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以引用在教学中的十个化学小故事

可以引用在教学中的十个化学小故事

可以引用在教学中的十个化学小故事可以引用在教学中的十个化学小故事一种元素的命名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波兰,1867 —1934)在对沥青铀矿和铜矿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这两种矿物中,含有一种比铀或钍的放射性强度更大的物质,她意识到:这是一种还没有被人认识的新元素。

她对丈夫说:假使这种新元素的存在将来能够证明的话,我想叫它钋,来纪念我的祖国——波兰。

玛丽·居里虽侨居国外,并同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结了婚,但她从小就热爱祖国波兰,时时刻刻没有忘记被沙俄帝国侵占的祖国。

她想用新元素的命名来为祖国争得骄傲和光荣!寄托她那火一样的爱国热情。

好好!皮埃尔·居里说:波兰是你的祖国,也可以说是我的祖国!紧张的工作开始了,淘汰,没日没夜地淘汰,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

1897年7 月,他们果然在含铋的部分矿物中,分析出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其化学性质与铋相似,放射性比纯铀强400 倍。

啊,新元素,钋,钋。

居里夫人扑在丈夫的怀里,激动地高喊着钋,钋!两行热泪洒在丈夫的胸膛上。

钋、波兰!波兰,钋!皮埃尔也从心底发出了欢呼第一个享用氧气的是老鼠我们知道,没有氧气人类就不能生存。

然而,是谁发现了氧气呢?在众多讨论发现氧气的著作中,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所著的名为《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最饶有兴味。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在1733 年3 月13 日生于英国黎芝城附近的飞尔特黑德镇。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实际上是当牧师,化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他所著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于1766 年出版。

在这部书里,他向科学界首次详细叙述了氧气的各种性质。

他当时把氧气称作脱燃烧素。

普利斯特里的试验记录十分有趣。

其中一段写道:我把老鼠放在‘脱燃烧素’的空气里,发现它们过得非常舒服,我自己受了好奇心的驱使,又亲自加以试验。

我想读者是不会感到惊异的。

我自己试验时,是用玻璃吸管从放满这种气体的大瓶里吸取的。

当时我的肺部所得到的感觉,和平时吸入普通空气一样;但自从吸过这种气体以后,经过好多时候,身心一直觉得十分轻快舒畅。

有谁能说这种气体将来不会变成时髦的奢侈品呢?不过现在只有我和两只老鼠,才有享受呼吸这种气体的权利啊!当时,他没有把这种气体命名为氧气,而只是称它脱燃烧素。

在制取出氧气之前,他就制得了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和同时代的其他化学家相比,他采用了许多新的实验技术,所以被称之为气体化学之父。

1783 年,拉瓦锡的氧化说已普遍被人们接受。

虽然普利斯特里只相信燃素学,但是他所发现的氧气,却是使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国人民至今都还很怀念他。

