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


如何具体表现空间与虚实呢?
• 一、空间的处理:利用借景、 点景、框景等构景方式来达到 “小中见大”的效果。
• 框景 •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
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 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 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 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 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 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
1、植物配置法则
• 首先、要讲究植物的物质特性,花草树木 有斑斓之色彩,清香之气息,多姿之形态, 风拂树叶雨打琵琶之声,阳光月光下树木 的婆娑之影。这一切诉诸感官,给人以视 觉、嗅觉、听觉和触觉之美。
• 其次,要讲究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 予的文化意蕴。清·张潮《幽梦影》曰: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
对景

•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 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 亭、台、楼、阁、榭,在一个景点可以看到另一 个景点,完美的处理空间的美。
二、虚实的对比: • 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
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 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 而高于自然。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 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
• 园林选石,看重石质。如著名的扬州个园 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 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 园林选石,挑剔石形。造园师选石形标准 是:“瘦、漏、透、皱”。
实中求虚、虚实相生-建筑布局虚实相生, 有助于意境的提升
• 中国画家常用“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来 说明疏密、虚实关系在绘画构图中的重要 性。园林景物的布置,也要注意有疏有密, 有虚有实,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空间 处理上,闭合是实,开敞是虚。虚虚实实, 变幻莫测,可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德畅神、人化景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深化园林意境
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 分景是运用廊、园门、假山、墙垣等形式,把园 林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区,形成曲折多变、 层层深入的艺术空间。岭南庭园中的“余荫山 房”,以亭桥为界,将园林景色分成东西两区, 东区以玲珑水榭(八角亭)为中心,水池绕亭与 外界沟通;西区的深柳堂、临池别馆,中间隔以 荷花;各建筑又以风雨廊相连,极富岭南特色。
亭台楼阁随处可见
观花亭(点景、引景 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意境美——桥苏州枫桥
廊桥雾梦
鸳鸯桥
苏州园林之窗
花窗
以窗为画,构思巧妙。
落地门窗
圆墙设门洞
匾、对联
吴冠中丙烯画之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春天
苏州园林——夏天
浮云流水,盎然的夏天
秋天——满园春色藏不住
苏州园林——冬天
08年大雪中的苏州园林
谢谢观赏
景,这叫做漏景。
借景
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 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 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 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 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 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
• 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中,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即 “生境”、“画境”和“意境”.
• 首先是“生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模山范水, 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 全园生动。
• 其次是“画境”,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即将自然和生 活素材通过取舍、概括,经过艺术加工,使其“源于自 然,高于自然”.
三、植物适配
• 植物景是园林中最具有生气和华滋之美的仿自 然景色。园林植物的第一个组景作用,即是给风 景涂上了一层富有生机的绿色。
• “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在中国古 典园林中,参天的古木、离离的绿草、发出沁人 肺腑芳香的花卉,营造出幽远深邃的空间气氛, 给人以身处山林,享受清新,洗脱尘俗的感觉。
形的园林景物的创造,托物言志,是我国 古典园林的一大特征。
•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 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
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
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
外意。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
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
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
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 令人清,柳令人感。”
2、植物选择标准
• 中国古典园林花木选择的艺术标准有三: • 一曰“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
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如 龚自珍《病梅馆记》之中所论即园艺花木。 • 二曰“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 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 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 三曰“味美”: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 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 兰花最为清幽。
2、用石
• 作为分景与隔景的手段和借景的对象,通 过对石的巧妙布局来组织空间,可以扩大 空间,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
• 二、理池
• 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 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 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 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 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 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利用自然式的瀑布。池 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 然。所以,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 在空间处理上都采用“小中 见大”的手法。园林常用假 山、建筑、廊、墙来分隔空 间,还采用借景的手法,在 有限的范围内创造无限景色; 同时,园林中的假山池塘, 浓缩了大自然奇山秀水之美, 漫步庭园树石之间,仿佛置 身于山林之中,
• 注重虚实对比。在园林中虚与 实常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 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 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 比;而在山水画的画面上,景 物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 白是虚;有色为实,无色为虚。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 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 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 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 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 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 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 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 的视角印象。
•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 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 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 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 “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 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 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
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 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 首先,它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 在中国传统文 化理念中,优雅的环境具有调节生活、怡情养性 的功能。而环境之美,莫过于自然景色之美。大 自然集中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山川江河、日月星 辰、奇花异木构成了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诗情 画意。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笔珍贵的 文化遗产,而且是人类珍视环境、保护环境、善 于利用自然环境的典范。承德避暑山庄展示了我 国北方古典园林的自然本色。
一、堆山磊石
•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 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 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假山的堆砌,离 不开峰石。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 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 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3、植物栽种方式
•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一般采取自然式种 植,或三五成丛,自由散聚,或点缀于水 畔山脚,树无行次,花无定位,但求野趣 横生,景色苍润。
• 从植物的自然栽植方式来看,可分为孤 植和丛植两种
四、建筑构造
• 中国古典园林都是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的 巧妙融合,一般都采用斗拱梭柱,飞檐起 翘的古典式建筑。为了使人工建筑与园林 自然山水花草和合通融,古典园林讲究因 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建筑形态。
• 最后是“意境”,即使用多种艺术手法,从“生境”和 “画境”升华,感受到美的境界。
• “意境”指作品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 形式诱发和拓展出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意
识形态的境界和情调的表现。园林是一门
的造“境”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山
石亭榭花木水体等元素的营建了有形的物
境,在物境之上追求造园意境。通过对有
意境美
• 水光潋滟晴方 好,山色空蒙 雨亦奇。欲把 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 宜—苏轼
• 苏州园林意境美 • 1.崇尚自然 注重意境美 • 2.巧妙置景 酿造意境美 • 3. 建筑风格 烘托意境美
取自然之精华
妙造玲珑山水
• 其次,它巧妙置景,酿造意境美。在中国 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中,置景取得了最高 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 在。置景又称“造景”,是按艺术构思对 景物进行巧妙布局,突破空间局限,使有 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常用的 置景手法有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
通过墙体的黑与白来达 到山水画中虚与实的对 比。
• 在自然景观中山水的恰当组合
• 园林中各种建筑(厅堂、轩、馆、楼、台。隔、 亭、榭、等等)与自然景观的充分协调,以达到 色彩的对比,虚与实的相互呼应。
借景之拙政园
借景之北寺塔
分景
隔景之漏窗
隔景之门洞
对景
框景(层次性)
建筑物
• 如亭、台、楼、阁、 轩、榭、廊、桥等, 配合山水花木,曲径 通幽,组成不同的园 景,体现情趣各异的 诗情画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