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总则1.1 目的及适用范围1.2 编制依据1.3 章节划分2 施工准备2.1 一般规定2.2 技术准备2.3 机具准备2.4 材料准备2.5 作业条件3 桥梁基础3.1 钻孔灌注桩3.2 挖孔灌注桩3.3 明挖基础3.4 承台4 下部构造4.1 墩柱、盖梁4.2 桥台4.3 高墩5 上部构造5.1 预制梁施工5.2 预制梁安装5.3 支架式现浇5.4 悬臂式现浇5.5 桥面铺装5.6 护栏5.7 伸缩缝5.8 搭板和锥坡附录A 桥梁基础施工图片附录B 桥梁下部构造施工图片附录C 桥梁上部构造施工图片参考文献1 总则1.1目的及适用范围1.1.1 为规范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克服质量通病,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编制本指南。
1.1.2 本书适用于福建省所有新建、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含连接线)桥梁工程施工管理。
1.2 编制依据1.2.1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及交通运输部等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发布的与桥梁工程相关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和指南。
1.2.2 福建省颁布施行的有关施工管理的文件规定。
1.2.3 行业内通行的先进施工工艺和管理办法。
1.3 章节划分本指南共5 章,分为总则、施工准备、桥梁基础、下部构造、上部构造。
(1)桥梁基础分为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明挖基础、承台4 节。
(2)下部构造分为墩柱、盖梁和桥台、高墩3 节。
(3)上部构造分为预制梁施工、预制梁安装、支架式现浇、悬臂式现浇、桥面铺装、护栏、伸缩缝、搭板和锥坡共8 节。
2 施工准备2.1 一般规定2.1.1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保证工程质量。
2.1.2每道施工工序应严格实行检验制度,每道工序应经检验合格、资料签证完整后,方能进人下道施工工序。
2.1.3 应积极推广使用经过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
2.1.4 应节约用地,少占用农田,并按国家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2.1.5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对陆上和水上交通的影响,特别是应保证主航道和陆上主要交通干线不得中断。
2.1.6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立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小组,针对各工序特点,进行安全交底,坚持每天班前安全讲话制,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提醒、警告。
2.1.7桥梁工程交工前,应及时对临时辅助设施、临时用地和弃土等进行处理,做到工完场清。
2.2 技术准备2.2.1 在开工前,应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审图和现场核对,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请设计单位解决,并做好设计技术交底。
2.2.2 承包人接桩后,应在14 天内完成导线复测、水准点复测、原地面复测和加密测量工作,并做好各桩点的保护措施,直到工程竣工。
2.2..3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承包人在签订合同协议书后的一个月内,应完成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报批。
其内容应根据“开工令下达后3 个月出墩、5 个月出梁”的总体原则进行编制,包括详细的施工组织、现场布置、施工方案、工程进度计划、资源供应计划、资金流量计划、质检体系与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体系与安全保证措施、廉政建设、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等。
2.2.4 总体开工报告。
开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批总体开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机构、质检体系、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劳动力安排;材料、机械及检测仪器设备进场情况;水电供应;临时设施的修建;施工方案准备情况等。
2.2.5分部或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分部或分项工程开工前14 天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报告,其内容包括:施工地段与工程名称、现场负责人名单、施工组织和劳动力安排、材料供应、机械进场、材料试验及质量检查手段、水电供应、临时工程的修建、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
2.2.6首例工程分析制。
每个桥梁分项工程开工后,第一个成品或半成品,如第一根桩基、第一根墩柱、第一片梁等,完成后应由总监办组织施工单位进行质量状况、工艺细节等分析,找出施工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形成正式书面报告后,方可进行批量施工。
2.2.7 各种专项技术交底的下发及培训工作。
根据施工内容分类编制专项技术交底,下发到各级管理部门及施工班组,并组织进行培训、学习,交底内多必须包括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3 机具准备2.3.1 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如钻机、起吊设备等,应在显著位置悬挂操作规程牌,规程牌上应标明机械名称、型号种类、操作方法、保养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及特殊要求等。
2.3.2 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的要求,质量证明文件应齐全、状态良好。
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应合理规划、分区布置、摆放整齐。
应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转正常,严禁设备带病作业。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机械(具)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清洗。
2.3.3 施工机械的其他具体要求见分册《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工地建设)》及本册有关章节。
