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理想光学系统
如果已知共轴光 学系统的一对主 平面和两个焦点 的位置,就能根 据它们找出物空 间任意物点的像!
理想光组可有任意多个折、反射球面或多个光组组成。 寻找理想光组的特征点、面——基点、基面,就可以代 表整个光组的光学特性,用以讨论成像规律。
※ 若 f ’ >0,为正光组(会聚光组) 若 f ’ <0,为负光组(发散光组)
B
F
H
B H
F
•
•
节点就是主轴上角 放大率正1(=+1) 的物像共轭点。 通过节点的光线方 向不变。
H
H
P
u
P
A
• •• •M M
K K
A
u
•
若:光学系统在空气中(光学系统两边介质 相同), 由亥姆霍兹—拉格朗日定理可知 当 =1 时, =1 。
因此:这时两节点分别与两主点重合。
• 总能找到:在像方折射光 线中一定有一条光线与入 P 射光线平行,即u = u 。 • 根据主平面的性质,存在一对共轭点M、M' • 即入射光线PAM与出射光线M'B'F'平行,并且共轭。 (过M点只有一条光线平行于光束。)
A
M
• • M K
u
F
• 节点:这两条光线的延长线与光轴的交点K和 K',分别称为物方节点和像方节点。
B A’ 2F ’ F’ H
H’
F
A 2F
B’
作图题都要写出作图步骤
第三节: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3.解析法求像: x—以物方焦点 为原点的物距。 称为焦物距。 以F为起始点, x 方向与光线方向 一致为正。(图 中为-)
11
三、基点、基面的概念
一个共轴理想光学系统,如果已知两对共轭面 的位置和放大率,或者一对共轭面的位置和放大率, 以及轴上两对共轭点的位置,则其他一切物点的像点 都可以根据这些共轭面和共轭点来表示。
因此,称这些已知的共轭面和共轭点为 共轴系统的“基面”和“基点”。 但是,一般都是采用一些特殊的共轭面和 共轭点为共轴系统的基面和基点。
节点在照相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用于拍摄大型团体照片的周视照相机原理图
•
定义:主平面是系统中垂轴 ( 横向 ) 放大率为 正1的两个共轭垂轴平面。 • 任意光线:任意光线经系统的多次偏折,等 效于在两主平面上的偏折。 ※ 在追迹光线时,出射光线在像方主平面上 的投射高度一定与入射光线在物方主平面上的 投射高度相等。 ( 2) P A Q Q A (1) P 回顾 (2) (1)
正 光 组 负 光 组F’
H
H’
F
F’
H
H’ F
记住喽,做题时 先判断光组的正负!
单个折射球面的主点和节点 在近轴区,单个折射球面成完善像。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看成理想光组,也具有基点、基面。 • 球面的主点位置 主平面上,β=1,由近轴区横向放大率公式:
nl' 1 nl' n' l n' l
节点定义:
• 节点就是光轴上角放大率正 1( = +1)的物像共轭点。 u • 通过节点的光线方向不变。 P A
H
H
P
• • •M •M
K K A
u
• 节平面:通过节点的垂轴平面。 与光心定义相同
• 若:光学系统在空气中(光学系统两边介质相同), 由亥姆霍兹—拉格朗日定理
n nyu ny u n 得 1 所以 当 =1 时, =1 。 因此:这时两节点分别与两主点重合。
二、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
例题1
对于通过O1的光线,由于2已知,由A可 求得A,就确定了出射光线。
对于通过O2的光线,由于1已知,由B可 求得B,就确定了出射光线。
例题2
M
小结
1、共线成像:点对应点,直线对应直线,平 面对应平面的成像变换称为共线成像,上述定 义称为共线成像理论。 2 、一个共轴理想光学系统,如果已知两对共 轭面的位置和放大率,或者一对共轭面的位置 和放大率,以及轴上两对共轭点的位置,则其 他一切物点的像点都可以根据这些共轭面和共 轭点来表示。(前面已讨论了2个例题)
三、主点和主平面
• 由物方焦点F发出的 ( 1 ) 光线,经过系统后为 H H 平行光轴的光线,这 F F 两线的延长线交点为 Q。 • 通过Q点向光轴作的垂直平面——物方主平面。 • 物方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为物方主点H。 • 意义:系统对物方焦点发出的光线所产生的 (多 次)偏折等效于物方主平面对同一光线所产生的 (一次)偏折。 • 像方主平面、像方主点的引入类似,如上图。
Q F’ A A’
H H’
Q’
(6)R’F ’
(2)辅助焦平面 (3)延长AQ到N (4)NR (5)RR’(主面上投射高 F 度相等) (7)QQ’
N
(8)Q’A’//R’F ’(物方焦平面一点发出的光线过光 组后平行射出) 要点:利用物方焦平面的性质
方法二:利用像方焦平面的性质
N F’ A A’
B
F
H
B H
F
•
•
节点就是主轴上角 放大率正1(=+1) 的物像共轭点。 通过节点的光线方 向不变。
H
H
P
u
P
A
• •• •M M
K K
A
u
•
若:光学系统在空气中(光学系统两边介质 相同), 由亥姆霍兹—拉格朗日定理可知 当 =1 时, =1 。
因此:这时两节点分别与两主点重合。
( 2)
Q Q
(1) (2)
• 主平面的定义: 如图,总可以 P ( 2) A Q Q A (1) P 选择 FB 的倾角, (2) ( 1 ) B B 使 A'P' 与 AP 在 同 H H 一直线上,这样, F F 物方主平面上(任 一点)点 Q 是光线 PA和FB的交点。
f
f
h tgU
注意:物方焦点和像方焦点不是一对共轭点!而 物方主面和像方主面是一对共轭面!
