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五章 政策问题的认定


B.公共政策问题不仅会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还会受人们主观因素的作用。在客观条件一定 的情况下,主观因素的变化(如价值观的更新、 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等)也会引发许多新的公 共政策问题。 C.还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因素可能同时发生;经 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得国内外因素相互影 响。
二、政策问题的界定步骤
外在的引发机制包括:
(1)战争; (2)武器技术的重大发展; (3)国际冲突; (4)世界性联盟的格局发生变化。
具体引发机制:
1.某种危机或惊人事件 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往往会使形势发生逆转,从而成为社 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2.抗议活动(包括使用暴力手段) 抗议活动是一种激烈的利益表达形式,往往带有某些反 常规的行动特征。 表现形式有示威游行、静坐斗争、绝食抗议、暴力冲突、 武装对抗等。 抗议活动说明社会问题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只 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平息由抗议所引发的混乱局面。
在这一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情绪、大众传播媒介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 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 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 程。
系统议程与政府议程之联系:
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 众议程,然后才能进入政府议程。
2.从政策问题发生领域的不同,也可以将政策 问题划分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 外交问题、民族问题等等。 (1)政治政策问题主要涉及国家权力的分配、 组织和运行,公民权利的维护等。在解决政治 问题时,首要遵循的是合法性的原则。 (2)经济问题涉及经济制度和结构、经济运 行与发展等,与其他问题相比,它更加注重效 益的原则。 (3)在国际关系领域的政策强调的是维护国 家的利益和主权原则。
(三)政策问题的分类
1.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 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
(1)在结构优良的问题中,决策者人数较少,只有一个 人或少数几个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仅有几个。决 策者在政策方案的效用或价值方面,能够达成一致。 (2)结构适度问题是指涉及一位或数位决策者在相对有 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方案的效用能够反映目标的 一致性。但结果是不确定的。 (3)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涉及不同的决策者,其效用无法 达成一致,目标之间相互冲突。备选方案及其结果可能 是未知的,也不能够确定其风险。
3.从作用范围看,公共政策问题可以分为全国 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地方性问题。国家既存 在统一性的全国政策,又存在具有差异性的区 域性和地方性的政策,它们构成了整个国家的 政策体系。
政策问题的层次不同,解决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政策问题的结构与层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政策问题的层次与解决难度
金登政策议程多源流分析示意图


