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

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不是孤立的、不是偶然的。

日本侵略中国的图谋由来已久,16世纪的丰臣秀吉、18世纪前后的佐藤信渊、19世纪前后的山县有朋等人逐步细化对华侵略扩张的战略构想。

从1874年进犯台湾开始,日本每隔几年就要发动一次对外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是侵华战争。

近代历史上的日本,主要是靠侵略中国发战争横财致富的。

完全可以说,近代日本是一个战争暴发户。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由此使中国人民蒙受了一场巨大灾难和空前浩劫。

日本侵华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

从明治维新后不久的1874年发动侵略中国台湾岛的战争开始,每隔几年就要发动一次对外侵略战争,特别是侵华战争。

在近代史上,日本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次数最多,屠杀中国人民最多的国家。

可以说,日本是世界近代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之一,近代日本史完全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对外侵略、主要是对华侵略史。

一、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传统与"大陆政策"的形成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近700年的武士统治时代,从而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

日本的武士阶级崇尚"武家习气"与"弓矢之道",这也就是"武士道",它罩着儒雅而彬彬有礼的外衣,内心则凶残而杀人不眨眼。

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精神一直被日本统治阶级作为社会伦理的主要内容加以宣扬,并受到广泛的崇拜。

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由于不彻底性,最后导致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天皇制政体和武士道精神相结合的明治政权的产生,这为日本后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了祸根。

明治政府成立后,实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掀起学习西方的运动。

在政治思想领域,竭力推崇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在军事领域,海军以英国为样板,陆军以德国为榜样,加速推进军事改革。

至19世纪末,日本建成亚洲最强大的近代军队。

与此同时,日本大力宣扬和发展其封建的"武士道"精神。

例如,1878年发布《军人训戒》,要求军人效忠天皇,为天皇而死。

1882年颁发《军人敕谕》,要求军人遵守"武士道"的忠节、武勇和礼仪。

同时,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军事训练中还用棍棒、皮鞭、剑道、柔道等方法训练培养士兵的野蛮性格,后来则将"武士道"精神广泛渗透到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因而"武士道"精神不但成为近代日本军人,而且成为日本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标准。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之一。

在军事体制上,日本建立了特殊的、有利于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军队统帅体制。

掌管作战用兵的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直隶天皇,有事可以不经过内阁而直接上奏天皇,这就使军事部门具有独立的特权地位。

掌管军事行政权的陆军省和海军省名义上隶属内阁,但政府(内阁)实际上却失去了兵权。

此外,如果内阁组阁不合军方意图,军部则可以通过不推荐陆海军大臣人选而使内阁流产;组阁之后,如果军方与内阁政见不一,军部又可以让陆海军大臣辞职,且不再推荐继任人选而迫使内阁倒台。

这为日本后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在体制上创造了条件。

"大陆政策"的提出炮制者:丰臣秀吉、佐藤信渊。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以中国为对象的对外侵略战争,其图谋由来已久。

丰臣秀吉(1536-1598年)统一日本后,就处心积虑地要以武力在亚洲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帝国,并提出了攻略朝鲜,进取平津,占领华北,在东亚大陆列土封疆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战略构想。

可以说,他是日本"大陆政策"的最早提出者,并两次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日本军事思想家佐藤信渊(1769-1850年),不但是一个"日本中心"论的狂热鼓吹者,而且还详细地提出了实现"大陆政策"的具体步骤。

他写道:"天皇大御国乃大地最初生成之国,世界万国之根本。

若能以其根本为经纬,则全世界悉为郡县,万国君长皆为臣仆"。

([日]《日本思想史》第45卷,第426页)他在《宇内混同秘策》中提出:"由皇国开发他邦,必由吞并中国而肇始……当今世界万国之中,皇国最易攻取之地,莫过于支那国满洲。

……故皇国之征服满洲,迟早虽不可知,但其为皇国所有,则属无疑,满洲一得,支那全国之衰微,必由此而始。

故以鞑靼之后,始可逐次而图朝鲜、支那"。

([日]《日本思想大系》第45卷,第428、430页)1868年3月明治天皇发表的《天皇御笔》,宣称要"大定国是",即"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使国威布于四方"。

6月,又确定:内阁中负责外交事务的"外国官"的职责是:"国际交往,监督贸易,开疆拓土"。

可见,从明治政府开始,日本统治阶级的政治、外交就同用武力征服世界(即开拓疆土)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陆政策"的完成者:山县有朋。

山县有朋(1838-1922)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丰臣秀吉等人提出的"大陆政策"。

山县有朋青年时代参加过长州藩的军事改革和讨幕布维新战争,明治政府成立后,他曾考察过英、法、德等国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回国后,就任兵部少辅,次年升任兵部大辅,后任内阁总理大臣。

自此,他一直处于日本军事权力的核心圈内。

山县有朋把"强兵"看作是"富国之本"。

因此,他极力一味采取扩军措施,不断增加军费,迅速推进日本军队的近代化,还提出了进攻亚洲大陆的"大陆政策"的"理论根据":即把日本国疆域称为"主权线",把朝鲜、中国等邻国的疆土视为日本的"利益线"。

