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双创”对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影响
摘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全民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
大学生作为教育素质高,有创新创业热情的群体,无疑成为“双创”中很重要的主体。
在双创时代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双创时代,大学生,教育,就业
正文: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9大领域、30个方面明确了96条政策措施。
教育厅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双创教育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当今世界各国为了使自己国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都在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并以此作为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1、创业型大学——高校发展新理念
在双创时代,创业型大学是是高校发展的新理念。
在创业型社会背景下,大学必须积极回应时代的新要求。
从世界各国的大学改革实践看,很多大学将变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引入并根植于全校师生员工心中,并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予以体现,构建了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
创业型大学并不是研究型大学的对立面。
事实上,很多一流的大学往往兼顾这两种大学定位。
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的代表,但是同时也是创业型大学的代表。
回到身边,北航作为中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近年来也对创业给予了很多的政策照顾,冯如杯
创业大赛连年举办,校园的创业气息也是越来越浓。
2、创新创业资源优化,开展双创教育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徐建平表示,目前我国在支持创业行动中还存在资金供给的问题,现有创业孵化器都是出租型,这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还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作为孵化器最根本的是要为创业者提供增值服务。
徐建平指出,在国发32号文件中从五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措施。
一是要把创业精神的培育和创业素质的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我们国家创业教育的制度化、体系化。
加强特别是大学阶段的创业课程的设置,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加强创业的实训。
二是要深入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要整合发展好现在学校里面有关的就业创业基金。
因为据我们了解,现在大学里面也有一些相应的就业创业基金,但都是相对分散的,形成了“孤岛”现象。
三是推动高校统筹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完善相关服务机构,配套相关人员、场地和经费。
四是有效引导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人,还有一些专家学者担任兼职的创业导师,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辅导。
有的可以采取公益性的方式,为大学生进行讲解,传授创业的经验。
五是健全弹性学制的管理办法,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减轻大学生创业的心理负担。
3、扩大就业空间
2015夏季达沃斯开幕全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演讲表示,双创是扩大就业的有力支撑,经济增速放缓,而就业不减反增,主要是因为新的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我们通过简政放权,上市改革等,现在每天仍有一万多家新的市场主体注册,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一年半以上,这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4、双创时代对就业的冲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兰州大学调研时鼓励大学生说:“不光要就业,还要创业。
”他指出,大学生要有双创精神,在校学习既要致力于创新,到社会上工作
也要敢于创业。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应届大学生数量达到700万人,就业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而其中大学生创业率仅为0.3%,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双创时代的发展,毋庸置疑会对就业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大学生主动开始创业,工作岗位增多。
但是目前的创业前景不容乐观。
虽然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创业路线,但是中国的资本管控严格,太多人的创业冲动被扼杀,资源与需求严重脱节,创造力与才华得不到充分奖励。
大学生走出校门后,无法用所学知识来改造社会,而是要先上“社会大学”,学会适应社会,这种对于美好设想和抱负的冲击无疑会让很多人畏难。
创业易守业难,对社会仅是一知半解、对市场只是了解皮毛的大学生在创业路上除了坎坷就是险阻。
有多少创业在这场洪流中灰飞烟灭,马云雷军这些人的成功不可复制,这不仅会打消人们的创业激情,甚至还会磨平他们就业的热情。
结论:
双创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生活和走出校园后的就业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创新创业教育已见雏形,还需在政府的政策下快速发展,以作为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的有力支撑。
日前社会上大学生创业的环境条件仍然不容乐观,但是随着政府政策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成功。
而对于资金问题和社会担当问题,国家发改委和有关政府也在不断地在实践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双创时代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参考文献:《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我国大学生“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朱晓东,朱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