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书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书

程煤研所职工住宅小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方案院系 : 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 专业及班级 : 勘查技术与工程 09-1 班学号 : 20092702025**:***指导教师:文瑜、张紫昭、冯庆高、储春妹2011 年 12 月成绩考核清单目录1.工程概述 (2)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概述 (3)3.勘察应遵循的规范、规程和依据 (4)4.勘察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5)5.勘察方法、技术措施与工作量布置 (6)⑴不良地质作用 (6)⑵岩土层结构 (6)⑶岩土层的各种岩土参数、工程特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7)⑷水文地质条件 (8)⑸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及抗震设计参数 (8)⑹桩基设计参数的确定 (9)⑺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参数的确定 (9)6.预计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提供的主要技术参数 (10)7.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2)8.工期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 (14)8.1工期进度目标 (14)8.2工期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 (14)9.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10.结语 (16)费用预算 (17)1.工程概述拟建煤研所职工住宅小区工程位于二环西路原“江苏省煤研所开发基地”院内。

煤研所职工住宅小区项目为一个由多层和高层组成的住宅小区,由3幢6层条式住宅(设半地下室)、2幢板式11层住宅(设半地下停车场)。

另外二环西路规划3层商业用房作为配套。

总住宅面积24586㎡,商业用房1523㎡,总用地面积18.30亩。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拟建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二级。

岩土工程勘察乙级。

各建筑位置见图1:煤研所职工住宅小区总平面图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概述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场地上部运动场动为河流相冲积而成,以粉土、粉砂为主。

下部土层为山前洪积而成,以粘土和砂姜粘土为主。

场地地单元为冲洪积平原地单元。

2.2地层结构与岩土类型根据有关资料,拟建场地地层主要包括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冲积的饱和粘性土、粉土和粉砂层。

地基复杂程度二级。

各土层按其工程地质特征大致预测如下:⑴填土、耕土:杂色,成分复杂,以粘性土为主,厚度0.3~1.3m。

平均0.82m.⑵粉土:灰黄色,湿,松散~稍密,摇震反应迅速,韧性低,干强度低。

厚度0.5~2.40m。

平均1.54m⑵-1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全场地分布,厚度0.2~1.0m。

平均0.65m⑶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流塑,局部夹有薄层粉土,全场地分布,厚度2.2~3.7m。

平均3.01m。

⑷粉土:灰黄色~灰色,松散~稍密,全场地分布,厚度0.9~2.40m。

平均1.63m⑸粉土:灰色,湿,稍密。

全场地分布,厚度6.60~11.00m。

平均9.37m⑹粉质粘土:灰色,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全场地分布,厚度0.3~1.2m。

平均0.70m⑺粘土:浅灰绿色~黄褐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硬塑。

厚度1.8~3.80m,本层土主要分布在场地以北。

⑻粘土:灰黄色,可塑,土质较均一,含少量贝壳,间夹有(8-1)层深灰色可~软塑的粘土。

本层土主要分布在场地北部,为古河道沉积物。

厚度0.8~4.00m,平均2.45m[9]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含少量贝壳。

本层土主要分布在场地以北。

厚度1.0~3.0m。

(10)粘土:黄褐色夹灰褐色,硬塑,土质较均一,含少量砂姜。

(11)粘土混砂姜:黄褐夹灰白色,硬塑,含砂姜、2.3地下水场地浅部地下水以潜水为主,潜水赋存于上部粉土和粉砂层的孔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迳流的补给,水位随季节性变化明显。

3.勘察应遵循的规范、规程和依据本次勘察主要遵循并依据下列文件及规范、规程等进行:○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6《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7《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4.勘察的目的、任务与要求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的4.1.11和4.9.1以及5.7.2条等强制性条文的规定,通过对本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应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⑴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⑵查明场地内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等,对可能的断裂错动、砂土液化、震灾等作出分析论证和判定,提出整治方案建议;⑶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并评价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提供桩基设计、基坑临时支护结构设计和地下室外墙设计等所需的土层各种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

⑷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不同深度土层的水平向和竖向压缩模量和固结曲线),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⑸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查明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城市地下管网等周边环境条件。

