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与控制建议

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与控制建议

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与控制建议梅文华(贵州省遵义市兽药监察所 563002) 叶万荣(安顺市动物检疫站) 改革开放以来,受到新技术支撑的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一些人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滥用技术或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动物性食品污染愈来愈严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并凸现出对社会的影响,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如:1998年4月,出口到香港的生猪,因猪体内含有违禁药“盐酸克仑特罗”,食后导致17人中毒; 2001年11月广东省河源市480人吃了含盐酸克仑特罗的猪肉而中毒;近年,广东省又查出非法生产出售的大量含盐酸克仑特罗的饲料添加剂;浙江省杭州、金华等地相继发生动物性食品中毒事件;2003年,世界上多个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相继发生“禽流感”,引起人们食用鸡肉的恐慌;1990年出口到日本的1万吨鸡肉,由于检测出抗球虫药“氯羟吡啶”残留量超标,要求我国政府销毁所有产品;同年出口到德国的蜂蜜由于有农药“杀虫脒”残留超标而被退货。

此外,我国出口的畜产品多次出现安眠酮类、雌性激素类、抗生素等药物残留超标而被取消出口等等,给我国造成了很大损失。

因此,加强动物性食品的安全管理,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尽快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 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如经济利益的驱使、环境被污染、科学知识缺乏、不规范和滥用兽药等等。

111 对动物性食品的恶意污染 为了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国家对动物饲养、畜产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兽药和化学化合物有明确的界定和限量标准。

但是,有些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为了缩短饲养周期,促进动物性产品产量的增长,视国家的规定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于不顾,非法添加违禁药品β-兴奋剂(如盐酸克仑特罗)、镇静剂、激素类等,消费者食后引起人体中毒等病症。

部分动物性食品加工经营者在加工储藏过程中,为了延长保存期,加入明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浙江省金华市部分肉品加工厂企业在加工火腿、鱼食品的过程中加入有机农药,或为使动物性食品鲜亮好看,非法过量使用一些碱粉、芒硝、漂白粉和色素等,有的在产品中添加抗生素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这些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动物性食品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危害。

1.2 环境有毒有害物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危害 过量使用农药、重金属,有毒有害的废水、废物等对所处环境和植物造成的污染,直接地或经植物、浮游生物的富集,将有害物质传递给动物和人,损害人体健康,如:蜜蜂在采蜜期给植物大量使用农药可导致蜂蜜某种农药残留超标;废水排入江河湖泊导致水生生物体内某种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废水、废物、重金属和本底性物对田土污染,会经植物根、茎、籽粒的富集传递给动物,对动物性食品构成危害。

有报道,土壤中含砷量每升高1mg/kg,甘薯块中含砷量即升高0128mg/kg,不用十年该地区的甘薯含砷量即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不能供食用。

甲基汞污染浓度在01001mg/L的水体中,第一环生物(浮游植物)对甲基汞的富集速度很快,能力很强,12小时藻体内甲基汞含量可达115mg/kg,食用了此浮游植物的鱼体内甲基汞含量可达210mg/kg,大大超过食品卫生标准。

113 兽药残留的危害 兽药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的成活率,减少损失,保证养殖业健康发展。

如果使用不当或非法使用药物(国家禁用药物),过量的药物就会残留在动物体内,当人食用了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食品后,可能产生过敏、畸形、癌症等不良后果,危害人体的健康甚至生命。

如抗菌类药: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具有抗原性,当奶牛、奶羊在排乳期用药时,人喝了含有青霉素、磺胺的牛奶,敏感者便可出现过敏反应,带来严重后果。

不规范使用兽药还能造成人类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强,减弱抗生素的治疗效果甚至失去治疗作用。

过量使用兽药,不执行屠宰前停药期的规定,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就会超标。

当前,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国际国内对有些可能通过食品性动物造成人体危害的药物,做出了禁用或屠宰前停药期等规定。

为了规范用药、科学用药,国家取消了兽药地方标准,颁布了新修订的《兽药管理条例》,1997年我国农业部公布了《允许用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近年农业部又公布了禁止使用的兽药目录,目的就是保护动物性食品安全和有限的兽药资源。

然而,有的厂商仍视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于不顾,生产劣质兽药和超国家标准兽药,改变兽药生产处方,标签和说明书不规范,使用单位不按规定用药,滥用兽药等,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用药秩序。

农业部组织的2004年第4期兽药质量抽检,就发现了个别企业为了占领市场,违规生产高含量药品,有些药品含量超出标准2~3倍,不但加剧了兽药的滥用程度,而且成为引起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问题的又一重要隐患。

1.4 饲料中过量微量元素的危害 在饲料中合理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可以调节动物的生理机能,增加动物产品产量和提高肉品品质。

