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04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解读

解读04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解读

一、学科核心素养
与2003实验稿相比,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下附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崔允漷对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突出强调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形成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树立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

为什么要凝练学科素养
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造成了在微观的教学目标中只关注知识学习,容易形成知识学习与学科育人功能的割裂,导致宏观育人目标、中观学科育人目标和微观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联系不够。

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委托有关高校研究提出了跨学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结合学科的特点,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育人目标,即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概念和命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认识论的意义和价值,它意味着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型,可以说,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标准修订实质是一场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科教育观的重建。

它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提炼依据
2017年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