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组常见易混淆量词辨析

十组常见易混淆量词辨析

十组常见易混淆量词辨析
一、幅副
幅fú,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一幅画;用两幅布做一个床单儿。

副fù①用于成对、成组、成套的东西:一副手套、一副对联、全副武装
②用于面部表情、人的样子等:一副笑脸、一副庄严的面孔、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
③用于嗓音:一副好嗓子
二、棵颗
棵:计量植物的个体量词:一棵树、一棵草、一棵白菜
颗:①多用于颗粒状(可大可小,形态一般为圆形,有时形状不拘)的东西:一颗珠子、一颗子弹、一颗牙齿;一颗颗汗珠子往下掉。

②引申用法:一颗心。

注意:
粒,1.小圆珠形或小碎块形的东西,一般较小,不一定是圆形:豆~儿。

米~儿。

盐~儿。

颗~。

微~。

2.用于粒状的东西:一~米,三~子弹。

三、份分
份fèn:①搭配成组的东西,数词不限,用于具体事物,一~盒饭,一~礼物,人人有~
②用于报刊、文件等,三~报纸,一~杂志
“份”用于抽象事物时,含“个”义,数词限用“一”,常在前加指代词“这、那”,如“不能冒这份险”“一份势力”
分fēn:①货币、时间、角度、长度、重量、质量、成绩考核等的单位量词,一百分,一分钟;②虚指,多用于抽象事物,如“一分心思”“几分绿意”
四、截节
截,源出于“截断”,计量被截断的物品,一~木头,一~粉笔,话说了半~。

节,表示分段的物体:两~烟筒。

指自身独立成段,一~竹子,一~电池,一~节车厢。

引申义的不同,“截”引申为从整体中截取的一部分,如“半截事(整件事的一部分)”。

“节”引申指“独立成段的事物”,如“一节文章”“一节课”
五、场chǎnɡ、chánɡ
场chǎnɡ,①戏剧中较小的段落,每场表演故事的一个片段。

②用于有场次或有场地的文娱体育活动:三~球赛;跳一~舞。

③考试的次数,今天考了两~。

场chánɡ,①用于事情的经过:一~雨;一~大战;空欢喜一~。

②风雨、病灾、农事活动:一~大病;一~洪水。

③某些言语、行为的次数,大闹一~;哭了一~
六、卷juǎn、juàn
卷juǎn,用于成卷儿的东西:一~纸;一~铺盖
卷juàn,古代书籍写在简帛或纸上,卷juǎn起来收藏,因此书籍的数量论卷,一部书可以分成若干卷,现在人们用“卷”指全书的一部分。

第一~、上~、藏书十万~
七、部本卷册
部,多指书的整体,内含成套之意,多用于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著作或辞书。

如“一部辞海”“一部二十四史”
本,计量书籍、簿册,不指成套的书的整体。

如“一本小说”“一本语文书”“一本小册子”“鲁迅全集第二本”
卷,音juàn,古代书籍写在简帛或纸上,卷juǎn起来收藏,因此书籍的数量论卷,一部书可以分成若干卷,现在人们用“卷”指全书的一部分。

第一~、上~、藏书十万~
册,指成套书、画的本数,多用作书籍发行的单位,一本就叫一册。

这套书一共六~;画本三~
注:书籍是一切书的总称,表全量,是集合名词,而本、册是个体量词,表确定数量的个体量词不能修饰集合名词,因此不能说“一本书籍”,应该是“一本书”或“一些书籍”
个体量词和集合名词搭配不当的常有:一封书信,一艘船只,一棵树木,一
张纸张,一辆车辆,一匹马匹等,可以将其中的结合名词改为个体名词“信、船、树、纸、车、马”。

八、个位名条员口
“个、位、名、员、条”这几个量词都可以计量个体的人,但也有区别:“个”既用于具体的人,也用于抽象的人,是中性词,不含感情色彩。

“位”是褒义词,专用于具体有身份的人,不用于抽象的人,含尊敬或客气的感情色彩;不用于名词“人”,不说“三位人”。

“名”专用于具有某种身份或职业的人,不带感情色彩。

如“一名演员”“两名教师”。

不与表泛称的、以及表亲属关系的名词搭配。

不说“一名人”“一名同志”“一名客人”“一名堂兄”“两名姐姐”。

“条”主要计量条状物体和某些抽象事物,在计量人时,只与“好汉、汉子、猛汉”等词组合,如“一条猛汉”“一条汉子”。

多出现在旧小说中、话本中,现代口语和白话文里有时也用。

“员”专用于“文官、武将”,如一员大将。

“口”专用于计量人数,只与名词“人”搭配,如“一家三口人”。

可以说“一位同志,一位老先生”,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敌人、一个小孩”,而不可以说“一位人、一位敌人、一位小孩”。

九、摊滩
摊,用于摊开的糊状物:一~血;一~稀泥
滩,只有名词用法,指“滩地”等。

例如:河滩上有人搭建了几个窝棚。

这片海滩涨潮时,就淹没在海水里了。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摊”有量词用法,“滩”没有量词用法,
因此,宜写“一摊水”,不宜写“一滩水”。

十、身件
身,包括上衣和裤子两样。

件,用于单件衣服,多指上衣。

平时,我们说“一身西服,一身工作服,一身运动服”,而不说“一身衬衣,一身夹克,一身毛线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