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试题库及其答案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试题库及其答案

东北大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题库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东北大学期末复习资料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备考题库2014.5一、概念题(本大题共66小题,其中()为补充容)1. 测绘学: 测绘学是以地球形状、大小及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物的几何形状和地貌的形态为研究对象,并研究如何将地面上的各种地物、地貌测绘成图及将设计、规划在图纸上的各种建筑物放样于实地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2. 地球椭球体:在测绘工作中选用的用来代替地球形状作为测量基准面的一个非常接近水准面、并且可用数学式表达的几何形体。

3. 地球椭球: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旋转椭球。

4. 参考椭球:与某个区域如一个国家水准面最为密合的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5. 参考椭球定位:确定参考椭球面与水准面的相关位置,使参考椭球面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拟合,称为参考椭球定位。

6. 水准面:水准面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

7. 坐标系:把地面上的点沿着椭球面法线方向投影到椭球面上并用经纬度来表示其位置的坐标系叫坐标系。

8. 体: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叫体。

9. 高程:地面点到水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称,或称海拔。

10. 地物: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包括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统称为地物。

11. 地貌: 地貌是指地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12. 视差:由于物像没有和十字分划板重合,当人眼相对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时物像也和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叫视差。

13. 照准部偏心差:是指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指标在度盘上读数时产生的误差。

14. 照准误差:是指视准轴偏离目标与理想照准线的夹角。

(即视准轴不垂直于仪器横轴时产生的误差)15. 竖盘指标差:(由于竖盘水准管或垂直补偿器未安到正确位置,使竖盘读数的指标线与垂直线有一个微小得角度差x,称为“竖盘指标差”。

)因竖直度盘指标线偏离了正确而使竖直角与正确值产生的差异被称为竖盘指标差。

16. 水准尺的零点差:(从理论上讲,水准尺的零分划线应正好与尺底面重合;但事实上由于制造质量和长期使用,两者往往不相重合。

)水准尺底面与零分划线不重合,称为水准尺零点误差。

17. 望远镜的视准轴:望远镜物镜中心与十字丝焦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18. 坐标方位角:将坐标北顺时针转至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以α表示(0~360°)。

19. 子午线收敛角:除中央子午线及赤道上的点以外任何一点的真北方向N与坐标北X都不重合。

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该点的子午线收敛角,以γ表示。

且当坐标北偏于真北以东时,γ为正,当坐标北偏于真北以西时,γ为负。

20. 磁偏角:磁北与真北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以δ表示。

且当磁北偏于真北以东时,δ为正,当磁北偏于真北以西时,δ为负。

21. 真误差: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称为真误差。

22.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固定量进行多次观测,如果观测误差在符号及大小上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3.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固定量进行多次观测,如果观测误差在符号及大小上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24. 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相同的同类观测。

25. 不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的同类观测。

26. 粗差:由于观测者的粗心或各种干扰造成的大于限差的误差称为粗差。

27. 误差: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本身不尽完善、观测者的局限性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使得观测值不可避免地与其理论值不符,这种不符值称为误差。

(例如:观测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不等180°)28. 中误差:按有限次观测的偶然误差求得的标准差为“中误差”。

29. 相对误差: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之间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30. 极限误差:允许的误差极限。

31. 单位权中误差:权为1的观测值的中误差叫做单位权中误差。

32. 权倒数传播率:阐述观测值的权与其函数的权之间关系的定律,叫做权倒数传播律。

33. 误差传播定律: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其函数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34. 地图:将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有选择地表示在平面上的图,称为地图。

35. 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彼此相互连接形成的封闭圆滑曲线叫做等高线。

36. 比例尺:图上一段直线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

37. 比例尺精度:把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38. 地形图图式:为了便于用图和测图,在地形图上用各种点位、线条、符号、文字等表示实地的地物与地貌,这些线条和符号等同一代表地形图上所有的地形要素,总称为地形图图式。

39. 碎部点:地物点和地貌点总称为碎部点。

40. 地貌特征点:山顶点洼地的中心点鞍部的最低点谷口点山脚点坡度变换点方向变换点等41. 地貌特征线:地表相邻坡面的交线,即相邻特征点的连线,称为地貌特征线,亦称地性线或棱线。

42. 示坡线:垂直绘在等高线上表示坡度递减方向的短线。

43. 直线定线:在欲量直线的方向上标定出一些表明直线走向的中间点的工作。

44. 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一基本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以表达直线方位。

