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川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Motif基序:相邻的几个二级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组合体称
为二级结构,是特殊的序列或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又称为基序或摸体。
2.同源蛋白质:这些执行同一功能的蛋白质在进化过程中可能来自
同一祖先,称为同源蛋白质。
3.LCAT:
4.PKC:由1977年日本学者首次发现的一种依赖于磷脂和ca的蛋白
激酶,又称为C激酶,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组织中,与肿瘤的形成有关。
还参与了细胞信息传递如激素分泌,神经递质传导、细胞分泌和细胞增殖等。
5.ALU家族:是短的重复DNA序列,能被内切酶ALU识别和切割。
人
单倍体基因组ALU家族超过106个拷贝,约占10%的基因组DNA。
各成员结构和长度大体相近,长约300bp,富含CG,有两个串联重复单体,在第170个碱基附近均有ALU位点(AGCT),各单体3端由polyA尾;串联重复两侧翼有7-10个bp短重复片段;左半130bp含两个RNAP3启动子;右半130bp单体结构相同或类似,但无启动子。
ALU元件的复制可能对灵长类种属的形成有关。
6.PIC:
7.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单个或多个碱基突变可能影响单链
核酸分子的构象,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时,不同构象的核酸
分子常表现出不同的迁移率,电泳新生条带的出现反映了突变分子的存在。
8.腺病毒载体:该病毒在体外稳定,易于制备与纯化;也属大容量
载体;可插入6-8KB的外源基因;宿主细胞广泛,可感染分裂与非分裂细胞,此载体尤其适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基因治疗;重组病毒在辅助细胞中可获高滴度的增值,外源基因表达高于RV载体10-100倍;该病毒不整合至宿主细胞染色质,无诱发癌变之嫌。
9.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变性的page主要用于分离和纯化单链
DNA片段,这种凝胶在核苷酸碱基配对抑制剂,如尿素、甲酰胺和SDS存在的情况下聚合而成。
PAGE既有分子筛效应,又有电荷效应,因此可根据电泳样品的分子大小,电荷多少及形状的差别分离核算片段。
它特别适用于寡聚核苷酸分离和DNA序列测定。
聚丙烯胺酰胺凝胶是有单体丙烯酰胺在催化剂四甲基乙二胺和过硫酸铵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
形成含有亲水性酰胺基侧链的脂肪簇长链,凝胶网孔的大小取决于聚合链的长度及交联度。
10.mRNA差异显示:DD是目前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已成为研究肿瘤和疾病相关基因的重要手段。
抽提细胞内mRNA,反转录成cDNA,然后经过随机PCR扩增,通过测序凝胶上电泳条带的比较筛选出不同表达的基因。
回收这些DNA片段,经过增后作为探针,在cDNA或基因组DNA库中扫筛选到相关基因。
二简单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胆固醇逆向转运途径及其生理意义
2.简述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3.简述病毒性疾病基因诊断的原理和主要步骤
4.简述基因敲除技术的基本原理
三综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讨论Ca在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2.分子探针有哪些类型?主要的标记方法有哪些?P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