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专题讲座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专题讲座
•风险管理过程模式
•准 备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估
•制定危险源管理标准及管理措 施
•危险源监测
•是
•危险源控制
是否有效 •否
•风险预警
•持 续 改 进
•整改
4.1 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的概念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工作任务分析法 事故机理分析法
1.2煤矿企业危险源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 (3)本质型危险源 本质型危险源是由煤矿企业自身特点决定的,
存在于机器设备、设施、自然地质条件、工作 场所等中的固有的危险因素。比如:冒顶片帮 ,煤炭自燃,瓦斯突然涌出,地热威胁;冲击 地压威胁等都是煤矿企业固有的危险源,危险 是它们的本质属性,它们是系统产生风险和事 故的内因。本质型危险源其危险本质是无法改 变的,对其控制更多的依赖于技术、工艺水平 。 (4)非本质型危险源 凡不是煤矿企业本质型危险源的不安全因素都 是非本质型危险源。非本质型危险源大多是由 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对其控制需要依靠有效的 管理。
• (3)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的途径
控制途径
主要控制要素
自我行为控制
通过思想、情感、 价值观、利益等的影响
工作流程控制 通过工作流程设计实施控制
监督控制
通过计划、监督、 检查和改正实施控制
5.2 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内容
(1)不安全行为梳理 (2)不安全行为监测、考核 (3)不安全行为矫正
1.基本概念
1.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定义: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经济与技
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设计、 建设、生产、直至报废等)中对系统中已知 规律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 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通过煤矿“ 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杜绝有人员伤亡的 责任事故,使风险降低到人们可接受水平的 闭环管理过程。
4.4 危险源的监测
危险源监测的内涵 : 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测、检
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状态的活动。 危险源监测的工作内容:
动态信息采集、动态信息传递 危险源监测模式:
实时监测 、危险源定期监测 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方法
填表的方法、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举报的方法 危险源动态信息传递方式: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力度;
全面性原则: 一是指危险源辩识要全面,覆盖所有的危险源; 二是指管理标准和措施要覆盖煤矿的所有危险源;
可操作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全过程性原则
(2) 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的流程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
(3) 管理标准与措施的PDCA运行模式
无警 消防器材 郝 赫
5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
5.1 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概述 5.2 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内容 5.3 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5.1 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概述
(1)不安全行为管理和控制的意义 ❖ 88%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 ❖ 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需要突出、强化 ❖ 是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效支持和保证。 (2) 发生机理和影响要素
事实上,在煤矿生产中,很多风险是不可避免要 发生的。如上例中,进入盲巷检查瓦斯是瓦检员的工 作,他必须冒伤亡风险,但此风险不一定真的就能酿 成事故,如果瓦检员按照规定戴安全帽和防毒面具, 进入盲巷检查瓦斯时,注意敲帮问顶,那就可以降低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值 ,也即可以降低风险。
(1)按煤矿风险的大小分类可分为:特别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2)按照风险可能导致的煤矿事故类型分类可分为: 瓦斯爆炸事故风险;瓦斯燃烧事故风险;煤与瓦斯突 出事故风险;煤尘爆炸事故风险;顶板事故风险;透 水事故风险;中毒窒息事故风险;运输提升事故风险 ;冲击地压事故风险;火药爆炸事故风险;放炮事故 风险;机械伤人事故风险;触电事故风险;其他事故 风险。
6.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05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神华集团组织 六家科研院所联合攻关;
神东分公司 上湾矿和徐 矿集团权台 矿试点实践;
•初步形成 了
•具有中国 特
•色的煤矿 本
•质安全管 理
