吳恒順制」篆文方印。

2.“束金壽扁圓壺”,直身、平肩、直流、弧扳、圓鈕、乳丁三足。

製作工整、細緻、勻挺。

高7、寬11.5公分。

《茶具文物館·羅桂祥藏品》有著錄。

12、【範鼎甫】清末民初宜興紫砂名工。

《宜興陶瓷發展史》:範鼎甫善制砂壺,尤長陶塑。

與俞國良是同代藝人。

范鼎甫徒弟范大生,創作的「雄鷹」紫砂陶塑,與民國二十四年曾獲英國「倫敦國際藝術展覽會」金獎。

13、【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

14岁向汪春荣(生义)学习制陶技艺,与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弟。

1915年,由江苏宜兴利用陶器公司介绍,去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人技师,历时三年,此间不仅传授紫砂陶的成型技术,还利用炭釉炉试验烧成的炉均紫砂彩釉陶,成为近代宜兴陶艺界向外传播紫砂技艺的杰出代表之一。

14、【範大生】(1875-1942)清末民初紫砂名師。

字繩武,號承甫。

宜興丁蜀鎮西望於人。

十九歲從師紫砂名工范鼎甫學藝,勤奮好學,鑽研技法。

所制茗壺,工藝精絕,競相爭購,“大生壺”名噪一時。

民國二年(1913),蜀山興辦「利永陶器公司」,聘大生為技師。

民國五年,大生受江蘇省第五中學校長童斐之邀,任該校陶業教師七年。

大生尤擅陶塑,四十多歲時創作大型紫砂雕塑「雄鷹」,為大生生平得意之作,與民國二十四年,參加英國「倫敦國際藝術展覽會」,榮獲金質獎。

范大生的傳世作品有“合棱紫砂壺”、“魚化龍壺”、“合梅壺”、“一捆竹壺”、“竹鼓壺”、“掇球壺”等。

造型渾樸、端莊、勻稱,色澤柔和,為紫砂精品。

16、【袁順】清末民初宜興紫砂高手。

江蘇宜興人。

善制牛蓋洋桶壺。

牛鼻蓋,圓筒直身,銅提梁,造型簡潔,美觀實用。

嘉順製作的牛蓋洋桶壺,數量最多,他一輩子幾乎只做一種牛蓋洋桶壺。

17、【岩如】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善於制壺。

佚姓。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刻銘人物掇球壺”一具,岩如制壺,石如鐫刻。

高8.6、寬9.8公分。

《茶具文物館·羅桂祥藏品》有著錄。

18、【吳虎根】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善制茗壺。

19、【蔣萬豐】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善制茗壺。

20、【儲銘】清末民初宜興紫砂高手。

江蘇宜興人。

善制茗壺,尤善製作牛蓋洋桶壺,造型簡潔,整體感強,價廉物美,深受群眾喜愛。

儲銘傳器,《紫砂陶》著錄有二壺:1.“紅泥線圓壺”,壺底鈴有「家儲底有盤銘句」七字楷書印章;2.“紫泥瓜形壺”,蓋內鈴「儲銘」篆文印,壺底鈴「龍峪山人」篆書方章。

《茶具文物館·羅桂祥藏品》著錄一器:香港茶具文物館藏“儲銘瓜形壺”一具。

高8.9、寬12.2公分。

底鈴「儲銘」方章。

21、【宣叔成】清末民國時期宜興紫砂藝人。

工治洋桶壺,技術熟練。

22、【江案卿】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工治茗壺,壺技精良,有“樹癭供春壺”傳世,作於1930年,《砂壺集》有著錄。

23、【範福奎】(1885-?)清末民國間宜興紫砂名手。

江蘇宜興人。

精製茗壺,工整質樸。

民國二十一年(1932),福奎製作之紫砂壺,曾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國際賽會」展出,獲優秀獎。

