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一二•九运动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原因: 华北事变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经过: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游行示威 性质: 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
意义: 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面对民族危机国民党中的一些爱国将领态 度如何? 张学良 杨虎城
张学良:时任西北剿总 副司令,东北军首领
找出日军发动“九一八”事 变和七七事变的共同特点?
蓄谋已久,寻找借口 ,嫁祸于人
• 当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作为公民我们应该 肩负什么责任义务(社会责任)? • 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主动为国分忧、勇担 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平津保卫战——英雄的赞歌 佟麟阁副军长、赵登禹师长相继为 国捐躯
1、这首歌曲唱的 是什么事件? 2、日本为何选择东 北三省为首要目标?
“九一八”事变
多方面分析,日本为什 么要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 始侵略中国。
策 动 华 北 独 立
东北三省地理上离日本 日本为什么能够在不 较近 到半年的时间里占领东 北三省? 自然资源丰富,便于日 本掠夺资源,用于战争 根据图册P38《七七事 变前日本侵略中国形势 国民党忙于在南方剿共, 图》,想一想,失去东 无暇顾及东北 北三省会给中国造成什 么样的危害?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中国东北 蒙古
全中国
称霸全世界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 因
(1)灭亡中国,称霸世界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根本原因) (2)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直接原 因) (4)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使其侵略有了 可乘之机
“一息尚存,决不敢使 尺寸土地沦于异族”。
九一八事变
影响(作用):中国人 民的 抗战开始了。
日本占领了东北后,就此罢手了吗?
失去东北三省将 助长日本侵略的 嚣张气焰,使华 北失去屏障,加 速日本侵华进程。 日本将侵略魔掌 伸向了华北,策 划了“华北独立”
1932年,蒋介石把十九路军调往围剿 年5月5日,在英美法意四国调停 下,中日签定《淞沪停战协定》 红军的前线
蒋介石迫害许 多共产党,应 该杀掉他。
讨论:
如果杀掉蒋介 石,当时中国 会……
•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 蒋介石,中国就可能陷于纷争,群雄割 据。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 从而进一步霸占中国。 •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 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 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 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 转变。
1937年7月28日—30日,平津失陷
3.淞沪会战
八一三事件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 上海失守
八一三事变与淞沪抗战
• 八· 一三事变,是中日战争中淞沪会战的开 端和导火线 。 • 8月13日,日军便以租界和停泊在黄埔江中 的日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上海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 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 沪抗战。
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砍杀中国青年、进行杀人比赛
妇女
年轻男子
累累白骨之下是多少冤魂 ! 老人 孩子
侵华日军第731 部队罪证遗址,同德 国纳粹的奥斯维辛 集中营并称为世界 两大灭绝人寰的杀 人魔窟。
对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使当地 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1940年6月日市。
又称卢沟桥事变
1.时间:
2.地点:
3.原因:
1937年7月7日 北平(宛平)卢沟桥
日本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到宛 平城内搜查,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发动进攻
4.结果:
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日本向中国发动
了全面侵略战争,中国的全国 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七 七 事 变
示 意 图
• 观看地图和视频后回答: • 日本为什么选择卢沟桥发动侵华事变?
4.对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 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 政策
潘家峪惨案
看了这些日军的这些罄竹难书的侵略 罪行,你有何感想
• 1、做为中国人,要世世代代铭记这段惨痛 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从 中吸取教训,居安思危,发奋图强,努力 学习和工作,为祖国的进一步强大贡献自 己应有的力量。 • 2、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坚 决防止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决不能让 历史的悲剧重演。
这个日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一课时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田中奏折——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 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 特征和表现。 中国台湾 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朝鲜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 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
一〃二八事变
失去东三省将助长日本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并使 华北失去屏障,加速日本侵华进程。
1932年3月,日本扶植下的傀儡溥仪,成为 伪满洲国执政。
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1年
国民党的态度 共产党的态度 东北人民的态度
九一八事变
沈阳日军行动,可 作为地方事件,望 力避冲突,以免事 态扩大。一切对日 交涉,听候中央处 理。
日军侵华罪行:
1、南京大屠杀
说一说,日军在南京实施了哪 些暴行? 集体枪杀、刺杀、活 埋、火烧、淫掠等
在日军的杀人比赛中, 有多少同胞丧生?阅读 这段新闻报道后,你有 什么样的感受? 至少30万人。日军残 暴,无人性。
历史不容抹杀,历史不容篡改,历史 不容重演!
日本的侵华罪行
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对中国人民犯下 了滔天罪行,请大家阅读课文P74-75,找一 找有哪些。
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 中国绝不放弃领土 之任何部分,遇有 侵略,惟有实行天 赋之自卫权一应 之。——《自卫抗 战之申明》
淞沪抗战
时间: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 结果:11月,上海沦陷。中国军队英勇抗战,打破了日 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上海沦陷 后,国民 政府被迫 迁都
重庆
12月 13 日南京 沦陷
中国共产 党的态度
目的: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结果 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
解决 西安事变 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合作为基 和平解决意义 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 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该“杀 蒋”?还是“放蒋”?(结合课本P72资料1分析)
• 材料一:东史郎是当年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老兵。为了把历 史真实告诉世人,他公开发表了侵华期间写的日记,其中包 括南京大屠杀的材料。为此,他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威胁和 迫害。 • 材料二:对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分子编纂的教科书中这样 描述:“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 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他们 称此为“南京事件”,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谎 言”这套教科书在日本已被审查通过。 • 1.根据上述资料,说明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是什么样 的态度? 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拒不承认。教科书事件不仅 表明了日本政府对右翼分子的支持,也说明其一直以来企图淡 化战争罪行的态度。 • 2.举出若干事实,批驳他们的荒谬言论。
蒋介石: 不抵抗
___事变后蒋至张 的密电
结果:东三省沦陷
九一八事变
共产党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派出
坚决抵抗
杨靖宇等共产党员在东北 组织游击队,坚持在东北开展抗击游击战
争,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杨 靖 宇
九一八事变
东北人民的态度 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
东北人民、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
义勇军,奋勇抗击日本的侵略。 嫩江大桥之战 “抱与城偕亡”
1.时间:
2.地点:
3.原因:
1931年9月18日 沈阳柳条湖
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附近柳条湖的一段 铁路路轨,反诬是中国东北军发动进攻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4.结果: 东北军奉令不抵抗,不战而溃。不到半年,东 北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对中国的局部侵略) 5.影响:
小组讨论:
毛泽东曾说,“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 方向转换的枢纽”。周恩来则说,张学良和杨 虎城都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为什么毛 泽东和周恩来对西安事变和张、杨二人评价如 此之高?
西安事变把全国抗日民族运动推向高潮, 它顺应了抗日形势的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 望,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国共两党由分裂 对峙走向合作抗日,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 步形成,毛泽东因此称赞“西安事变是中国历 史发展方向转换的枢纽”。 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杨虎城置 个人安危于不顾,以民族大义为重,体现了他 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所以毛泽东和周恩来对他 们的评价很高。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松,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 花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 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江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 上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杨虎城:时任西北绥靖 公署主任、国民革命军 第十七路军(西北军) 总指挥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联共抗日)
民族英雄 千古功臣
原 因 经 过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中国共 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蒋介石顽固 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官兵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