45. 碎部测量:是以图根控制点为测站,测定周围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规定的图式符号绘成地形图的一种测量方法。

46. 平面控制测量:在全测区围选点布网,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47. 观测条件:人员、仪器和外界条件统称为观测条件。

48. 导线:将测区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49. 图根点:直接用于测图的控制点。

也称为地形控制点或图根控制点。

50. 真方位角:真北方向(直线端点的子午线北端)顺时针转至某直线的水平夹角,叫做该直线的真方位角。

51. 坐标方位角: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X轴方向(直线端点的子午线北端或南端)顺时针转至某直线的夹角,叫做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52. 磁方位角:磁北顺时针转至某直线的夹角,叫做该直线的磁方位角。

53. 导线相对闭合差:在导线测量中,实际计算出的闭合(或附合)导线坐标并不闭合(附合),存在着一个终点点位误差f,f与导线全长的比值就称为导线相对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

54. 归零差:在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测量水平角时,两次照准起始方向的读数差称为归零差。

55. 水平角:地面点至两目标方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56. 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一点至目标的倾斜线与水平线所夹的锐角。

57. 铅垂线:重力方向线。

58. 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水准面的距离。

59. 中央子午线:高斯分带投影中,位于各带中央的子午线。

60. 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它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两点高差的测量工作。

61. 水准路线:在两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也就是所经路线上各高程点的连线。

62. 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高程控制点。

63. 高差闭和差:在水准测量中,由于误差的存在,使得两点间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不符,其差称为高差闭合差。

64. 坐标北方向:过地表任一点且与其所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或者假定坐标系的坐标纵轴平行的直线称为点的坐标纵轴方向,或坐标北方向。

65. 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66. 什么是数字测图?从野外数据采集到业制图全过程的、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测量制图系统,人们通常称为数字化测图(简称数字测图)或机助成图。

广义的数字测图主要包括:全野外数字测图(或称地面数字测图、外一体化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摄影测量和遥感数字测图。

狭义的数字测图指全野外数字测图。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90小题)1. 正确水准测量的程序为(C)。

A. 粗平、精平、瞄准和读数B. 瞄准、粗平、精平和读数C. 粗平、瞄准、精平和读数D. 精平、粗平、瞄准和读数2. 利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测量时,竖丝应瞄准目标的什么部位(B)。

A. 尽可能瞄准目标顶部B. 尽可能瞄准目标底部中心C. 尽可能瞄准目标中部D. 根据目标整体判断瞄准其中心3. 设九边形各角观测值的中误差为±20″,若容许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则九边形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C)。

A. ±40″B. ±80″C. ±120″D. ±240″4. 下面哪个算式是表示视线倾斜时视距测量所得出的水平距离(C)。

A. KS B. cosKS C. 2cosKSD. 1 sin22 KS5.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B)。

A. 法线B. 铅垂线C. 经线D. 任意直线6. 某三角网由10个三角形构成,观测了各三角形的角并算出各三角形闭合差,分别为:+9″、-4″、-2″、+5″、-4″、+3″、0″、+7″、+3″、+1″,则该三角网的测角中误差为(C)。

A. ±12″B. ±1.2″C. ±2.6″D. ±2.4″7. 关于微倾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所产生的误差,下面说确的是(D)。

A. 误差大小一定,与前后视距无关B. 误差大小与两点间高差成比例,但与距离无关C. 误差与前、后视距之和成比例D. 误差与前、后视距之差成比例8. 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90°18′52″,左角∠ABC的值为80°52′16″,则BCA. 191°11′08″B. 91°11′08″C. 271°11′08″D. 1°11′08″9. 已知用DJ6型光学经纬仪野外一测回方向值的中误差为±6″,则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为(D)。

A. ±17″B. ±6″C. ±12″D. ±8.5″10. 若已知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412.09,594.83)m,B(371.81,525.50)m,则A 到B的坐标方位角为(B)A. 59°50′38″B. 239°50′38″C. 149°50′38″D.329°50′38″11. 在单三角锁中,观测到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值分别为58°28′30″,42°29′56″,79°01′46″,则在该三角形中,其角改正数值为(B)。

A. +4″B. -4″C. +3″D. -3″12. 在野外进行地形测图中,为保证测量质量,地形点的间距选择一般是(C)。

A. 随仪器的精度而定B. 随测绘方法而定C. 随比例尺和地形而定D. 随绘图技巧而定13. 观测三角形三个角后,将它们求和并减去180°所得的三角形闭合差为(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