•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1.本质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2.煤矿本质安全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构建思路 3.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4.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5.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 6.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7.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8.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4.构建体系的基本要求
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 实现人的安全可靠性 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程度 做到制度规范、管理科学 最终减少和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
•零事故
•人
•机
•环境 •制度
体系建设是扭转安全被动局面,推动 安全状况稳定好转的当务之急。
5.课题研究的目的
探索适合我国煤矿特点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1 服务队 通风设施不完好
连采一队风门闭锁线断
巨警 无警 风门 张 军
2
连采二队
锚杆扭力未达到要求(100N·M )
LZJ班支护辅运顺槽检查3排锚杆 有2根扭力不够
3 综采队 1.工作面支架未达到初撑力 57、160#架的初撑力没达到要求
巨警 重警
无警 无警
锚杆机 司机
刘占军
支架工 魏居进
4
连采二队
5.2 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内容
类别
(1)不安全行为梳理
序号
不安全行为描述
ZC-01 大采高工作面支架立柱前行人 ZC-02 拉架、推溜中架前有人作业 ZC-03 超前支护距离不符合要求 ZC-04 拆卸单轨吊单人操作,无人监护 ZC-05 回柱绞车的单体没有固定好,初撑力不够 ZC-06 起吊重物时,未加防护链 ZC-07 不停机处理采煤机机身上大块煤或矸石 ZC-08 煤机割煤有人员通过时,不停止采煤机割煤 ZC-09 启动煤机时不发出开机警告 ZC-10 井下私自拆开自救器
•P
•A
•D
•C
•P •A •D •C
•P •P •A •D •C
•P •A •D •C
•D
•P •A
•… •D •C …
•C
•安全水平1
•A •P •A •D •C
•C
•P •A
•D •C
•P •A •D •C
•P
•P •A
•… •D •C …
•D
D
•安全水平2
•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PDCA循环 • 煤矿各部门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PDCA循环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PDCA 运行模式
实时传递、定期(定时)传递
4.5 风险预警
煤矿风险预警的内涵:
煤矿风险预警的工作流程 预警等级设置和预警信号选择
煤矿风险预警信息传递方式: 常用的方式有电话通知、短信通知、打印
预警报告通知等方式。
•示例: 危险源预警表
序 负责 号 单位
危险源
存在问题
历史预 当前预 管理 主要 警等级 警等级 对象 责任人
(3)按照风险来源分类可分为:来自人员的风险;来 自机器设备的风险;来自环境的风险;来自管理的风 险。
(4)按照风险产生的管理层次分类可分为:来自决策 层的风险;来自执行层的风险;来自操作层的风险。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基本内涵:
通过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最终实现: “人”的本质安全化; “机”的本质安全化; “环”的本质安全化; “管”的本质安全化。
8 连采二队 3.皮带保护装置不完好
一部皮带两个拖辊不转
中警
9 运转队 10.电线,接线盒不完好
1-2煤机头变电所控制线乱
低警
10
机电队
2.消防器材状况不完好、不齐备
51203综采工作面15联配电点消防 沙袋失效
低警
无警 维修电工 刘万峰
无警
顺槽两 帮及顶板
邢军利
无警
皮带机 保护装置
杨建忠
无警 接线盒 常秋林
3.风筒距掘进头距离不符合要求
辅运顺槽风筒距工作面迎头28m, 超距
重警
无警
风筒
郭忠强
5 连采二队 4.铲车无声光报警、保护装置 铲车无声光报警
中警 无警 维修电工 李海军
6 连采二队 3.皮带保护装置不完好
给料机后缺一个跑偏开关
7 综采队 3.上、下顺槽有片帮、顶板鳞皮 下顺槽端头片帮不及时处理
中警 中警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专题讲座
2020年6月2日星期二
目录
一、创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 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 四、如何抓好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一、创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
•1.我国的安全形势
主要产煤国家百万吨死亡率比较
• 以2007年为例,我国煤矿生产死亡率不仅大大高于美国、澳 大利亚,而且也远高于南非、波兰和印度 。是美国的几十倍; 与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是印度的四倍。
、管理措施为基础; 以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为重点; 符合国情、具有煤矿特色、可持续改进
长效机制的系统安全管理体系。
3.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风险预控管理
•1
•辅助管理 •5
•2
•人员不安全 行为控制管理
•生产系统安 全要素管理
•4
•3 •组织保障管 理
4. 风险预控管理
4.1 危险源辨识 4.2 风险评估 4.3 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4.4 危险源的监测 4.5 风险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