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设计 公路路基设计 概述

公路设计 公路路基设计 概述

(5) 土的类别
土是铺筑路基和路面的基本材料,不同的土类具有不同 的工程性质,因而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粘性土强度 构成以粘聚力为主,砂类土强度构成以摩擦力为主,粉质 土毛细水作用强烈。
(6) 植被
植被发育情况影响地表径流和导热情况
二、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
2.2.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人为因素 (1) 荷载作用——静载、动载及其大小和重复作用次
情境六 路 基 设 计
—概 述
主要内容:
➢ 概述 ➢ 路基土的工程性质 ➢ 土基的干湿类型 ➢ 一般路基设计
概述
一、基本概念:
➢ 路基是在地表按道路的线型(位置)和断面
(几何尺寸)要求开挖或填筑而成的线形岩土
结构物。
组成:结构本体+排水 结构物+防护与加固设 施+其他特殊构造物
路基的断面形式通常可分为三 种类型: 路堤 路堑 半填半挖式路基
路基边坡塌方
3.1路基病害及其原因
(3)碎落与崩塌
碎落:石质路堑边坡表层岩石从坡面脱落向下滚落。 崩塌:路堑边坡上较大较多石块脱离坡面沿边坡滚落。 原因:①边坡过陡;
②风化、振动、土石夹层; ③水的浸湿。
图2-8 边坡崩落
3.1路基病害及其原因
(4)路堤沿山坡地基滑移
路堤整体或一部分沿山坡地基向下滑移。 原因:①路堤填筑前未清表或未挖成阶梯状;
➢ 填石路堤:用粒径大于37.5mm且含量超过总质量 70%的石料填筑的路堤。
➢ 土石路堤:石料含量占总质量30%-70%的土石混 合材料修筑的路堤。
二.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因素
2.1 影响路基稳定性的自然因素
(1) 地形条件
不仅影响路线的选定和线型的设计,也影响路基设计。
(2) 气候条件
如降水,气温,日照,蒸发量,冻深等,都影响公路沿 线地表水和地下水状况,并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文状况,进 而使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发生变化。
示例
受 灾 地 区
平 武 县 南
山 体 出 现 大
坝面
镇积


泥石流
泥石流地段的路基毁坏
病害原因的综合分析
1.内部因素:不良的岩土体条件
2.外部因素:不利的水、温条件影响 3.人为的因素:不良的设计、不合理的或不合格的施 工、养护维修不及时。
3.2 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1)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 (2)选择良好的路基土,必要时对路基上层填土作稳 定处理; (3)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路基工作范围; (4)适当抬高路基,防止水分进入路基工作区范围; (5)合理进行排水设计(包括地表排水、地下排水、 路面结构排水); (6)设置隔离层(隔绝毛细水上升)、隔温层(减少 冻深)和砂垫层(疏干路基); (7)采用边坡防护与加固措施,修筑挡土结构物,提 高路基整体稳定性。
3.细粒土:
粉质土为最差的筑路材料。毛细水上升高度大, 冬时冻胀,春时翻浆又称翻浆土。
粘质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粘结性和膨胀性, 毛细现象也很显著,用来填筑路基比粉质土好, 但不如细粒土质砂。浸水后粘质土能较长时间 保持水分,因而承载能力小。
有机质土(如泥炭、腐殖土等)不宜作路基填料, 如遇有机质土均应在设计和施工上采取适当措 施。
路基 宽度
(m)
一般值 最小值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km/h)
车道数
路基 宽度
(m)
一般值 最小值
120
8
6
42. 0
34.5
40. 0
----
80 2 12.0
10.0
高 速 公 路、一 级 公 路
100
80
60
48
6
4
6
4
4
28.0 41.0 33.5 26.0 32.0 24.5 23.0
26.0 39.5
种。这四种类型表示路基工作区内,路基土所处 的含水状态。 ➢ 路基的干湿类型,影响其强度与稳定性,正确区 分路基的干湿类型,是搞好路基路面设计的前提。 ➢ 路基土所处的状态是由土体的含水量或稠度决定 的。
➢ 导致路基湿度变化的水源可分为以下几种:
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通过路面、路肩和边坡渗入 路基;
数。 (2) 路基路面结构——填土类别、性质、路基形式、
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排水结构物设置。 (3) 施工方法——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方法。 (4) 养护措施
三.路基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3.1路基病害及其原因
(1)路基沉陷 指路基表面产生较大的垂直沉降。 路基沉陷:路堤填筑均匀,但是压实程度不足,产生均匀沉 降。 路基沉缩:路堤土含水量过高,水分蒸发使堤身收缩产生不 均匀下陷。 地基沉陷: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在路基土和行车荷载作用 下使地基下沉、路基沉落,一般发生在软弱地基上。
3、沿河受水浸淹的路基高度应高出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计算水位加雍水高、再加波浪侵袭高以上0.5m。
一般路基设计
一、一般路基: ➢ 指在一般地区,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小于《规范》
规定的高度和深度的路基。 ➢ 一般路基可以结合当地地形,地质情况直接套用
典型横断面或设计规定。 ➢ 特殊地质路段和高度(深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路
➢ 砂类土又可分为砂、含细粒土砂(或称砂土)和细 粒土质砂(或称砂性土)三种。
a) 砂和含细粒土砂无塑性,透水性强,毛细上升高 度很小,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强度和水稳定性 较好。但由于粘性小,易于松散,压实困难,需 用振动法或灌水法才能压实。
b) 细粒土质砂既含有一定数量的粗颗粒,使路基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水稳性,又含有一定数量的 细颗粒,使其具有一定的粘性,不致过分松散。 遇水不粘着,不膨胀,雨天不泥泞、晴天不扬 尘,容易被压实。因此,细粒土质砂是修筑路 基的良好材料。
24.5
21.5 20.0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60
40
30
20
2
2
2
2或1
10.0
8.5
7.5
6.5(双车道)
4.5(单
车道)
8.5


