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货与收款循环审计案例案例一大为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审计案例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在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审计中,销售收入的认定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成果的真实与否,众多的会计舞弊行为发生在销售收入的虚构上。
本案例将重点研究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测试程序;销售业务中可能出现的主要会计舞弊形式、审核方法及其审计调整。
销售业务审计所形成的主要审计工作底稿等。
学习本案例,学员可了解销售与收款业务中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及其测试过程,明确该业务所存在的主要会计舞弊形式,掌握其审核程序与方法,以及审计调整的过程和结果。
二、案例背景及过程(一)背景华康会计师事务所自1998年开始接受大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委托,对大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
双方已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华康会计师事务所派出以郑洁为项目组长,以李芳、张同、刘欣为组员的项目组,于2002年2月15至3月6日对该公司2001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了审计。
本案例主要反映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审计过程及相关问题。
大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4年5月24日,由G投资公司、F电器集团和K咨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金为40亿元人民币,1998年5月28日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批准向社会公众发行A股,并于次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
主营业务为电视机的生产与销售;大型制冷设备生产加工、销售;高科技产业投资,高科技产品的研制、生产、经销及相关技术服务。
该公司自上市后,市场表现良好,股价一直高位运行,近三年平均每股净收益均在0.50元以上。
2001年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未审数):净利润1 623万元,每股净利润0.56元,净资产收益率4.5%,销售收人51 400万元,应收账款2 100万元,总资产99 000万元,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63 100万元,资产负债率36.26%。
该公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称<公司法>)的要求,设有董事会、监事会。
在职能科室中设有审计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得到了该公司内部审计的协助,尤其是中期测试较多地依赖了内部审计提供的资料。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郑洁根据以往对该公司重要性水平的控制,对销售收入的重要性水平定为5万元。
根据分工,审计人员刘欣负责销售收入的审计测试与取证工作。
(二)案例内容与过程审计人员刘欣对销售业务分别进行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1.对销售与收款环节进行控制测试根据审计计划的要求,刘欣对销售与收款循环进行了控制测试。
审计人员首先通过使用调查表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调查了解,调查表见表2—1。
初步认为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运用抽查凭证法、实地考察法等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控制测试,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评价。
刘欣抽取一定数量的销售发票样本进行检查。
销售发票是非常重要的原始凭证,是向顾客收取货款、登记有关销售账户和应收款总账和明细账的依据。
刘欣在选取样本之前,首先检查了发票上的存根是否完整,并从发票日期判断是否按顺序开具发票。
随机抽取发票进行检查,测试过程记录.见表2—2表2—1内部控制调查表审计项目:销售与收款审计编制人:刘欣日期:2002年2月16日索引号:J1会计期间:2001年1月1日~12月31日复核人:郑洁日期:2002年3月1日页次:5调查结果调查问题是否较弱不适用备注是否有专门人员处理客户定单? √是否在每次销售前检查顾客的信用情况,并对赊销金额由授权部门审批? √对已接受的顾客定单,是否由业务部门编制连续编号的销售通知单? √是否根据销售通知单填写出库单? √出库单是否连续编号?√货物装运是否与销售通知单核对? √销售发票是否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对开具的发票由其他人员独立复核7.√作废的发票是否加盖“作废”戳记,并保留在发票本上? √销售发票是否按号连续记入销售扫记账? √销售总账、明细账和应收款总账.明细账及款项的收回的登记是否分离?√销售、应收账款日记账和总账是否定期核对? √是否定期与顾客核对应收账款明细账? 、√销售退回和折让是否经授权的销售人员批准? ,√表2—2测试过程表序号测试过程记录备注1 抽取6月份开出所有的销售发票,发现编号连续,无缺号,只有2张作废发票。
均盖有“作废”印章。
附有Y1—2符合性测试底稿2 随机抽取2001年开出的销售发票200份,与销售合同、销售通知单、商品价目表、销售收入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等进行核对,合同内容、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和金额相互之间相符率比较高。
但发现有两张销售发票与销售合同、销售通知单金额不符。
附有Y1—3底稿3 将发运单、装货单和销售发票核对,发现有已经开出销售发票,但无发运单和装货单的情形。
误差比率为3%。
附有Y1—4底稿4 1--12月份折让业务发生3笔,均由销售经理批准。
有14笔销售退回业务。
附有红字销售发票和仓库签收的退货验收报告,但有两笔无主管人员签字,有对方税务部门开具的有关证明。