24、【汪寶根】清末民初時宜興紫砂名工。

宜興丁蜀鎮人。

工治砂壺,技術全面,光貨、花貨皆能,造型勻稱,風格清麗。

常和陳少亭等合作制壺,由汪寶根制壺,陳少亭鐫刻。

並為上海「鐵畫軒」陶器行造茗壺。

弟寶洲,也善制茗壺。

1935年,曾制“大東坡紫砂壺”和“三友紫砂瓶”參加美國「芝加哥博覽會」。

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著錄汪寶根“合桃紫砂壺”和“線雲合盤紫砂壺等三器”。

《丁蜀鎮志》:「汪寶根,清光緒——民國年間制壺藝人。

」25、【汪寶洲】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宜興丁蜀鎮人。

善制各款砂壺,製作工整,風格樸實。

哥哥寶根,也是當時紫砂藝人。

《丁蜀鎮志》:「汪寶洲,清光緒——民國間制陶藝人。

」26、【范靜安】清末民初宜興紫砂制壺藝人。

生卒無考。

靜安所制砂壺蓋鈴「靜安」印,底都鈴「范莊農家」章。

據考,「范莊農家」為宜興西望墟鄉間制壺藝人之閒章,該莊村民,大多為範姓,家家制壺。

范靜安可能即為西望墟鄉人,為該村專業制壺藝人。

27、【張蘭舟】(1882-1938)清末民初陶瓷名師。

宜興川埠鄉潛洛村人,祖輩皆以製作紫砂為生。

自小從師學藝,刻苦勤奮,愛鑽研,善創造。

能作紫砂茗壺、盆、盤、花瓶,亦善捏塑雞、鴨、牛、羊等兒童耍貨。

設計製作的筆架、筆洗、筆筒和陶硯等文房用具,暢銷各地,名揚一時。

民國十一年創制的「泥龍頭三腳只壓機」,與德國造“泥龍頭三腳只”抗爭,價廉物美,很受歡迎。

張蘭舟生前所創紫砂、陶瓷等產品,款式眾多,首屈一指。

宜興窯場第一座倒焰窯的設計建造,亦出自張蘭舟之手。

28、【範勤芬】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工治砂壺。

鎮江文物商店藏有“範勤芬折腰壺”一具,紫褐泥。

壺身上部,呈內弧線,形成高頸、小口;下部呈外弧線,形成碗狀圓底。

半球形小蓋,菌鈕,一彎流,耳形扳。

底鐫「範勤芬造」草篆款。

通高11.5、口徑3.5公分。

《宜興紫砂》一書有著錄。

29、【張春芬】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精於製作花色壺。

鎮江文物商店藏有“張春芬藕形壺”一具,以一大藕作壺身,小藕作流,荷梗作扳,荷葉作蓋,荷花作飾,構思奇巧,塑造工致。

底鈴「張春芬」篆書印。

通高10.5公分。

《宜興紫砂》一書有著錄。

30、【邵陸大】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工治砂壺。

宜興紫砂工藝廠藏有“漢君壺”一具,邵陸大制壺,于右任書。

淡紫泥,製作周正,工整質樸,壺身鐫:「漢文先生,右任」六字行楷。

通高8.1、口徑6.6公分。

《宜興紫砂》一書有著錄。

31、【邵金章】清末民初宜興紫砂高手。

宜興上袁村人,出身陶器世家,祖父、父兄均為製作紫砂能手。

為當代紫砂名師徐漢棠四舅。

早年曾與當代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合制高檔茶具,技藝精到。

後改行製作工藝陶和研究工作。

32、【邵茂章】清末民初宜興紫砂高手。

宜興上袁村人,出身陶器世家。

生卒不詳。

為當代紫砂名師徐漢棠三舅。

所制紫砂水準壺和獨鈕壺,均有獨到之處,印章為「貢居」,遺留作品深受藏家珍愛。

祖父邵雲甫,為清代同治間紫砂著名藝人,曾赴日本製作陶藝。

四弟邵金章,早年曾與當代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合作承制高檔茶具。

33、【邵全章】清末、民國間紫砂制壺高手,江蘇宜興人,為邵大亨之後人。

《陶瓷工業志·特種工藝陶瓷·陶藝名人選錄》:「邵全章,清宣統、民國間人。

為道光名家邵大亨之後人。

所制之壺,線條簡巧而沉穩,壺身挺括規正,口蓋合縫嚴密,把手端執舒適,壺嘴出水流暢,兼有藝術、工藝、實用之特點。

」34、【範錦甫】民國時期宜興紫砂藝人。

精於制壺,善作花貨。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範錦甫巧色佛手壺”一具,製作精美,形象逼真,生動傳神。

高9.2、寬18公分。

《茶具文物館·羅桂祥藏品》有著錄。

35、【陳少亭】民國時期宜興紫砂著名陶刻藝人。

父陳伯亭。

亦為刻陶高手。

師兄任凎庭。

宜興丁蜀鎮潛洛村人。

《陶瓷工業志·特種工藝陶瓷·紫砂陶器》:「陶刻藝人陳少亭,曾與蔡元培合作,為樹椿盆鐫刻。

盆呈深褐色,參差堆貼三個樹瘡,兩處一面是蔡元培題詩,全文是:『不使寶山空手回,頻行精選贈盆栽,花神未必增惆悵,迄得君家衣缽來。

岳淵主任屬,蔡元培。

』另一方面題記:『黃氏植場,芳容作品,少亭刻。

』除『黃氏植場』四字隸書較大外,其餘小字作行書。

其佈局均勻,用筆瀟灑,刀路神韻迥勁,文雅清新,為傳世精品。

」少亭常和汪寶根等合作,由寶根制壺,少亭鐫刻。

並為上海「鐵畫軒」陶器行制壺。

《宜興紫砂珍賞》著錄有陳少亭鐫刻之“合桃壺”,刻工蒼勁有力,精緻挺秀,風格純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