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公司工作效率管理制度1目的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率及执行力。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适用于各类日常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公文审批、会议管理、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例行工作,以及突发性事件、重大及非常规工作。
3基本原则3.1例行工作:即日常工作、成熟性工作,须贯彻执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应让具体执行的人承担指标,管理者要充分相信员工并授权,下级能承担的工作或指标,上级不允许承担或包办。
3.2非常规工作:即重大决策性工作、非常规需摸索推进的工作,须坚持贯彻“高效执行四原则"(原则一:聚焦最重要目标(要事第一,全神贯注):原则二:关注引领性指标(分解目标,落实行动);原则三:坚持激励性记分表(记分衡量,一目了然);原则四:建立规律问责制(实时跟进,贯彻始终))。
要加强对标学习,关注过程反馈与评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4方法4.1明确工作流程、明确时间任务节点、明确工作要求(即:安排部署工作要有明确的时间节点、责任人、完成的质量及检验标准)。
4.2工作提倡抓重点,抓关键(即:凡涉及公司月度、季度、年度、中长期或短期战略目标,影响经营业绩、经营指标完成的工作,建设项目等即为重点工作),重点工作必须优先完成。
4.3执行计划管理,按照PDCA闭环管理提升任务管理效果。
即:每一项工作都必须经过计划安排、执行计划、计划检查、对计划进行调整并不断改善这样四个阶段来确保计划的刚性执行。
4.4合理规划时间,做好时间管理。
所有人员必须规划好工作时间,并将工作内容全部用时间段分割确定,在计划时间内完成。
4.5加强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法)管理,重点解决例外工作。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是在制定计划阶段或进行系统设计时,事先预测可能发生的障碍(不理想事态或结果),从而设计出一系列对策措施以最大的可能引向最终目标(达到理想结果),该法可用于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对重大的不成熟的工作,狠抓影响结果的过程关键目标,边实施边总结;对可能出现的重大突发性问题,要制定详实的解决预案。
4.6明确责权利,杜绝“踢皮球”。
即:领导布置工作时必须明确职责,配足责权利,同时做好任务管理的督办执行,保证岗位人员主动履责。
4.7整合优势资源,采取扁平化管理。
即:对于课题攻关、技术瓶颈等工作,要根据工作需要抽调公司优势资源成立小组,攻坚克难。
4.8深入调研。
通过调查发现影响效率的流程和环节,广泛采纳各层级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为提高效率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困难。
4.9充分对标。
通过对标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向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4.10树立典型。
注重发现团队人员在提高效率方面的好做法、树好典型,逐步复制、全面推广。
4.11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OA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大数据系统的推广及应用,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4.12建立内部培训机制,提升全员业务素质,实现团队实力螺旋式提升。
通过加强内部培训挖潜,提升员工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OA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4.13汇报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用6W2H法(八何分析法),即具体目标(Which)→具体原因与理由(Why) →具体功能与本质(What)→具体场地(Where)→具体时间(When)→具体责任单位与责任人(Who)→具体方法与如何提高效率(How to do)→具体价格与性价比如何(How much)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并从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和路径来实现预定目标。
5管理办法5.1建立高效率工作机制,缩短工作流程,涉及各层级文件、报告、通知等各类公文的审批必须在节点时间内完成;尽量通过OA系统处理书面文件的签批。
5.1.1制度类文件必须通过会签流程,全部会签流程时间控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5.1.2一般类公文,如例行性的公告、通知、通报、一般申请、会议纪要等公文,呈报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反馈至上报人。
5.1.3重要类公文,如报告、方案、合同、请示等,呈报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反馈至呈报单位(或个人)。
5.2特别重要类公文,如涉及公司发展的决议、文件,公司级(文件)的重要指示,呈报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反馈至呈报单位(或个人)。
5.3需召开专题会议、班子会议研究的文件,按会议确定的节点处理。
5.4特殊情况的文件,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后顺延(如国家法定假日)。
5.5切实改进会风,会前沟通、会上拍板。
任务安排在会前、材料准备在会前,问题沟通在会前、初步共识在会前,决策拍板在会上,实施成效在会后,要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质量。
