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侵略与反抗真题汇编一、选择题1.(2017·营口,3,1分)虎门销烟的壮举却成为西方列强挑起战争的借口。
这场战争就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俄战争2.(2017·聊城,10,2分)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2016·江西2,2分)下边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颁发于( )A.虎门销烟期间B.鸦片战争期间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4.(2016·娄底,7,2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5.(2017·东营,10,2分)“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
”与“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2015·揭阳,18,1.5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实际上是我们今天的( )A.北京B.南京C.东京D.开封7.(2015·资阳,4,2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此诗赞颂的右图人物的功绩是( )A.抗击“洋枪队”B.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C.设立新疆行省D.在廊坊抗击八国联军8.(2015·自贡,12,1分)19世纪后期,某将领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所以卫京师。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左宗棠大败阿古柏B.关天培虎门炮台镇守C.林则徐虎门销烟D.邓世昌黄海撞日舰9.(2016·烟台,8,2分)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基本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侵略者是在哪次战争中(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解放战争10.(201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分)“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这是19世纪末一位民族英雄的豪言壮语。
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11.(2016·河南2.2分)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 )姓名籍贯官职阵亡地点邓世昌广东番禺副将加提督衔黄海大东沟李仁党湖南桂阳副将加总兵衔辽宁盖平杨用霖福建闽县副将山东刘公岛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2016·西宁,8,2分)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历时三年取得重大成果,确认在当年大东沟海战战场发现的沉船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以下考古发掘信息中,可作为判断该沉船就是当年“致远”舰的最直接证据是( )A.长60多米、宽9-10米的舰体残骸B.舰体上留有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C.舰体上的多处火烧及爆炸痕迹D.抛撒在舰体周边的钢板、木板、锅炉残片13.(2016·天津,5,2分)曾经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的国家是( )A.葡萄牙B.英国C.日本D.美国14.(2016·临沂,9,2分)下图是某一条约签订的情景,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的不平等条约。
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二、非选择题15.(2016·株洲,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针对材料中某一观点或你自己有什么新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予以评析。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本题以“虎门销烟”为切入点,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
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故选A。
2. 【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B。
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难度中等。
依据图片信息“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可知是《南京条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条约中的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同时使东南沿海门户打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因而判断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
故答案选B。
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时期的分段主要依据的是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选D。
5.【答案】D【解析】本题是一个组合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北京城两次被洗劫,分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答案选D。
6.【答案】B【解析】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并改为天京,作为首都,故选B项。
7.【答案】B【解析】图中人物是民族英雄左宗棠。
材料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左宗棠率领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功绩。
8.【答案】A【解析】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边疆危机加深。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打败阿古柏。
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故选A。
9.【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的“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侵略者”可知,这一事件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
10.【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世昌。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是邓世昌的话语。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故选D。
11.【答案】C【解析】本题是一个材料表格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迁移运用的能力。
依据表格信息“邓世昌、黄海大东沟”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结合教材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可知,C项甲午中日战争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选C。
12.【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不大,借助考古发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通过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结合磁力物探成果、海图资料等综合分析,以及舰体上的致远的繁体字样瓷器碎片等,都为证明致远舰提供了直接证据,所以最终确认“丹东一号”应为致远舰。
故答案为B。
1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注意区分记忆掌握条约的主要内容。
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割占中国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故答案选C。
1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解答题目的关键是从题干中找准题眼“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01年清政府对外签订的《辛丑条约》。
故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15.【答案】观点: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理由:英国殖民者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绝对不是传播什么“近代文明”,而是要以武力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并用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市场,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英国通过这次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不仅利用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损害。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它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野蛮和掠夺,更是民族的创伤与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