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壮大“草根文化”有助文化惠民 (1)新华网评:善用微博有助央企树立新形象 (3)新华网评:“官德”首先是一种“制度伦理” (4)网评:谨防地铁“大跃进”给城市“埋雷” (5)新华网评:对珠海楼市“双限令”应给予掌声 (6)新华网评:官德培训的重头戏 (7)新华网评:应把好谣言传播的第一道“关口” (8)新华网评:网络文化健康,谣言就不会有空间 (10)期待“圆梦计划”引发蝴蝶效应 (11)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为何如此傲慢 (12)新华网评:壮大“草根文化”有助文化惠民2011年11月03日 08:43:00 来源:新华网【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新华网评》栏目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围绕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十七届六中全会一闭幕,各地各部门立即兴起了学习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热潮。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新华网原创评论栏目《新华网评》策划推出专题系列评论——“全国部分地市宣传部长文化改革发展评论”,请地市宣传战线上的“一把手”当一次“评论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撰写评论,建言献策。
《新华网评》栏目将陆续发布,以飨网民。
今日推出第一篇。
“全国部分地市宣传部长文化改革发展评论”之一:壮大“草根文化”有助文化惠民中共北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梁思奇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已成为人民群众越来越热切的诉求。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又要注重文化事业的建设。
其中,培育和壮大“草根文化”,对于落实文化惠民、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纯净健康的精神家园尤为重要。
草根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滋生、成长在草根阶层的文化,为草根所创造、传承,为草根所喜爱、享受。
与那些上书入传或者在大剧院、博物馆表演、展示的文化相比,他们远没有那么高雅和庄严,没有那么正统和规范,但他们带着泥土味和菜根香,深受基层群众喜爱。
以表演艺术为例,在不少县城和乡镇,人们常常看到,一些穿村入市的土戏班、木偶团、皮影戏的演出备受欢迎。
群众逢年过节、结婚庆生、参军上学、新房入伙等等,都邀请他们登门演出,增光添庆,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
与此同时,草根文化因为不登大雅之堂,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许多非常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日趋式微。
对这些民间艺术起着传承作用的民间艺人、民间戏班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不少艺人后继无人,渐成绝响;一些土戏班辗转奔波,勉强撑持,甚至因经济拮据添置不起道具、戏装,有的甚至“跑江湖”使用的也是报废的客车,连安全也难以保障。
草根文化,可能不是耀眼的珍珠,却是体现大海美丽的贝壳。
无论是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意义,还是从满足最普遍人群的文化需要角度,重视和扶持“草根文化”,才能不断改善和丰富城乡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才有真正的文化繁荣。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对于“草根文化”要有正确的认识。
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体会到基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用“文化平等”的目光,对“草根文化”保持应有的敬意和温情,积极引导,努力扶持,促进“草根文化”健康蓬勃发展。
其次,要有为“草根文化”浇水、培土的意识。
“草根文化”贴近大地,贴近群众,生命力顽强,但不能因此就由其自生自灭。
一个后继无人的民间艺人的逝去,一个土剧团的散伙,实际上都是文化的一种湮灭。
政府要做到真正重视文化,就要在社会转型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增强为“草根文化”服务的意识,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并引导社会各界为其生存发展改善条件,创造环境。
文化的建设和繁荣,对于一个地方来说,不仅是通过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体育中心等设施展现的“形象工程”,更是一个地方的“民心工程”。
所谓“民心”者,不只是“得民心”之谓,同时也是回归以文“化”之、用文化润泽人心的文化本义。
多一些“草根”意识,用健康的“草根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大多数人群的文化渴求,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应该成为各地政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共识。
北海市文化改革发展亮点:着力夯筑产业和文化两大支撑北海毗邻北部湾,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历史上的北海一直站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两千多年前,北海现辖下的合浦就是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成为中国与东南亚、西亚乃至欧洲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商港。
北海同时是著名的“南珠”故乡,“珠还合浦”的神话流传至今。
北海先后获得“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北海市强力推进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临港新材料、石油化工等三大支柱产业;同时积极发掘开放进程形成的历史文化,着力构筑城市的文化支撑,塑造城市精神。
北海2010年获得国务院批准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5月,北海市创作的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作为中国和马来西亚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赴马来西亚进行文化演出,引起极大反响。
