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答:这个水库的蓄水量是4.0872×1014千克,合4.0872×1011吨
教学反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今天讲了密度的公式及其应用,我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发扬:
1、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安排合理,难度适中,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和讨论。
2、对于每一个教学环节,落实到位,基本上都达到了目标。
同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问题设计的趣味性不足,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只能靠老师的表述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应尽量把问题设计的比较有趣味。
五、组织学生练习(练习册21页第6题和第7题)。
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读题并思考。
学生观察并讨论解题方法。
学生继续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其他学生订正。
学生交流并整理结果。
学生审题,思考。
学生或独立完成或讨论完成。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小结
有关密度的计算公式和物理应用题的解答步骤。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第二章练习三。
2、练习册25页第21题(作业本)。
板书设计
密度的公式及其应用
密度计算公式:m=ρvρ=m/v v=m/ρ
例题1:长江三峡水库的总容量约是3.93x1011m3,这个水库的蓄水量是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解:m=ρv=1.04×103Kg/m3×3.93×1011m3=4.0872×1014Kg
4.0872×1014Kg=4.0872×1011t
(1)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2)通过解决本节课的问题,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复习密度的计算公式并推演该公式。
2、熟练使用密度的计算公式及推演出的公式,并用这些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师提问,复习旧知。
1、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定义,密度的定义?
2、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单位及符号?
3、密度的就算公式?
二、师生共同推演密度计算公式。
三、新授例题1。
1、教师创设情境,展示例1(课本41页作业2)。
2、教师指导写出已知条件。
3、教师检查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指导其中出现的问题。
2、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我认为这是习惯问题,需要慢慢培养。
3、在本节教学的解题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先写出已知条件,求解目标,在来组织解题过程,最后作答和检查。但很多学生不习惯,我觉得以后还需要多加练习,慢慢就会适应。在此过程中通过写已知和求解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4、教师点名,由学生叙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方法。
四、新授例题2。
1、教师创设情景,出示例题2(课本41页作业1)。
2、教师组织,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寻找已知条件,按前面总结的解题方法解答本题,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组织检查完成情况,并要求学生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
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探究物质的密度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八年级三班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巩固查密度表的方法,并记住水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在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如何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