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仿写综合题1.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
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2)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着手机。
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________”(50字左右)【答案】(1)示例一: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二: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2)“一家人在一起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多想和你说说话啊,你也应该和他们多交流交流。
【解析】【分析】(1)仿写前要明确题目要求,并观察例句特点进行仿写,仿写时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2)劝说语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文明得体,并注意题目要求。
【点评】(1)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
做这种题型一般是要根据提供的示例,仔细揣摩其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2)拟写劝说语要点:解答此类题要充分体现交际性和实效性。
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语言简洁亮主题。
这类试题大多对答案都有字数要求,字数不宜过多。
②语言委婉有讲究。
礼貌用语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身份,而且有利于相互交流,所以在交往时,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
此题考查了仿写、口语交际能力。
做此类题首先要掌握方法,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此外也应多加练习,在实践中获得经验。
2.某校开展“千古风流人物”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活动一】名人事迹下面是小明关于这次主题活动写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助修改。
①有一位智者,他叫孔子,他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见解给世人以启迪,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
②有一位灵魂的医者,他叫鲁迅,他放下敏济苍生的医书,用手中的笔医治麻木的民众,他是一直勇敢前行(A)的士。
③有一位勇者,她叫海伦·凯勒,地看不见听不到这世的声量,却教我们彼此用爱感受,用心聆听,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令人一下子产生敬佩之情(B)。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画横线的两处文字,使表达更简洁。
A:________B:________(2)画波浪线处有语病,请修改。
(3)请另选一个名人,按照第①句的句式仿写。
(要求语意连贯,结构相似)(4)【活动二】名人名言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熟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
为此,班委会决定举办一次“名人名言接力赛”。
请你为这次活动的主题语写出下联。
上联:吟咏妙语认识世界下联:________【答案】(1)勇往直前(一往无前);肃然起敬(2)她看不见这世界,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或答“这世界,她看不见也听不到”)(3)有一位行者,他叫邓稼先,他在原子弹、氢弹研制上的成就举世瞩目,他在核应用领域贡献卓著。
(4)开启智慧净化心灵【解析】【分析】(1)考查根据词义写出的成语的能力。
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
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
根据成语含义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
还要注意要求:语意连贯,结构相似。
(2)“她看不见听不到这世的声音”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
应改成“她看不见这世界,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
(3)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有一位智者,他叫孔子,他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见解给世人以启迪,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
句式结构为“有一位……他叫……他在……他在……”。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4)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第四,切忌合掌。
“吟咏妙语”是动宾结构,“认识世界”也是动宾结构。
在内容上一定要与上联相合并要注意主题为开展“千古风流人物”的活动。
故答案为:(1)①勇往直前(一往无前)②肃然起敬(2)她看不见这世界,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或答“这世界,她看不见也听不到”)(3)有一位行者,他叫邓稼先,他在原子弹、氢弹研制上的成就举世瞩目,他在核应用领域贡献卓著。
(4)开启智慧净化心灵【点评】分析病句,要的是分清主干和枝叶,只有主干和枝叶分析正确才能正确分析搭配是否恰当。
另外,还要注意逻辑思考,也就是想想句子在道理上能否说得过去。
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世界需要爱。
②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
③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_______(,;)爱如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琼浆。
④_______在爱的怀抱中,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1)给第3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2)“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
”有语病,请改正过来(3)给第4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仿造文中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答案】(1);(2)“阻塞”改为“阻挡”(3)只有(4)爱如炎暑烈日下的树荫,为酷热难当的人提供清凉.【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
前后两个句子句式相同,内容相近,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故应选择分号。
(2)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阅读句子,会发现这个句子用词不当,应将“阻塞”改为“阻挡”。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能力。
根据句意,“爱的怀抱”是“幸福成长”的条件,又加上后一句中有一个“才”,可以判定应填写“只有”。
(4)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所给的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仿写句子即可。
注意应在结构、字数、句式、修辞等方面一致。
根据前面句子,可以判断所写的句式为“爱如为”,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点评】本题给出一段以“爱”为中心的文字,考查学生的标点符号的使用、病句修改、关联词填写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
4.语文实践活动,根据要求作答。
(1)哭嫁是土家族聚居地独具特色的婚俗,哭嫁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结合下面两则《哭嫁歌》,写一段介绍词向外来游客介绍哭嫁歌。
(可从内容、语言、艺术特色等方面介绍。
)(2)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咬文嚼字”可让我们感受汉字之趣。
请仿照例句,解说图中所示的会意字。
图字解说名由夕、口二字合成,夕是夜晚,夜晚看不清对方的面孔,所以用口问“名”。
及________。
(第一首哭同伴,第二首哭父母);②它篇幅短小,富有生活气息(叙述生活细节表达感情);③语言通俗,口语化;④运用反复、对比、比喻等多种方法表现情感,艺术性较强。
(2)①由人、手二字合成,后面伸出的一只手抓住了前面的那个人,②意为跟上、抓住、达到等。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歌内容和艺术的赏析能力。
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
结合《哭嫁歌》的内容,从内容、语言、艺术特色等方面来写介绍词。
内容上:分析两首《哭嫁歌》,可知第一首是哭同伴,第二首是哭父母,所以哭嫁歌多是表达离别父母、同伴的难舍难分的深挚感情。
艺术特色上:第一首“何时额头起了苦瓜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第二首“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艺术性较强。
据此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会意字的字义的分析推断能力和仿写能力。
解答时,根据提供的示例,结合图画内容来推断字义。
画面中,前边一个人,后边一只手,后面伸出的一只手抓住了前面的那个人,可推断“及”是跟上、抓住、达到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①哭嫁歌内容上很多是表达离别父母、同伴或亲人的难舍难分的深挚感情(第一首哭同伴,第二首哭父母);②它篇幅短小,富有生活气息(叙述生活细节表达感情);③语言通俗,口语化;④运用反复、对比、比喻等多种方法表现情感,艺术性较强。
⑵①由人、手二字合成,后面伸出的一只手抓住了前面的那个人,②意为跟上、抓住、达到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歌内容和艺术的赏析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自己对民歌的了解,从内容、篇幅、语言、修辞手法、感情等方面赏析。
⑵本题考查对会意字的字义的分析推断能力和仿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示例的模式,拆解偏旁部首和笔画,结合字的本义和图画理解归纳字义。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__A“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与唐婉之间痛彻心fēi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xiè,我的双手考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_B____(大义凛然/平静超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
在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而谈讲述了与父亲的告别,这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所有的文字,千百年米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选自《朗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填写)。
________fēi xiè锦书痛彻心________不________(2)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________改为________(3)结合语境,在A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雨季是对于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________。
(4)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B处横线上。
这是杨烽先生________(大义凛然/平静超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
(5)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jīn;扉;屑(2)考;烤(3)光明是对黑暗的告别(4)平静超然(5)删掉“在,当中”或删掉“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扉。
(2)本题考查改正错别字。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这道题比较容易,考改为烤。
(3)本题考查句子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