会计处理恰当。
附有Y1—5底稿注:相关的符合性测试底稿省略。
测试结论;该公司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得到了执行,但在内部控制制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内部控制调查表和控制测试中可以发现,该公司销售发票的开具与发运单、装货单的核对机制较弱,致使出现了销售发票与相关凭据不符的情形,为销售发票的虚开提供了可能;未能定期将应收款项与客户进行核对,应收款项的管理较为混乱。
2.实质性测试(1)对销售收入进行分析性复核,发现销售收入可能存在虚记。
大为公司近三年部分主要财务指标。
见表2—3:衰2—3大为公司财务指标表单位:万元项目1999年(已审数) 2000年(已审数) 2001年(未审数) 备注主营业务收入 56 302 53 200 51 400主营业务成本 48 900 47 600 43 000毛利率 13% 10.5% 16.3%营业费用 1 620 1 750 l 600管理费用 1 960 2 100 2 200净利润 1 240 l 256 1 623应收账款 l 200 l 250 2100存货 5 600 6 700 6 100资产总额 87 O00 92 000 99 000应付账款 400 520 1 780负债总额 55 000 56 000 63 000每股净利润 0.61 0.54 0.56净资产收益率 3.87% 3.4996 4.5%从该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指标看。
销售收入呈现一种下降趋势,这与国产家用电器的整体走势相一致。
毛利率2000年比1999年有所降低,但2001年比2000年呈现较高增长,从国产家电的实际价格走势来看应是一种下降趋势,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关注,将其作为审计重点。
营业费用变化不大;管理费用增加较多;应收账款近三年呈增长趋势。
尤其2001年比2000年增加了850万元,增幅达到了68%,而同期销售收入的增幅为 -3.4%,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而存货相对来说变化不大。
应付账款增长幅度也较大。
每股净利润变化不大;净资产收益率2001年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根据对以上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审计人员怀疑该公司可能存在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高估问题,将审计重点放在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上。
首先编制销售收入审定表。
见表2—4。
从底稿中列示的数据可见,电视机和家用空调1l~12月份增幅较大,电视机年底出现旺销的情形可以理解,但空调和制冷设备在冬季一般销量会低于夏季,从分析可见,年底两种产品销售可能存在高估的问题。
表2-4主营业务收入审定表被审计单位:大为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人:刘欢日期:2002年2月16日索引号:D1-1 会计期间:2001年1月1日-12月31日复核人:郑洁日期:2002年3月1日页次:6月份合计(万元)其中:主要产品或大类电视机(台)家用空调(台)制冷设备(台)1 6320 4300 1300 7202 2770 1100 1200 4703 2820 1400 1000 4204 2820 1200 1300 3205 2900 1400 1000 5006 2840 1000 1300 5407 3250 1100 1600 5508 2620 1000 1000 6209 3400 2100 1000 30010 2320 1000 1000 32011 7170 2500 4000 67012 12170 6000 5300 870合计51400 24100 21000 6300(2)进行凭证抽查,发现收入虚记的确切证据。
审计人员根据销售明细账的记录,分别抽查了1月份到12月份的记账凭证共300张,对11月份和12月份进行重点抽查,在凭证抽查中将记账凭证与销售发票、出库单、货运凭证、运费单据及销售合同分别进行核对,发现不符单据共6张。
同时还对这些单据不符及金额较大,有一定疑问的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从回函结果来看,其中有两个经销商经两次函证均未回函,让大为公司提供其他联系方式,对方予以拒绝,且无法查找到对方电话号码,审计人员对这两个客户资料进行进一步整理,发现大为公司的这两个客户为新的销售对象,11月份到12月份的累积销售额分别为200万和120万元,均为赊销。
款项未曾收回,经审计人员将相关信息与会计人员沟通后。
会计人员承认对这两个客户的销售为虚构,客户根本不存在,合同也系伪造;对其他经常供货的客户进行函证后,发现有4家客户回函称大为公司记录的债权数高于对方的记录,合计金额为117万元。
对该公司可能存在销售及应收账款多计问题,审计人员同时对存货明细账和期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成本结转的数量与销售数量有较大差距,11月份到12月份的销售额明显高于前几个月,但成本结转数却无明显变化,可能存在虚假出库单。
经与该公司财务人员和销售人员调查核实,确实存在销售虚记,经多方确认后,本期多计销售收入43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73.1万元,同时多记应收账款503.1万元,但该部分成本并未结转,使本期销售毛利较上年有较大增幅,并影响当期的利润额。
对此,审计人员应调整被审计单位2001年度会计报表中有关项目。
假设被审计单位属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33%,净利润中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法定公益金5%,任意公积金10%,剩下的为未分配利润,审计人员提出调整意见,调整分录为:借:应收账款(5031000)贷:主营业务收入(43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31000)同时:借:本年利润 4 30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4 300 000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 419 000贷:所得税 1 419 000借:所得税 1 419 000盈余公积 1 075 000未分配利润 l 806 000,贷:本年利润 4 300 000(3)审查收入确认和关联方交易,发现价格高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