过量使用高铜高锌和重金属元素砷、铬等,会直接地危害动物性食品安全或进入环境间接地危害人的健康。

铜能在动物的肝、肾中富集,超过限量人食后易发生中毒;砷制剂能促进猪生长,还能使皮毛光亮,在饲料中广有添加,过量添加就会使动物体内含量超标,并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对人的健康危害较大。

115 动物疾病的危害 据报道,全世界人畜共患病有250多种,我国有190多种。

近30年来全世界新发现的传染病达40余种,几乎每年都有1~2种新发传染病。

新发现或重新出现的传染病80%是人与动物互相传染。

一些古老的甚至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

动物疫病不但严重影响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并对人体健康甚至生命构成直接威胁。

如:发生在越南等国的禽流感,多人感染和死亡,并引起人对禽蛋消费的恐慌;1998~1999年马来西亚猪群大规模爆发尼帕病毒脑炎,由猪传染给人,夺去100多条生命,并殃及到新加坡。

在我国,因检疫不严或检疫疏漏,有些病通过肉、奶、蛋和没有充分消毒灭菌的动物性食物传染给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如有的奶牛场和散养的奶牛带有结核菌,猪囊虫病、旋毛虫病等对人的威胁依然存在。

有些疾病因使用兽药不规范和滥用兽药,使动物病原菌产生了强大的耐药性,兽药的93贵州畜牧兽医 2005年 第29卷 第2期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应做好“四到位”刘坤元 贵州省余庆县兽防站 564400在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发展与防疫的矛盾日显突出,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对防疫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兽医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不高,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防疫意识淡薄等因素极大地制约了动物防疫水平的提高和对动物疫病的有效防制。

进一步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治力度,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使动物防疫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加强领导认识到位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各级政府严格按照国务院国办法(2001)14号文件有关“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精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县、乡(镇)分别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安全目标管理,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政府的工作日程,本着为畜牧业健康发展负责、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负责,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来抓,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把动物防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在防疫工作中“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技术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

行政负责防疫工作的组织、宣传、发动、协调和检查,业务部门负责防疫的物资准备、业务指导、技术培训。

进一步加强县、乡动物防疫机构的职能作用。

2 政府重视经费到位在加快良繁体系、饲料体系、食品安全体系、市场体系等方面建设的同时,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投入,将动物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紧急疫情处理和重大疫病防治准备金制度,确保工作经费来源。

一是解决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办公场所不足、办公设备及工作条件简陋等问题;二是保证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并能及时有效地启动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预案,扑灭疫情;三是落实村防疫员防疫工作报酬,保证防疫队伍的稳定。

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的目标管理办法,对不按规定执行落实动物防疫工作的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增强责任心,增加使命感,提高办事效率。

3 组织培训技术到位动物防疫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部门的配合,而且需要群众的理解以及防疫员的辛勤工作。

增强农民的防疫意识,提高防疫员的技术水平是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一方面,县畜牧局应积极参与县直有关部门组织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另一方面,技术干部走下去、农民请进来举办养殖、防疫知识培训,组织防疫员技能学习,提高防疫员业务水平,提高农民的防疫意识。

4 强化监督管理到位将上级下达的动物防疫任务、目标分解到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列入畜牧生产年度考核内容,保证计划免疫、扑灭疫情、消毒灭源、监督检查、经费拨付落实到位。

推行干部包片责任制,畜牧技术干部包乡(镇)负责业务技术,乡(镇)行政干部包村负责组织发动。

季度检查,半年考核,年终全面检查验收评比,对完成工作任务好的乡镇及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差的乡(镇)及个人给予通报批评。

收稿日期:2005-02-26用量愈来愈大,兽药残留愈加严重,不但加重了动物性食品安全隐患,还对人类控制动物传染性疾病增加了难度。

2 动物性食品安全控制建议211 修订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

为了确保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添加剂准许使用品种目录》《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禁用兽药目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保护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和人的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有的法律法规的制定由于受当时社会发展阶段局限,现已不适应新情况的发生;有的法律法规在打击违法事件时已显出力度不够;有的则缺乏可操作性,有时可能出现法律法规盲点。

因此,应及时制定新法和修订已有的法律法规,加强可操作性,加大对违法者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者违法成本,使违法者不敢违法。

212 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检测能力。

我国动物饲养目前仍以一家一户饲养为主,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应该在基层。

新修订的《兽药管理条例》赋予了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兽药残留检测、对兽药依法监管的职责。

但是,基层的工作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监督管理手段缺乏,缺工作所需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缺少人员和技术,缺开展工作的经费等。

基层监管工作仅处在肉眼观察判别阶段,可以说已失去监管意义。

当前,仅靠省级检测部门每年三四十个样本的质量抽检,对兽药质量的监督已远远不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