TOP 新华网评:善用微博有助央企树立新形象2011年11月03日 08:44:48 来源:新华网【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王金涛笔者近日了解到,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的“国网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微博开通8个多月以来,共发布900多条有关停电信息、故障抢修、安全用电等方面的便民服务资讯,被重庆市民踊跃“围观”,目前“粉丝”已经超过12万人。
这则信息说明,央企利用微博加强信息披露、增强与民众沟通,大有可为。
这则信息还说明,常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央企如果真正放下架子,主动走近百姓与消费者,其公众形象必定能有所改善。
用微博与公众沟通和交流,于当今社会是一种时尚。
对于央企来说,这无疑是摆脱舆情焦虑、塑造良好形象的捷径。
应该看到,在媒体市场化、受众多元化、网络普及化的今天,通过传统媒体发布的正面消息,尤其是那些新闻性不强、宣传味和自娱性过重的报道,往往与大众传播规律不相契合,传播力往往不强,传播效果也不尽人意。
而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自媒体,在与大众沟通和传播信息与观点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如果使用得当,手中的话语权就会日益强大,与传统媒介相比,有时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央企绝不能仅仅把开微博当成一种时尚,更不能虚张声势,搞形式主义。
如果只在微博上发表一些令人费解的公文和措辞艰涩的工作汇报,就难以吸引纯粹的“粉丝”和汇聚强大的人气,所谓微博也不过是一家无货可卖、也无人问津的空店。
央企开微博,必须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和舆论定位,必须找到与老百姓和广大网民相互沟通的切入点。
重庆市电力公司的微博之所以能够聚人气,就是因为经历了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最后确定把微博内容集中在市民最关心、最需要、最贴近的供电服务信息上,做到服务信息对称透明,第一时间回应市民和反馈问题。
善用微博,如同善用人才。
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照样是一匹废马;如果态度不诚恳,方法不对头,功利化色彩浓厚,投机心理过重,再好的微博平台也无助于央企扩大话语权。
因此,央企构建微博发布渠道时必须尽量去功利化,本着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心态,耐心细致地与公众互动。
看一看“国网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微博,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没有口号式语录式文章,没有令人费解的专业术语,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场感,基层电力抢修工作人员的艰苦劳动及其与社区居民的真情互动,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白描般的画面。
真心的付出,都会有回报;艰苦的劳动,都会有收获。
在民意为天和市场主导的全球化时代,央企应该认识到,微博不是一用就灵,只有用心建设微博,靠微博促进工作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才能感动“粉丝”,感动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TOP 新华网评:“官德”首先是一种“制度伦理”2011年11月03日 08:28:57 来源:新华网【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陈一舟国家公务员局近日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
“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
职业道德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四大专题以及典型案例三大部分。
基础知识中除了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等,还包括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11月2日《新京报》)官德缺失不仅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精神品质缺失”,还会直接导致权力腐败,戕害社会秩序。
这是官德之所以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
而“官德”同时还具有引领社会道德的导向价值,因此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培树非常重要。
但有必要厘清的是,“官德”首先是一种“制度伦理”。
官德的恪守奉行,制度的规范和监控力量不可缺位。
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受纳税人供养,有法定的职责和义务。
公共管理的公共属性决定了每一名公务员的职业态度、观念和信仰,都理应着眼并落脚于“公共性”,其行为必须在道德上、伦理上满足公共性的要求,并在制度上予以明确。
换言之,“官德”不仅是道德境界,还是“职业规范”,其内涵并不虚无,而是制度化的、坚定不移要遵从的权力操守。
历史和事实证明,个体的道德理性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据制度、依据长期完善健全的法律规则运行,公权力才能合理履行职能。
时至今天,我们早已告别了依靠官员“权力慎独”自律感和道德感来维持吏治清明、天下大治的人治时代,大步走向了依法治国、制度管人的文明民主社会。
法律制度对于权力的监管力,远远要比权力的“自觉性”更可靠、更有效力。
由此催生和保障出来的“官德”才是牢固和可靠的。
在此基础上,“官德”才能继续外延与社会普遍的道德标准相重叠吻合。
譬如官员不贪污、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用好自己手里的权力,这是“制度伦理”涉及的官德规则;而亲民的态度、勤勉奉献的工作作风等,则就是构建在“制度伦理”之上的官德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德是区别于普遍道德的“特殊道德体系”,就好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一边体现官员的职业素质和行为规范,一面则体现官员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道德修养。
所谓“廉洁奉公”,“廉洁”代表前者,而“奉公”则隐喻后者。
两者缺一不可,日常性的制度执行监控与职业道德培训双管齐下,才会发挥出最大的官德保障推动力。
TOP网评:谨防地铁“大跃进”给城市“埋雷”2011年11月03日 08:32:39 来源:新华网【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刘鹏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有强烈投资建设地铁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