33
第二节: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
负光组
A 1
h
E1
Q
Q
Ek
Ak
G1
Gk
F
O1
H
H
Ok
F
f h tgU
h f tgU
-f′
f
注意:物方焦点和像方焦点、物方主面和像方 主面的位置关系!
第二节: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
焦平面的性质
H H
焦面上一点发出的所有 光,经系统后一定变成 斜平行光束;而当斜平 F 行光射入(可能是任意 方向的光)时,一定会 P 聚于像方焦面上一点。
F
B
u
u
F
A
所以焦面实际上是许多不同方向的平行光的会聚点 的集合。焦点则是焦面上的最特殊的点,它是平行 于光轴的光的会聚点。
38
第三节: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4)来自物方焦平面上的任意点发出的光束经系 统后,必成倾斜于光轴的平行光束。 (5)经过系统节点的入射光线,出射光线方向不 变。 (6)共轭光线在物、像方主面上的投射高度不变。 小结:通过焦点的光线、焦平面的性质、通过节点 的光线、主平面的投射高度不变。
39
例1、负光组轴上点作图 方法:1、利用物方焦平面的点对应的出射光束为 平行光;2、一条典型光线:平行于光轴的入射光 线的共轭光线是通过像方焦点的出射光线。 (1)AQ R’ R
经系统后此两条光线分别成为 BF和AP,相 交于Q,它在像方主平面上。所以Q与Q是一 对与光轴等距的物像共轭点。即 = +1。
P
( 2)
(1)
Q Q A A
B
F
H
H
B
(1) P (2)
F
• 定义:主平面是系统中垂轴(横向)放大率为正1 的两个共轭垂轴平面。 • 任意光线:任意光线经系统的多次偏折,等效 于在两主平面上的偏折。
共线成像理论的几何定义归纳为: ( 1 )物空间每一点对应于像空间一点,且只有一点, 这两个对应点称为物、像空间的共轭点。 ( 2 )物空间每一条线对应于像空间一条线,这一对 相应的线称为物、像两空间的共轭线。 ( 3 )如果物空间的任意一点位于直线上,那么在像 空间内的共轭点也必在该直线的共轭线上。 同样,以上定义可以推广到:物空间中的每一 同心光束在像空间均有一共轭的同心光束与之对应; 物空间中任意平面对应像空间中有一共轭平面。
※ 在追迹光线时,出射光线在像方主平面上的投射高 度一定与入射光线在物方主平面上的投射高度相等。
共轴理想光学系统可简化为
F
H
H
F
两主点为系统的参考点。
•
节点和节平面
H H
• 当一束与主轴有一定倾 角 u 的平行光束入射, 经过光学系统后聚焦于 像方焦平面上的一点F
F
B
K
F
u
34
•
定义:主平面是系统中垂轴 ( 横向 ) 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率为 正1的两个共轭垂轴平面。 • 任意光线:任意光线经系统的多次偏折,等 效于在两主平面上的偏折。 ※ 在追迹光线时,出射光线在像方主平面上 的投射高度一定与入射光线在物方主平面上的 投射高度相等。 ( 2) P A Q Q A (1) P 回顾 (2) (1)
R
R’
H
H’
F
R Q
F’ A
R’
N
Q
Q’
Q’
H’
A’
H
F
例2、在空气中的负光组,虚物成像
虚物,右侧,一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以内
B
A’
2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