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上一个好高中,将来能有一个好前途。
看着即将升入九年级的孩子,我们可能心中有着几份兴奋,更有几份焦虑和不安。
担心可以理解,但仅仅担心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而且还可能会干扰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状态。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安心学习,轻松迎接毕业班的生活呢?下面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
1.关爱呵护自己,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关注、关心孩子的状态,而忘了自己。
由于来自工作、家庭等许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也会感受到压力,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的状态和情绪。
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往往就会影响到孩子,甚至有时无意之间拿孩子当了“出气筒”。
这时,关爱自己就是关爱孩子,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就不会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和状态影响到孩子。
2.放下面子
作为家长,我们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把孩子的学业和升学状况看作自己的“面子”,孩子考好了,上了好学校,我们就有“面子”,否则就没“面子”。
家长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很多时候这种“面子”观念会伤害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会给孩子增添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父母的这种想法可以理解,我们都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肯定和认可,但我们可以在“做好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中去获得肯定和认可,而不要为了自己内心的需求而给成长过程中的孩子过多的压力。
3.相信孩子、肯定孩子
无论孩子的学业状况如何,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求发展、求上进的;不管孩子现在对待父母的言行如何,每个孩子内心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高兴的,即使那些自暴自弃的孩子也是如此。
所以“自暴自弃”不是因为没有上进之心,而是因为孩子面对前方的目标感到自己内心没有足够的能量向前走,感到绝望;所以跟父母闹别扭、对抗,是因为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觉得父母的期望值“步步高升,天天成长”,自己努力了,进步了,却没有得到认可和肯定,反而指责、批评一直保持下来。
我们需要相信孩子,需要尊重孩子,需要肯定和
认可孩子,需要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孩子(处于成长过程中的,有潜力也会出现问题的人),这些会带给孩子内心正性的能量,让孩子更好的面对未来、面对困境,让孩子朝着目标做自己当前能做的,即使经过努力之后目标仍然无法实现,在鼓励和自我挑战中踏踏实实地走过这个过程也会让孩子从中得到很多感悟和成长。
4.不要再给孩子树“榜样”,尊重孩子
为激励孩子,我们可能会给即将毕业班的孩子树“榜样”---一些成绩突出或曾考出好成绩或升入重点的孩子,让孩子向他们学习。
但对于学习好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已经有了较大的压力,此时的“榜样”可能会进一步给他们增加压力;而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来说,这不是激励,而是一种打击,孩子可能会觉得“你们这是看不起我”。
我们本来是好意,希望孩子能更有动力,希望孩子能像“榜样”那样努力搏一把。
但此时的过高“榜样”对孩子来说可能增加的只有压力和烦躁,或者让孩子更没有斗志。
尊重孩子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打骂、讽刺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差异和现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在学业方面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也会有不同。
我们可以通过引领促进孩子成长,但不要给孩子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
5.不要有意无意地刺激孩子
因为或多或少的压力,独立意识的增强,加上现阶段孩子认识问题不够全面,这一阶段他们会比较敏感,状态和情绪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
所以,作为家长,要在保持良好心态的基础上“管好”自己:不要“整天把考试挂在嘴边”,不要在一些所有事情上都非要孩子“言听计从”(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要给孩子规定必须考到多少分或哪所高中,不要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提某个同事、朋友的孩子是如何优秀,更不要用“如果考不好就……”之类的话“威胁”孩子。
6.引导孩子合理定位,适当调整目标
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引导孩子进一步分析、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
从而,让孩子的目标更为切实可行,让孩子看到希望,更为主动、踏实地去弥补知识上的欠缺,而不是被失望或不良情绪困扰。
7.陪孩子放松心情,调节心态
作为即将要升入毕业班的学生,尤其是学习较好的学生,他们内心的压力还是较大的,如果家长教育、引导的方式再不合适,就会让孩子感觉压力难以承受。
当我们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孩子状态不好时,可以适当地劝慰、引导一下孩子,让孩子的视野开阔一些,眼光长远一些;或者陪着(如果孩子愿意)孩子听听轻音乐、散散步或者跑跑步,也许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和孩子说多少话,但陪伴本身就已经给了孩子力量。
8.做具体的,说有效的
孩子遇到困境和难题时,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孩子。
但这种帮助应该是具体而有效的,而不是我们通过常理判断“应该的”。
我们不需要抱怨孩子做不好,而需要和孩子一起商讨具体怎么做。
比如,当孩子紧张时,不要对孩子说:别紧张,没啥好紧张的……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通过听听音乐、适度运动(不要做剧烈体育运动,有时剧烈体育运动可能会带来创伤从而影响孩子的考试)、给孩子一个轻轻的拥抱或陪孩子看看电视来调整一下状态和情绪。
9.如果孩子学业情况不好,一定要鼓励孩子
一些孩子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可能还不理想,甚至还有不少欠缺。
此时,作为家长,我们往往会过于着急上火,或者悲观失望,“恨铁不成钢”或者失望的情绪很容易溢于言表,当我们发现孩子对此“满不在乎”或者“无动于衷”时更可能会火冒三丈。
但是,我们需要思考:这些对于改变孩子的现状真的有用吗?真的能让孩子把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给补上去吗?不可能。
此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到他(她)还是有希望的,父母是相信并支持他(她)的。
然后指导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努力去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精力放在弥补欠缺上,而不是放在悲观失望或者抗拒父母的不满、打击上。
10.不要打击孩子
下学期进入九年级后学情检测会比这学期多一些,在考试中孩子的成绩可能会有些波动。
一见孩子的成绩出现波动,我们可能就会坐卧不安或者逼问、数落:“马上中考了,你怎么可以这样?!”,“就你这次这成绩,你还考什么高中?!”……其实波动本身是属于正常,我们用不着太过在意,更不要有意无意地打击孩子。
如果小范围的波动不需要去管它,如果波动大一些,平心静气地引
导孩子分析一下原因,查找问题所在,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就是了。
由于孩子身心不够成熟,社会阅历太少,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容易片面化。
顺利时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受挫时觉得“天昏地暗”,如果此时父母再火上浇油,孩子的压力就会更大,状态就会更不好。
11.保证孩子的睡眠,让孩子劳逸结合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中考是重要的一件事,但这并不是说就需要孩子绷紧神经,整天趴在书本、试卷上。
要让孩子提高学习效果,考个较为理想的成绩,平时需要保证孩子基本的睡眠,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散步、听听音乐等方式会让孩子有更好的身心状态去投入学习。
12.注意沟通,避免唠叨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虽然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但自身又不够成熟。
不少事情他们需要家长的支持帮助,但他们又不愿意听父母的把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说。
所以,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
沟通中把具体问题和孩子说清楚,让孩子能够明白就可以的,同时要给孩子一个努力和成长的过程,不要动不动就“旧事重提”,这样往往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太唠叨,影响孩子状态和情绪,也会影响到我们和孩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