鲨鱼也有克星?以《老人和海》一文而闻名于世的海明威在自己熟悉的海域里做以药防鲨实验,把含有硫酸铜和不含硫酸铜的诱饵互相交错的置于海面上。

结果,两天后,他惊奇地发现,鲨鱼已把不含硫酸铜吃得精光,相反,含硫酸铜的诱饵动却未动,海明威高光地跳起来,他终于发现,硫酸铜可以防鲨鱼。

二战时,战争不仅在陆地上,海面上仍充满战争,空前残酷,被击中的战船上的船员只有弃船而逃,却面临另一挑战--鲨鱼。

因此,美国政府号召全国有识之士来研究防鲨药品,由海明威的故事,他们很快地配备起用硫酸铜作护身符来防鲨鱼。

肥皂的历史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夭也离不了肥皂。

洗脸用香皂:洗澡用药皂;洗衣服用洗衣皂。

脸要天天洗。

衣服也要勤洗勤换。

衣服穿久了,由于尘土、油污和汗水的沾污,会散发出酸臭味。

带有油污的衣服是滋生病菌的温床。

脏东西还会腐蚀、毁坏织物的纤维,只有经常洗涤才能使衣服延年益寿。

古时候,人们在河边青石板上,将衣服折叠好,反复用木棒捶打,靠清水的力量洗去衣服上的污垢。

这样洗衣服,既费力,效果又不好。

后来有人发现有一种天然碱矿石,溶化在水里滑腻腻的,去油污还挺有效。

皂荚树结的皂荚果,泡在水里,也可以用来洗衣服。

同样样,也能洗掉油污。

古时候的埃及,就有人发现用草木灰和一些羊脂混合以后得到的一些东东,特能去污这大概是最早的肥皂了。

古时候的法国(那时叫高卢)人用草木灰水和山羊油做成一种粗肥皂,有点象我们今天理发馆里的洗发水。

稍后一些时候,人们将猪油拌和天然碱,反复揉搓挤压,得到跟今天的肥皂差不多的猪胰子皂。

我的爷爷、奶奶就用过这种猪胰子皂呢!有些地方把肥皂叫做胰子就是这个缘故。

我们现在用的肥皂是从工厂的大锅里熬出来的。

制皂工厂的大锅里盛着牛油、猪油或者椰子油,然后加进烧碱(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用火熬煮。

油脂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肥皂和甘油。

因为肥皂在浓的盐水中不溶解,而甘油在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可以用加入食盐的办法把肥皂和甘油分开。

因此,当熬煮一段时间后,倒进去一些食盐细粉,大锅里便浮出厚厚一层粘粘的膏状物。

用刮板把它刮到肥皂模型盒里,冷却以后就结成一块块的肥皂了。

药皂和一般的肥皂差不多,只是加进了一些消毒剂。

香皂一般是用椰子油和橄榄油制造,并且加进了香料和着色剂,所以有散发出各种香味和五颜六色的香皂。

甘油是制皂工业的重要副产品,甘油在国防、医药、食品、纺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用途。

肥皂解放前又称鬼子膏,因为有很多是从日本来的。

神秘的战船起火案从前,古罗马帝国的一支庞大船队耀武扬威地出海远征。

船队驶近红海,突然,一艘最大的给养船上冒出了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远征的战船队只好收帆舵,返航回港。

远征军的统帅并不甘心,费尽心机要查出给养船起火的原因。

但是,查来查去,从司令官一直查到伙夫、马弃,没有任何人去点火放火。

这桩历史奇案还是后代的科学家研究出了一个结果,找到了起火的原因。

原来是给养船的底舱里堆积得严严实实的草自发燃烧起来的。

这种现象叫自燃。

草怎么会自燃呢?给养船底舱的草塞得密不透凤,有的开始缓慢地:氧化,这实际上是一种迟缓的燃烧,放出热来,热散不出去,热量越聚越多,温度升高,终于达到草的着火点,于是就自发地着火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燃现象也不少见。

