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
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编号:829 科目名称: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考生须知: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不给分。
2、答题须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用铅笔、红色笔者不给分。
3、答题必须写清题号,字迹要清楚,卷面要保持整洁。
4、试题要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数字测图系统
2、偶然误差
3、水平角
4、等高线
5、扫描数字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哪两项?试简单说明遵循和坚持这两项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2、从等高线的定义和相关推论,说明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3、地形图的测绘是测量人员的基本工作,应对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正方形标准分幅有正确的掌握。
一张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图纸面积大小是多少平方米?其表达的实地面积大小应为多少平方公里?而一张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图纸面积大小是多少平方米?其表达的实地面积大小应为多少平方公里?一张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实地面积是一张1:500比例尺地形图实地面积的多少倍?
三、问答题(37分)
1、高斯正形投影是国家统一坐标系的投影方法,为控制长度变形,采用分带投影方式。
已知某线路测量中A点高斯投影平面坐标系统的坐标为
x A=3667421.392m,y A=37632915.557m,H A=423.185m。
试问(22分)
⑴高斯正形投影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4分)
⑵高斯投影国家统一坐标系统采用哪两种分带方法?列出其中央子午线经度的计算公式。
Y坐标为什么要加500km,且前面冠以带号?(8分)
⑶以A点为基准,问其投影变形是否满足《公路勘测规范》(投影变形≤
2.5cm/km)的要求?如不满足,应如何建立独立坐标系(给出独立坐标系的建立方法,满足规范要求即可)?(10分)
2、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是模拟地形图空间信息的两种方式,请问栅格图像与适量图形的区别是什么?(15分)
四、下面的问题为2选1形式,2小题选择1个问题回答(25分)。
(一)计算题(15分)
1、用钢尺对某段距离进行6次等精度丈量,其结果为:358.515m,358.547 m,358.521 m,358.545 m,358.549 m,358.557 m。
试计算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开根号的最后结果可不计算)。
(15分)
2、用J2型经纬仪,对一角观测了6测回,其结果为:172°36′38″(41″,49″,54″,57″,37″)。
求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之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开根号的最后结果可不计算)。
(15分)
(二)分析题(10分)
1、地貌有哪些基本形态?各有什么特点?(10分)
2、水准测量中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消除或减弱什么误差的影响?水准仪安置在前、后水准尺的中间,可以消除或减弱什么误差的影响?(10分)
五、下图1为一支导线测量,A、B为已知点,1、2、3为待定点,已知数据x A=3652148.327m,y A=36514382.516m,x B=3651759.583m,y B=36514646.289m 观测数据见图中表示。
设测角中误差±8″,量边误差分别为m B1=±5mm,m12=±4mm,m23=±4mm,试进行以下计算。
(20分)
⑴计算待定方位αB1、α12、α23的方位中误差;(10分)
⑵设角度观测值为4个测回的平均值,问若要测角中误差不大于±4″,则至少应观测多少测回?(10分)
图1 支导线示意图
六、下面两题任选一题计算(25分)
1、求出图2所示的闭合水准路线各点的高程。
(25分)
图中,水准的观测按顺时针作业,即BM6-1-2-3-4-BM6,其高差和测站数分别为:10.208m,11站;-12.509m,10站;9.585m,8站;-9.651m,10站;2.526m,14站,BM6的高程为451.068m。
图2 闭合水准路线示意图
2、某附合导线如图3所示,试求出分配角度闭合差后的各导线边的坐标方
位角。
(25分)
图3 附合导线示意图
已知方位:αAB=225º33′29″,αCD=126º05′18″;
观测数据:沿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βB=172º15′17″,β1=74º33′22″;
β2=162º10′37″,β3=194º37′13″,βC=196º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