2.4 材料准备2.4.1 完成试验室组建及临时资质申报,并完成材料的招标、定购、试验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工作。
试验室组建具体要求见分册《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工地建设)》相关章节。
2.4.2 承包人应在进场后及时建立工程材料管理台账,明确材料的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进场日期、数量、规格、批号及使用部位,还应明确送检日期、代表数量、检测单位、检测结果、报告日期以及不合格材料的处理情况等内容。
2.4.3 特殊结构模板工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专门设计,施工方案需经相关部门审批;现浇桥梁模板的支撑系统也应进行设计计算。
2.4.4 钢筋、水泥的供货单位,应通过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的资格审查。
用于桥梁工程的混凝土,应使用散装干法旋窑水泥。
2.4.5 建设所需的砂、石等地材可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组织开采或采购。
自行开采的单位应办理矿管等手续,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应采用反击破设备生产的碎石,使用前应用水冲洗,确保在不污染的情况下方可用于施工。
2.4.6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用的砂石料、添加剂和水泥等级进行设计,多做几组进行比较;除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要求外,还要确保混凝土浇筑顺利和混凝土外观质量;应选用表面光洁、颜色均匀的混凝土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
2.5 作业条件2.5.1桥梁施工现场,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并绘制桥梁分段(孔)平面布置图。
2.5.2 桥梁工程开工前,应完成“三通一平”,做好场地平整、施工便道纵向贯通、施工便桥搭建、临时用电施工等工作。
2.5.3按照“混凝土集中拌和、构件集中预制、钢筋集中加工”的原则,重点做好拌和站、预制场、钢筋加工场的建设工作,具体要求见分册《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工地建设)》相关章节。
2.5.4对施工作业人员要求:①施工作业人员数量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要求。
②特种工人(起吊、机手、电焊工、潜水员等)应接受操作及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掌握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
③进人施工现场的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和上岗证,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应加以区分,现场人员劳动保护用品应穿戴齐全。
安全监察人员应佩戴袖标(牌)。
2.5.5 应在施工现场的醒目位置布置统一制作的“五牌一图”,各类标示牌、警示牌应齐全。
2.5.6 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宜采用封闭式管理,现场出人口应悬挂“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禁止标志。
3 桥梁基础3.1 钻孔灌注桩3.1.1 一般规定(1)完成有关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文件和施工方案编制,并经审核批准。
(2)施工技术人员与工人应全部到位,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质量、安全、工期、环保等要求;钢筋、水泥、砂、碎石、泥浆等材料均应到场,并通过检验。
(3)完成施工放样,且经过检验,精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4)泥浆循环系统已完成,拌制的泥浆经检验,符合规范要求。
(5)按照设计资料提供的地质剖面图,选用适当的钻机和泥浆;钻机就位前,应对施工场地与钻机坐落处进行平整和加固,并对主要机具的安装、配套设备的就位及水电供应的接通等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6)钢筋笼加工机具、班组应到位,并完成现场钢筋笼制作技术交底,采用墩粗直螺纹钢筋接头的应配备滚丝机和徽粗机。
(7)沿桥走向设置一条施工便道,要考虑大型机械通行和至少16t 吊车的停放及使用,每个墩位设一工作平台,必须满足钻机就位和吊放钢筋笼的平面要求及混凝土运送要求。
3.1.2 材料要求对泥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根据钻进方法、土层情况适当控制,一般不超过1.2,冲击钻孔一般不超过1.4,尤其要控制清孔后的泥浆指标。
泥浆的具体性能指标参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以下简称(技术规范》)中的表6.2.2。
(2)泥浆用水必须使用不纯物含量少的水,没有饮用水时,应进行水质检查。
(3)在护筒底下复杂覆盖层进行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时,选用的泥浆应根据地质情况、钻机性能、施工经验等确定,宜参照钻井采用的泥浆或添加剂。
3.1.3 施工工序(1)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承包人应编制施工工序流程图,作为各工序施工操作、保证施工进度的依据,并悬挂在现场。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可参照图3-1.(2)当桥梁两端处在软基预压(如加载+塑料排水板等处理措施)段时,靠近预压段落的桩基不可先行施工,应待预压沉降观测稳定后(宜采取反压措施)再进行桩基施工。
3.1.4 施工要点1)护筒设置(1)施工场地或工作平台的选择和设置,应充分考虑施工期间当地的洪水情况,浅水区域平台应高出最高水位0.5~1.0m;潮水区域平台应高出最高水位1.5~2m,并有稳定护筒内水头的措施。
(2)陆上钻孔桩可直接放样桩中心,依据桩中心在四周施放护桩;需搭设水上平台的钻孔桩应先对护筒导向架进行精确放样,导向架内径一般较护筒外径长5cm。
护筒埋设后应核对其位置,护筒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
(3)钢护筒在普通作业场合及中小孔径的条件下,一般使用不小于8 mm 厚的钢板制作;在深水、复杂地质及大孔径等条件下,应用厚度不小于12mm的钢板卷制。
另外,可在护筒上下端和接头外侧焊加劲肋,以增加其刚度。
护筒顶部应设置护筒盖。
(4)当护筒长度小于6m 时,有钻杆的正反循环钻护筒内径必须大于桩径20cm ;无钻杆导向的正反潜水电钻和冲抓、冲击锥护筒内径必须大于桩径30cm ;深水或感潮区且无钻杆导向的护筒内径必须比桩径大40cm 。
2)泥浆的循环和净化处理(1)深水处泥浆循环和净化方法:在岸上设猫土库、泥浆池,制造或沉淀净化泥浆,配备泥浆船,用于储存、循环、沉淀泥浆。
(2)旱地泥浆循环和净化方法:制浆池和沉淀池大小视制浆能力、方法及钻孔所需流量而定,及时清理池中沉淀,运至弃土场摊铺、晾晒、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