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安全性评价制度
1.目的
为了对原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规范原料安全性评价活动,制定本制度,从而确保原料质量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原料安全性评价管理
3. 管理职责
3.1 品管主管负责组织人员对原料安全性进行评价
3.2 化验员负责对原料的卫生指标进行定期检验或外部委托送检。
4. 具体条款规定
4.1 原料卫生指标的定期检测
4.1.1品管员每3个月至少选择5种原料,进行取样送化验室检测。
定期检验卫生指标的5种原料选择原则:要根据原料的特性、配方使用量、季节变化、库存周期,原料价值等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来选取原料,如:配方中使用量较大的玉米、小麦、豆粕要定期抽查;在潮湿季节,要对易霉变的面粉、米糠进行抽查;对于库存周期较长的棉粕等原料要进行定期抽查;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鱼粉、肉骨粉等进行定期抽查;对重金属、霉菌毒素易超标的硫酸锌等矿物质、玉米DDGS等玉米副产品进行定期抽查;对价值较高的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进行定期抽查。
4.1.2化验员要及时对送检样品的主要卫生指标进行检测。
对于不能检测的项目,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
4.1.3 化验员要根据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并及时上报自行或委托检测报告。
4.2 原料安全性评价
4.2.1若有一项及以上卫生指标不合格,品管主管要根据检测结果组织相关人员重新对该原料及其成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原料安全性评价的几种情况:评价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检测结果合格,此时的原料安全性评价报告除了肯定原料质量保障体系外,也要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预防;二是,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评价:
(1)该原料还未使用:立即封存,不得使用,及时进行处置,找出原因,并提
出纠正预防措施。
(2)该原料正在使用中,但还有库存:立即停用封存该原料,对库存原料及时进行处置,对该供应商重新进行评估,找出原因,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同时对使用该原料生产的饲料产品的安全卫生指标进行检测。
若成品卫生指标合格,该饲料成品继续销售;若成品卫生指标也出现不合格时,按照产品召回程序进行。
(3)该原料已经用完,生产的产品已经销售,要对留样进行安全卫生指标检测。
若留样卫生指标合格,不对市场产品进行召回处置,但要对该原料供应商重新进行评估,找出原因,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若对留样卫生指标检测也出现不合格时,要对饲料产品以及饲养的动物进行安全性评估,必要时进行召回处置。
4.2.2编制原料安全性评价报告。
4.3 评价资料的保存
4.3.1 自行或委托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要保存2年。
4.3.2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证书及附表复印件要保存1年。
4.3.3 上述评价资料由品管部负责保存。
5.相关工作文件和记录
《检测报告》
《原料安全性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