农村的柴草垛,工厂的煤堆,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冒热气,甚至生烟起火。

有些废弃的煤矿,往往连续不断地发生自燃。

弄清了发生自燃的科学道理,我们就可以设法预防了。

在堆放煤和柴草的时候,垛不能太大、太高,防止热量聚集。

在煤堆中央,埋进几个铁篓子,从篓子里伸出铁管,通到煤堆顶上,这样可以使内部积存的热量迅速发散出来。

保持良好的通风,可以把缓慢氧化产生的热带走,降低温度。

消除了燃烧的温度条件,自燃也就杜绝了。

有经验的仓库工经常翻仓倒垛,也是为了防止可燃物质白燃。

当然不是说你想防止就能防止。

请大家多一下火焰山——正在燃烧的新疆地下煤矿!发现氟的悲壮历程1768年马格拉夫研究萤石,发现它与石膏和重晶石不同,判断它不是一种硫酸盐。

1771年化学家舍勒用曲颈甑加热萤石和硫酸的混合物,发现玻璃瓶内壁腐剂。

1810年法国物理学、化学家安培,根据氢氟酸的性质的研究指出,其中可能含有一种与氯相似的元素。

化学家戴维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看法。

1813年戴维用电解氟化物的方法制取单质氟,用金和铂做容器,都被腐蚀了。

后来改用萤石做容器,腐蚀问题虽解决了,但也得不到氟,而他则因患病而停止了实验。

接着乔治·诺克斯(knox,g.)和托马斯·诺克斯(knox,r.t.)两弟兄先用干燥的氯气处理干燥的氟化汞,然后把一片金箔放在玻璃接受瓶顶部。

实验证明金变成了氟化金,可见反应产生了氟而未得到氟。

在实验中,弟兄二人都严重中毒。

继诺克斯弟兄之后,鲁耶特(louyet,p.)对氟作了长期的研究,最后因中毒太深而献出了生命。

法国化学家尼克雷(nickles,j.)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法国的弗雷米(fremy,e.1814-1894)是一位研究氟的化学家,曾电解无水的氟化钙、氟化钾和氟化银,虽然阴极能析出金属,阳级上也产生了少量的气体,但始终未能收集到。

同时英国化学家哥尔(gore,d.g.1826-1908)也用电解法分解氟化氢,但在实验的时候发生爆炸,显然产生的少量氟与氢发生了反应。

他以碳、金、钯、铂作电极,在电解时碳被粉碎,金、钯、铂被腐蚀。

这么多化学家的努力,虽然都没有制得单质氟,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极为宝贵的,为后来制取氟创造了有利条件。

莫瓦桑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

因家境贫穷,中学未毕业就当了药剂师的助手。

他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常去旁听一些著名科学家的讲演。

1872年他在法国自然博物馆馆长和工艺学院教授弗雷米的实验室学习化学,1874年到巴黎药学院的实验室工作,1877年获得理学士学位。

1879年通过药剂师考试,任高等药学院实验室主任。

1886年成为药物学院的毒物学教授。

1891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907年2月20日在巴黎逝世。

他在化学上的创造发明很多,现在主要介绍他在氟方面的研究。

1872年莫瓦桑当上弗雷米教授的学生,开始在真正的化学实验室工作了。

弗雷米教授是当时研究氟化物的化学家,莫瓦桑在他的门下不仅学到了化学物质一般的变化规律,而且还学到了有关氟的化学知识和研究过程。

他知道早在60年代安培和戴维就已证明,盐酸和氢酸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

后一种化合物中含有氟,由于这种元素反应能力特别强,甚至和玻璃也能发生反应,以致人们无法分离出游离的氟。

弗雷米反复做了多种实验,都没有找到一种与氟不起作用的东西。

虽然他知道制单质氟这个课题难着了许多化学家,可是莫瓦桑对氟的研究却非常感兴趣,不但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反而下定决心要攻克这个难关。

由于工作的变化,这项研究没有及时进行,所以在10年以后,才集中精力开展研究。

莫瓦桑先花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查阅科学文献,研究了几乎全部有关氟及其化合物的著作。

他认为已知的方法都不能把氟单独分离出来只有戴维设想的方法还没有试验过。

戴维认为:磷和氢的亲合力极强,如果能制氟化磷,再使氟化磷和氧作用,则可能生成氧化磷和氟,由于当时还没有方法制得氟化磷,因而设想的实验没有实现。

于是莫瓦桑用氟化铅与磷化铜反应,得到了气体的三氟化磷,然后把三氟化磷和氧的混合物通过电火花,虽然也发出了爆炸的反应,但并没有获得单质的氟,而是氟氧化磷。

莫瓦桑又进行了一连串的实验,都没有达到目的。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他终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的实验都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这正是实验失败症结所在。

因为氟是非常活泼的,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活泼性也就大大地增加了。

即使在反应过程中它能够以游离的状态分离出来,它也会立刻和任何一种物质相化合。

显然,反应应该在室温下进行,当然,能在冷却的条件下进行那就更好一些。

看来电解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了。

他想如果用某种液体的氟化物,例如用氟化砷来进行电解,那么怎样呢?这种想法显然是大有希望的。

莫瓦桑开始制备剧毒的氟化砷了,随即遇到了新的困难,原来氟化砷是不导电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往氟化砷里加入少量的氟化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