⑹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历史最高地下水位、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地下水的流速流向、水位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⑺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判别20m深度范围内砂(粉)土液化的可能性和场地液化等级,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提供抗震设计参数;⑻提供可选的桩基类型和桩端持力层;提出桩长、桩径方案的建议,对可能采用的桩基方案进行论证。

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估算的桩基侧阻力和端阻力,并估算单桩竖向和水平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

⑼查明与基坑开挖有关的场地条件、土质条件和工程条件,对基坑工程提出处理方式、计算参数和支护结构选型的建议,提供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土层的渗透性参数和含水层的涌水量参数,分析并评价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变化对支撑系统和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提出地下水的控制方法和施工控制的建议,并提出施工方法和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防治措施的建议。

⑽分析成桩的可能性,对桩基施工和基坑开挖施工以及建筑物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监测检验工作等提出建议。

5.勘察方法、技术措施与工作量布置为了完成勘察任务,达到本次勘察目的,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本次勘察针对本场地需要查明的问题采用多种勘察方法和技术措施相结合,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具体如下:⑴不良地质作用采用工程地质调查,收集区域及邻近场地的资料,并通过采用钻探手段,查明场地内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等,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查明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城市地下管网等周边环境条件,对可能的断裂错动、砂土液化、震灾等做出分析论证和判定,提出整治方案建议;⑵岩土层结构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特性、地层构造、岩土层特性等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勘探点平面布置和勘探孔深度,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规范规程和设计的要求,勘探手段采用工程钻探和静力触探相配合。

a)勘探点布置:根据工程条件所给的内容得知拟建建筑重要性等级为乙级,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

因此判断得出岩土勘察等级为二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1.15和4.1.16布置勘探点位置,详细请看附图: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为查明浅部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判明浅部地层的变化,为设计提供依据,在周围室外地坪和卸荷平台外侧的室外地坪和道路布置适量手摇螺纹钻,详见附图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b)勘探点深度:根据煤研所工程地质条件中地层结构和岩土类型,可知拟建场地地层主要包括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冲积的饱和粘性土、粉土和粉砂层,且厚度大约27m,住宅区将建立在软弱土层上,因此应该使用桩基础。

控制性钻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4.9.4、5.1.5、5.7.4条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3.1.2.2条的规定要求和设计提出的要求,在拟建区设置控制性钻孔,深度应穿过软弱土层并深入基岩3-5m左右。

钻孔点详细布置请见附图: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和勘探孔工作量分配表。

一般性钻孔:软弱土层厚度大约为27m,所以钻孔深度应超过27m,大约为30m左右较合适。

详细见附图:勘探孔工作量分配表。

勘探点布置平面图⑶岩土层的各种岩土参数、工程特性、均匀性和承载力采用现场鉴别、采取原状土试样进行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手段相配合。

试样采取:针对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获取Ⅰ、Ⅱ级原状土样,每一单体每层土取原状土样不少于12件。

具体取样方法包括:粉(砂)土采用特殊的取砂器采取粉(砂)土试样,40m深度以上采用静压法薄(厚)壁取土器取土,40m深度以下静压法不能采取时,采用国标三管单动取土器取土,确保试样等级达到Ⅰ、Ⅱ级原状土样。

同时派出试验测试人员在现场进行部分土工试验。

室内岩土测试项目: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4.9.5条和第11章的要求,主要进行以下试验:土样常规试验:划分土的类型,提供土层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土样渗透试验:提供土层的渗透性参数。

固结试验:包括常规固结、高压固结和回弹试验,固结试验最大压力应大于土的有效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之和,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和土的固结变形特性。

三轴剪切试验:包括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和K0固结不排水试验,提供土的各类强度指标,为确定地基承载力、桩基设计、支护结构设计等提供相应的强度参数。

原位测试:本次勘探将采用双桥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原位测取主要土层的力学性质参数。

为了确保获取深部桩端持力层的静力触探参数,为土层划分和桩基设计提供设计依据,本次静力触探施工将采用分段测试套管护杆的施工工艺。

⑷水文地质条件为查明场地土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在拟建场地内浅表潜水含水层均匀分布4个潜水水文地质钻孔;同时在拟建场地上部和下部同时设置2个承压水水文地质钻孔。

在水文地质钻孔周围布置适量的观测孔。

水文孔及观察孔平面布置位置参见附图: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