问题源流
焦点事件、危机、符号 反 馈
政 政 策 之 窗 策 议 程
国民情绪
政策源流
政治源流
政府变更、议席变化等 利益集团
31
三种不同结构的政策问题:
要素
决策者
结构优良
一个或少数
结构适度
一个或少 数
结构不良
许多
方案 价值、目 标
后果 概率
数量有限 达成共识
确定或有风 险 可以计算
数量有限 达成共识
不确定 不可计算
无限 未知或冲 突
不确定 不可计算
公共政策的结构质量影响政策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
政策问题的 解决难度
结构质量的优良度
一、政策问题的含义
(一)问题、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
问题 —— 问题意识者主观意识中的现实状态与期望状 态之间的差距; 个人问题——一般来说,仅仅涉及某个人的期望与实际 状态之间的差距的问题属于个人问题(或者私人问 题); 社会问题 —— 指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 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 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的问题。
3.新闻媒介 一些问题可能会引起新闻媒介的特别注意。通过 新闻媒介的报道,这些问题很可能会成为政策议 程里的内容。反之则不能。 新闻媒介报道问题往往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或 为了制造新闻,或为了增加发行量,或为了公众 的利益,或出于其他目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 现不真实的报道,这对政策议程的建立也会产生 一些负面影响。
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存在的情势; (2)问题被大多数成员或者权威当局所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与组织活动;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二、政策问题的特征
1、关联性与公共性
2、主观性和人为性 3、历史性与动态性
1、政治领导人
2、社会公众需求 3、专业研究人员
4、突发(或危机)性事件
5、大众传播媒介
四、政策议程建立的分析模型
(一)科布和埃尔德模型
科布和埃尔德在区分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基础上依据政策诉 求主体的不同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模型:外在创始型、 政治动员型和内在创始型。
外部创始模型 ( Outside initiation model)
由非政府团体或者个人提出,经由扩散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公众压力 进入政府议程.
政治动员模型 ( Mobilization model)
由政治领袖创立议程,扩散进入公众议程,以期获得公众的理解.
内部创始模型 (Inside initiation model)
第三节 公共政策议程
一、政策议程的含义
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 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 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策议程可分为:系统议程(或公众议程)和政 府议程(或正式议程)
系统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 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 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
2. 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1)与上述几方面正向条件相对应的反向条件均可构成 政策议程的障碍因素; (2)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有双重关卡:一是社群的价值 规范,二是制度或程序上的限制; (3)一项政策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还在一定程度上与 对该问题的表达方式和技巧等有一定的关系。
三、影响政府议程建立的主要因素
社会问题类型
1.结构性社会问题:由社会结构的无序运转所引 发的社会问题,如就业、人口、贫困、腐败、民 族等。 2.变迁性社会问题:在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 成变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结构各要素相互间的 不协调、或者由于产生了一些新的角色关系、责 任关系或者是旧规范被打破而新规范还未建立, 因而引起社会发展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如城乡 问题、环境与资源的问题等; 3.行为型社会问题:由偏差行为所引发的社会问 题称为行为型社会问题,如犯罪、酗酒、吸毒等 ;
注意:
(1)严重的问题不一定就是政策问题。例如爱滋病, 在早期,虽然它被大多数人看作是严重的问题,但只是 严重的个人问题(影响个人和责任在个人),并没有将 其看作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它影响社会上包括婴儿、社 会名流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人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将其视 为社会问题。 (2)影响广泛的问题不一定就是政策问题。例如,城 市的居民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上下班,这一问题的 影响面非常广,但是这个问题可能还不那么严重,或者 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比问题本身付出的 代价还要大。 (3)即使是同样的问题,其内涵也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例如,垄断问题:自然垄断——政府垄断。
1.思考问题


2.描述问题的边界 3.建立事实根据 4.列出目的和目标 5.查明政策范围


6.展示潜在的利益和成本
7.重申问题的陈述
三、政策问题的界定方法 1.边界分析法
2. 类别分析法 3.多角度分析法
4.层次分析法
5. 综摄法 6. 头脑风暴法 7. 假设分析法
政府内部的一部分官员试图将一系列政治主张推动进入政府议程.
(二)尼尔森的四阶段模型
(1)议题确认; (2)议题采纳; (3)议题重要程度排序; (4)议题持续。
(三)金登的信息流模型
金登在1984年提出的议程建构的三大源流: 问题溪流、政策“原汤”(政策源流)和政 治源流,这三大源流彼此独立,具有各自的 动力机制和特点。政策议程的多源流分析及 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2、政策问题的内涵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社会组织中的统治集团或者相当数量的 成员感觉到的,现实中出现的某种客观存在的状况与他们 的利益、期望、价值观念或者他们所遵循的社会规范有严 重的矛盾或者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者组织活动要求有关 权威当局采取行动加以解决,而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 于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必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公 共问题。 从法律角度而言——一个问题要成为政策问题,这个问题 必须是属于政府管辖权范围之内的事务。 从效率角度而言——一个问题要成为政策问题,必须是存 在着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
政策问题的 宏观层次
问题的解决难度
第二节

政策问题界定的步骤与方法
一、影响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分析
政策问题的产生总要由一些特定的自然现象或人文事件引发——“引发机制”(詹姆斯·安 德森)
A.触发一般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事件的领域分 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
内在的引发机制包括: (1)自然灾害; (2)意外的人为事件; (3)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 (4)资源分配中的偏执与失衡; (5)生态变迁。
例外:有时社会问题也有可能越过公众议程直接 进入政府议程,决策者有时能够主动发现问题, 并把其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二、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 1. 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