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案课案
1956 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 计算机的产生。 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高级 语言 COBOL 和 FORTRAN,以单词、语句和数学公式代替了含混的二进制机器码,使计算机 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 由此诞生。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 年)
课题(章节) 授课日期
第 1 章计算机发展、分类、工作原理
授课班级 12 商务 2 班
课时 1
教学计算机系统组成和结构 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教材处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相联系,将原理性很深的 东西通俗化,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
多少个百万条指令。例如,主频为 2GHz 的 Pentium 4 微机的运算速度为每秒 40 亿次,即 4 000MIPS。
(2)计算精度高 例如,Pentium 4 微机内部数据位数为 32 位(二进制),可精确到 15 位有 效数字(十进制)。圆周率π的计算,有人曾利用计算机算到小数点后 200 万 位。 (3)记忆能力强 计算机的存储器(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类似于人的大脑,能够记忆大量 的信息。它能把数据、程序存入,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并把结果保存起来。 (4)逻辑判断能力强 逻辑判断是计算机的一个基本能力,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计算机能够进行 各种基本的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来决定下一步执行哪条指令。这种能力, 保证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高度自动化。 2. 计算机的分类 (1)按工作原理可划分为模拟式电子计算机、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和模拟数字混 合计算机。 (2)按功能可划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3)按规模可划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三、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教具
教学中遇到 的主要问题
及解决的 方法
作业批改中 发现的问题
及教学改进 思路
对计算机系统组成理解不好 实物讲解
1.1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 一、计算机发展史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 年)
1946 年 2 月 14 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rgrator and 图灵(1912~1954)Computer)在费城公之于世。ENIAC 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 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 使 用了 18 000 个电子管,70 000 个电阻器,有 5 百万个焊接点,耗电 160 千瓦, 其运算速度比 MarkⅠ快 1000 倍,ENIAC 是第一台普通用途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年)
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 80 年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 ULSI 将数字扩
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 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二、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 1.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能执行多少指令。常用单位是 MIPS,即每秒执行
领域,设定计算机除了能够处理文字信息外,还能处理声音、视频、图像等多 媒体信息。
(7)电子商务 所谓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 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不 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靠纸介质单据(包括现金)进行买卖交 易。而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 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买卖)。 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巨型化 巨型机的研制水平,可以衡量整个国家的科技能力。我国在 1985 年成功制 造了运算速度为 10 亿次的“银河-Ⅱ”。1997 年 6 月 2 日研制出了运算速度为 130 亿次的“银河-Ⅲ”。 (2)微型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的体积趋向微型化。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微机得到了普及。现在,又出现了笔记本式计算机、 掌上电脑、手表电脑等。 (3)网络化 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实现资源共享,即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 将各个地区的计算机互联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巨大,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 使信息能得到快速、高效的传递。 (4)多媒体化 现代计算机不仅用来进行计算,还能处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和音频 信号。 (5)智能化 智能化是让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
1.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同人工计算相比,计算机不仅速度快, 而且精度高,特别是对于大量的重复计算,计算机不会感到疲劳和厌烦。 (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即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原始数据进行采集、整理、转换、加工、 存储、传播以供检索、再生和利用。目前,计算机信息处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办 公自动化、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文字处理、情报检索、电影电视动画设计、 会计电算化、医疗诊断等各行各业。据统计,世界上的计算机 80%以上主要用 于信息处理。 (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主要用于机械、电子、宇航、建筑等产 品的总体设计、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数控加工等环节。应用 CAD/CAM 技术, 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增加产品种类。 (4)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CAI/CMI)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系统使得学生 能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计算机管理教学 (Computer Managed Instruction,CMI)利用计算机实现各种教学管理,如教 务管理、制定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 (5)自动控制 用计算机控制机床,加工速度比普通机床快 10 倍以上。现代军用飞机控制, 可用计算机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敌机的各种飞机技术参数,采取相应的攻击 方案。 (6)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扩大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958 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 Jack Kilby 发明了集成电路 IC,将三种电子 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科学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 上。于是,计算机变的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 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 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 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