1882年8月15日,山县有朋在《军备意见书》中提出了以中国为"假想敌国"的设想,他认为:"欧洲各国与我国相互隔离,痛痒之感并不急迫。

作为日本的假想敌国,并与日本相对抗的是中国。

因此,日本要针对中国充实军备"。

([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中译本,第13页)1890年3月,他在《外交政略论》里提出日本要与俄国争夺朝鲜、中国地盘问题。

他说,"西伯利亚铁路已修至中亚细亚,不出数年即可竣工,发自俄都,十余日便可饮马黑龙江。

吾人须知,西伯利亚铁路完工之日,即是朝鲜多事之时,即是东洋发生一大变化之机,而朝鲜独立之维持,有何保障?这岂非正是对我国利益线最有激烈冲击之感者乎"。

([日]《山县有朋意见书》,第177页)12月,山县有朋就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他在12月6日召开的第一届帝国议会众议院上发表施政演说,提出要"发展国力,伸张国势"。

他说,在列强争雄的时代,"仅仅防守主权线已不足以维护国家之独立,必须进而保卫利益线---朝鲜、中国。

"山县有朋把朝鲜、中国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以防止对抗沙俄侵占朝鲜、中国。

可见,日本对外侵略的"大陆政策",实际上就是以侵略中国为主的政策。

二、日本发动一系列以侵华为主的侵略战争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近代化道路,在"富国强兵"的同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日趋膨胀,并开始发动对东方各弱小国家和民族的侵略战争。

1872年,明治天皇开始亲政。

10月,日本宣布吞并琉球,设琉球藩,以琉球国王为藩王。

琉球本是中国的藩属国,自古以来与中国有密切联系,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首先拿琉球开刀。

接着,日本攫夺琉球国的外交权,由日本外务省掌管琉球国的对外事务。

1873年进而以琉球与日本府县同列,由内务省管辖,其租税缴纳于大藏省。

1874年5月2日,借口所谓"保护日本居民",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部3600余人入侵台湾,史称"征台之役"。

5月7日日军登陆,当即遭到当地民众的狙击。

由于清朝政府的屈辱妥协,10月30日,与日本签订了《北京专约》三款和凭单一件,最后,以向日本支付50万两白银,换取日本撤退其侵台军队。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的第一次对外用兵,就是以武力侵犯中国,日本在侵犯中国台湾尝到甜头后,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日本历史,都是围绕侵略中国这个主轴来展开。

当时清朝政府中如李鸿章等人就看出,日本"诚为中国永久大患"。

(李鸿章奏折中语,见《同治朝始末》,第99卷,第32页)1895年侵略台湾的日本军舰近代日本的崛起主要是靠侵略中国发战争横财致富的,完全可以说,日本是一个战争暴发户。

请看:---1875年,日本派兵入侵中国的保护国---朝鲜的釜山海域,进而制造江华岛事件,威逼朝鲜于次年与之签署《江华岛条约》。

---1879年3月,日本派兵入侵琉球,镇压了琉球王的反抗,割断中国与琉球的传统关系,将琉球改名为冲绳县,正式吞并了琉球。

---1882年,日本派兵入侵朝鲜仁川、釜山,迫使朝鲜签订《济物浦条约》。

---1884年,日本暗中派兵在朝鲜策划甲申政变,一度占领朝鲜王宫,但由于遭到中国、朝鲜两国人民的联合反击,迫使日本独霸朝鲜的图谋破产。

1894年9月明治天皇在广岛大本营召开会议---1894年7月,日本再度借口朝鲜问题,发动旨在吞并朝鲜、掠夺中国辽东等地的甲午战争。

日军攻占平壤,占领朝鲜;同年侵入中国辽宁,占领大连、旅顺、海城等地,日军侵占旅顺时,不分军人平民,男女老幼,见人就杀,先后屠杀6万余人,旅顺城仅有36人活了下来。

---1895年,日军先后侵占中国山东威海,辽宁鞍山,澎湖、台湾台北、台南等地,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和《辽南条约》,攫取2.3亿两白银巨额战争赔款,并割让台湾;还取得了新的通商特权权益。

日本凭借巨额的侵略战争赔款,以及掠夺的原材料,在20世纪初成了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八国联军中的日军与清朝巡捕在安定门外残杀义和团---1900年八国联军(英、美、法、德、俄、意、奥、日)侵入中国,日本是当时列强中唯一的亚洲国家,且出兵最多,达2.2万多人,占八国联军兵力的2/3,参加攻陷天津、北京。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最终结局是迫使清朝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按当时中国人口计算,每人一两,共赔款达4.5亿两白银,加上年息4厘,本息共计9.82亿两,分39年还清。

日本仅"本利"一项就分得3479.3万两,日军在侵入天津、通州、北京等地时抢劫白银共367万两,并取得在中国天津、北京等华北心脏地区的驻兵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