5.5.1一切会议必须围绕工作任务召开,涉及全局的召开全体会议,其他非特殊情况采用各部、各小组自行召开会议的方式进行。
5.5.2开短会、讲短话,戒空话、套话、原则话,注重会议实效。
5.5.3突出会议纪要的时效性,会议纪要(会议记录)正常情况下会后2个工作日内下发;特殊情况的,可根据会议要求往后顺延,但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5.5.4会议部署决议情况,要明确责任人和督办人,实施动态跟踪。
5.5.5加强会议跟踪落实,会议组织人员必须定期向主管领导口头或书面汇报会议纪要督办落实情况,便于及时纠偏。
6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必须刚性执行,实行限时汇报,提高决策的执行力。
6.1执行领导交办工作任务必须实施PDCA循环法。
检验工作成效关键看:一是工作质量,是不是达到了领导要求的限制条件,有没有潜在的问题和漏洞;二是工作速度,是否超过工作时限,有没有浪费拖延时间的情形。
6.2凡有明确时限的,必须限时办结,并严格执行。
没有具体时限的,经办人必须积极主动地请示领导,按照要求规范操作,将工作完成时间提前。
6.3对公司的决定要坚决执行,尽快办理,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
6.4对客观因素造成规定时限内不能办结的事项,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7各类信息必须及时上报、妥善处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或搁置。
7.1各类信息上报坚持分级负责、逐级报告的原则。
凡重大问题本人无权决定的,要逐级报告至相关领导,任何人不得截留搁置,耽误信息处理时限。
7.2凡各部门出现较大异常情况(含影响经营决定或人身伤害等)的,各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直接上级及总经理,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处置问题。
7.3需按天、按周、按旬、按月报告的信息(含短信、通报、报表等),各经办人员按程序报经至相关人员获准后按发送范围予以发布。
8加强对外信息处理,特别是客户(员工)反映的各类问题(投诉)必须做到限时办结。
8.1针对客户(员工)反映的各类问题(投诉),受理人要及时受理,做好登记。
在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循效率至上、客户至上的原则,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处理。
8.2简单及一般问题(投诉)必须于自受理时间起12个小时内处理完毕并予以回复。
若需现场处理的,必须在24个小时内赶到现场予以处理。
8.3重大(复杂)问题(投诉)于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予以回复。
8.4特别重大(复杂)问题(投诉),由处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处理周期,但需将处理进度等相关信息及时告知客户(投诉者)。
8.5其他问题特殊情况,必须按照效率至上的原则妥善处理。
9公司各部门之间必须加强协作、沟通、配合。
9.1部门(员工)之间提出协作需求的必须给予配合,通过沟通协调可以解决的不要提交会议研究。
9.2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事宜有程序规定的必须按程序进行,如程序受阻,业务主办人员必须在4小时内将信息反馈给程序不通畅单位的部长及自己的直接上级,若通过沟通仍不给予解决的可越级汇报,同时追究影响单位领导责任。
9.3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事宜无正规程序的,双方负责人认为口头协商能解决的,可采取口头协商方式,但必须在24小时内使问题得到解决,否则由双方负责人承担一切后果。
10考核10.1正常工作情况下,公司员工及管理人员在本部门内报告工作或安排工作时,要遵循逐级的原则,即“逐级报告”、“逐级指挥(安排)”,严禁越级报告或安排,否则每次考核责任人100元10.2任何工作,制度或规定中有明确时间要求的,经办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否则有考核要求的按照考核要求进行考核,没有考核要求的每项考核责任人500元10.3制订工作计划或上级下达任务时必须有明确的时间,任何人在执行计划或命令时,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如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必须在限定时间前4小时向上级复命,讲明不能完成的理由,由上级决定是否延期或给予处罚。
上级下达的任务无具体时间的,在正常完成时间后4小时内,无论完成与否,必须将任务进展情况向上级汇报、沟通。
否则,以没有按节点完成计划进行考核。
10.4部门内部发生的问题,由部门负责人必须在4小时内做出处理,如不能处理或处理后无效果,必须在问题发生后4小时内向自己的上级汇报,由上级做出处理决定,同时追究影响人员责任,并根据影响程度给予50-200元处罚。
10.5上下级之间、相关联的同事、部门之间,必须互相沟通,遇到异常问题,随时通报,互相掌握情况,共同积极设法解决。
凡不沟通、不会知、不上报影响工作进度的或造成恶劣影响的,根据影响情况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0.6全体员工必须主动履职。
对于协作类任务,根据职责分工若能解决却不受理的追究职责承担人责任;若职责承担人不能解决处理的,根据任务紧急程度,可采取无级别响应,与其直接上级直至部长协调处理,若其直接上级、部长不受理或搁置协调事项的则追究其直接上级、部长的责任。
10.7管理者必须坚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否则按照具体规定进行考核。
10.8全体人员必须遵守考勤纪律、工作纪律,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工作效率,否则按照相关考核条款进行考核。
11本制度由综合管理部负责修订,解释。
12本制度自总经理批准之日起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