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换工艺技术方案

变换工艺技术方案


二、催化剂
目前使用比较多的耐硫催化剂有科力公司生产的 QCS-1,青岛联信生产的QDB-04,和青岛庄信生 产的K8-11G,由于上述三公司主要技术来源于齐鲁 研究院,根据天脊使用情况,催化剂性能和价格相 差不大。对于水煤浆制气工艺,科力公司业绩最多, 其次是庄信,联信在壳牌和航天炉制气工艺上业绩 比较多,但主要是煤制甲醇项目,尿素装置业绩很 少。根据三家公司所做方案对比如下:
变换工艺技术方案
主要内容
一、流程 二、催化剂 三、主要设备 四、公用工程 五、投资
一、工艺流程简介
1、宽温耐硫变换
该工艺采用CO—Mo系催化剂,抗硫能力极强,对总硫没有上限要求, 同时对水汽比也无要求,操作温度240-480℃,耐硫低温变换催化剂操 作温度一般在180-240℃ 。粗煤气经洗涤后直接进入变换炉进行变换 反应,不需预先脱硫,根据变换出口组分含量要求,调整粗煤气中的 水汽比。如粗煤气中CO含量较高,而要求变换出口CO较低时,可分 两段至三段进行变换,段间换热,便于温度控制,提高变换深度。产 生的余热用于生产中压蒸汽和预热锅炉给水。
目前,对于水煤浆气化工艺,一般配套使用宽温耐硫变换工艺,粗煤 气经洗涤后直接进入变换炉进行变换反应,粗煤气被蒸汽饱和,变换 系统生产氨合成所需的原料气,流程简图如下:
但因反应都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变换反应在催化剂表面也适于合成 氨反应的进行,只是生成的NH3浓度较小,随着装置运行时间的增长, NH3在冷凝液中产生积累,使水显弱碱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 并产生铵盐,造成设备、阀门堵塞,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所以增设 气体塔分离工艺冷凝液中的NH3。
预变换
进口温度
出口温度
一 床层阻力 段 催化剂型号
催化剂量
出口CO含量
进口温度
出口温度
二 床层阻力 段 催化剂型号
催化剂量
出口CO含量
联信
无 240℃ 411℃
QDB-03 60m3 4.5% 200℃ 220℃
QDB-03 75m3 0.5%
科力
32m3 QBS-04 280℃ 427℃
≤0.06MPa QCS-01 72m3 6.5% 255℃ 281℃
≤0.06MPa QCS-01 49m3 1.49%
庄信
无 285℃ 425℃ 0.08 MPa K8-11G 65m3
6% 265℃ 287℃ 0.07MPa K8-11G 48m3 1.5%
1、科力催化剂
QCS―01 是齐鲁石化分公司研究院开发的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适用
于以重油、渣油部分氧化法或煤气化法造气的变换工艺,促进含硫气体
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条件有关,一变正常情况下2年,期望值为 3-4年,二变为5年,期望值为6-8年。
QCS-01主要化学组成
组份 CoO MoO3 助剂 载体
含量%(m/m) 3.5±0.5 8.0±1.0 0.45±0.15
TiO2-MgO-Al2O3
使用压力及空速:
使用压力一般在2.0~9.0MPa之间使用,最高使用压力可达10.0MPa。使用空 速视工艺流程不同而不同,一般为1000~3500h-1(干气),最高可达4000h-1 (干气)。
干气空速, h-1 水/气, mol/mol 最佳装填高度(高/径)
QDB-04
1.8±0.2 8.0±1.0
余量 φ3.5-4.5条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绿色或粉红色
0.8-0.98 ≥130 ≥100 ≥0.25 ≤2.0 ≤1.0
6.0 190-500 220-450
180 高于露点20C
550 2-4 10006000 1.4 0.81.5
2、联信催化剂
QDB-04联信公司生产的一种以镁铝尖晶石为载体,含有多元复合助剂的 新型CO耐硫变换催化剂,适宜于在压力较高、水蒸汽分压较大而运行温 度又较低,即在距离露点温度较近或是在“高温—低硫”的苛刻条件下 使用时。 QDB-04催化剂的使用温度范围为180℃~500℃,最佳活性温 区为220-450℃。催化剂在距离露点温度较近的条件下容易发生水合反应 而失活。 因此床层入口温度的控制的原则是:高于露点温度25℃。该催 化剂添加特殊的复合碱性助剂,增强了催化剂的表面碱性,提高了催化 剂对有机硫的水解功能和HCN转化能力,特别是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 催化剂对有机硫氢解率和水解率。在通常的工艺条件下,保证有机硫 (如COS)的转化率大于95%,HCN转化率大于95%。
小结:
中温变换是最早的流程。由于当时没有低变触媒,因此全用中变触媒。 此时的进口半水煤气温度约在300度左右,而热点温度在480~500度。这 个流程几个流程中最耗能的。该流程出口的CO大约在3%左右。当低变 触媒研发成功后,首次出现的是中串低工艺,该工艺前面是很大的中变 炉,当作主要的变换场所,而后面连接的低变炉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 中变炉出口CO由3~5%降到1%左右。中低低流程中变炉减小,而增大了 低变炉的容积,因此就会更节能。全低变就是全部采用低变触媒,因此 进口温度就可降到180~210度,而热点将达到240~280度。耐硫变采用 耐硫触媒,使催化剂有较强的抗硫性能,变换出口CO<0.60%,满足后 工序的生产要求。
中的CO的变换反应,是一种适应宽温(200℃~500℃)、宽硫(工艺 气硫含量≥0.1% (v/v))和高水气比(0.3~1.6)的耐硫催化剂。该催化剂
的使用寿命预计为3~8年。可以用含硫工艺气体硫化,也可用硫化剂单
独硫化。物性参数如下: 外 观 :氧化态为浅绿色,条形 外形尺寸(mm): 直径3.5~4.0 堆密度(kg/l): 0.75~0.82 抗压碎力(N/cm): ≥100(平均值) 比表面积(m2/g): ≥45(硫化前) 孔 容(ml/g): ≥0.25(硫化前)


CoO(%) MoO(%): 载体+助剂(%) 外型尺寸 mm 颜色 堆密度, Kg/L 破碎强度, N/cm 比表面, m2/g 孔容, cm3/g 磨耗率,% 钾流失率,%(正常条件下1年内)
压力,MPa 主 温度,C 要 最佳使用温度,C 使 起活温度,C 用 初期最佳入口温度,C 条 耐热温度C 件 耐热时间,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