2、路基高度:是路基中心线处设计标高与原地面标高 之差。
➢ 边坡高度:是指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与路肩边缘的 相对高差。
➢ 高路堤:边坡高度大于18m的土质路堤和大于 20m的 石质路堤。
基应进行个别设计和验算。
二、 一般路基设计的内容: 1、结合路线几何设计要求和当地地形选择路基断面
形式。 2、选择路堤填料和压实标准。 3、确定边坡形状和坡度。 4、路基排水系统布置和排水结构物设计。 5、坡面防护和加固设计。
三、一般路基几何尺寸设计 1、路基宽度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km/h)
车道数
2.地面水-边沟及排水不良时的地表积水,以毛细 水的形式渗入;
3.地下水-靠近地面的地下水,借助毛细作用或温 差作用上升到路基内部;
4.凝结水-在土颗粒空隙中流动的水蒸气,遇冷凝 结为水。
渗入路肩
渗入路面
由 下 层 土
水 汽 移 动
由 地 下


地下水位
下 水



路基湿度水的来源
二、路基干湿类型划分方法
(2)边坡滑塌
➢ 路基边坡的滑塌(滑坡)——常见的路基病害,也是水毁 的普遍现象
⑴溜方:少量土体沿土质边坡向下移动而形成或边坡上表面 薄层土体下溜。 原因:流动水冲刷边坡、施工不当引起。
⑵滑坡: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层滑动。 原因:土体稳定性不足引起。
图2-6 路基边坡的破坏 a)、b)溜方c)滑坡
(3) 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如地表水的排泄条件,河流洪水位,常水位,有无地表 积水和积水期长短,河岸冲刷与淤积情况;地下水位,地 下水运动规律,有无层间水、裂缝水、泉水等。均会影响 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处理不当会出现各种病害。
二、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
(4) 地质条件
岩石的种类、成因、产状、厚度、层理、有无软弱层,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风化程度,断层、破碎带及其他不 良地质现象(岩溶、泥石流等),都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 定性。
二、路基干湿类型划分方法
2、根据临界高度划分
➢ 当路基的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一定的情况下, 路基湿度由下而上逐渐减少。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 路基顶面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路基 临界高度。
H0—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源自H1、H2—、H对3 应于
w的c1、最wc小2、wHc3 值,即最不利季节路
漂石土 卵石土 砾类土 砂类土 粉质土 粘质土 有机质土
路基土的工程性质
➢ 各土组的主要工程性质如下:
1.巨粒土:巨粒土包括漂石土和卵石土,有很高的 强度及稳定性,是填筑路基的很好材料,也可用 于砌筑边坡。
2.粗粒土:
➢ 级配良好的砾类土混合料,密实程度好,强度和 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对于级配不良的砾类土混 合料,填筑时应保证密实程度,防止由于空隙大 而造成路基积水、不均匀沉降或表面松散等病害。
一、基本概念:
➢ 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0.3m)和下路床(0.30.8m)。
➢ 路堤: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堤在结构上分为 上路堤和下路堤。上路堤是指路面底面以下0.81.5m范围内的填方部分;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的 填方部分。
➢ 路堑: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4. 特殊土:主要包括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和盐渍土 ➢ 黄土属大孔和多孔结构,且有湿陷性特点; ➢ 膨胀土受水浸湿预发生膨胀,失水则收缩; ➢ 红粘土失水后体积收缩量较大; ➢ 盐渍土潮湿时承载力很低。
➢ 特殊土不宜作路基填料
土基的干湿类型
一、路基干湿类型及湿度来源 ➢ 土基干湿类型可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