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史馆实施方案

村史馆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村史馆实施方案
篇一:村史馆建设
村史馆建设
前言
神农氏诲民耕种,应为农始;有巢氏教民筑居,当为村先。

上下求索,追根溯源,村之由来,历史远矣!
上下五千年,浩瀚一史册。

朝代更替,沧海桑田;金戈铁马,烽火硝烟。

所争者集权,所夺者土地,所害者百姓!生灵遭涂炭,家园遇洗劫。

而于刀光剑影中,村却生生不息,绵延永恒。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确立人民当家作主之地位,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翻开历史新篇章。

根本制度的创立,奠定强国富民之厚基。

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村的建设,发展之神奇,日新月异不足谓其速;瞬息万变不足谓其新。

洋洋大观丰碑处处立,盛世
升平村村小康景。

文明远溯“新石器时代”的东台,村之沿革,史之演绎,亦正是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发生巨大变化之生动缩影。

讴歌幸福生活,记录奋斗历程。

特设“村史馆”,择部分史实,立命题数个,展布以志感怀。

企求从又一角度反映中国农村在党的领导下,栉风沐雨,开拓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伟大历程。

大连红方块展览展示策划公司在设计策划村史馆时,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策划主题大纲
以乡村历史文化特色为背景,对村史馆主题进行设计。

编修乡村大事记、图文资料、实物展陈、荣誉展示和视频影像等方面内容,并将重点放在乡村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先进典型、村容村貌、文化生活、民俗风情的展示上。

布展设计方案
村史馆内设有村史溯源、发展概况、村内大事记、好人好事以及生产工具、衣食住行等实物陈展,集中反映村庄的历史底蕴和在党领导下农村的发展变化的
概貌。

用一件件物品承载历史,用一幅幅图片记录进程,用一处处实景浓缩记忆。

注重乡村特色,展示了民促风情、生产建设、经济发展等风貌。

施工展示制作村史馆主要以搜集村中代表性物件实物、
资料、图片等,对于重要事件场景或者代表人物,利用雕塑浮雕进行场景还原。

资料展示采用速捷展具,灵活多变的安装形式和创意融洽的造型设计不但美观而且自由组装更换
内容,利于后期的展馆维护。

以复古风格为主,结合现代化技术,丰富展厅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章千年的期盼
亮煌煌几册史书,乱纷纷万马逐鹿。

自夏禹建立王朝至晚清溥仪退位,又历经军阀割据混战,民国不“民”,外侮频仍,乌云蔽日,民不聊生,村自凋敝零落,满目荒芜。

村既在,课税徭赋不绝,横征暴敛,民生愈艰。

因之抗争不息,因之起义不断。

然,“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或“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等无一得以实现,盖因统治制度弊端所致!
“霹雳一声震乾坤,打倒土豪和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共产党是我们引路的人!”《农友歌》气势磅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先辈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农民数千年之期盼变为现实,挺直腰背真正成为顶天立地的主人。

土地改革,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土地改革,华夏农村发展的厚实奠基!
第二章蓬勃的生机
祖辈,捧一把属于自己的泥土,一任芬芳的气息舒展幸福的笑靥;
祖辈,把梦想用铧犁耕进美好的日子;
祖辈,于是想像人丁兴旺村庄繁盛的往后;
祖辈,以为有了土地即便有了一切??
然而,“一穷二白”之景况并非一夜之间所能改变。

耕畜及农具之缺乏,水利与交通之窒碍,影响着生产与生活。

于是,互助组应运而生。

互通有无,合伙生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力。

协作而获两利,自愿且又团结。

继而,“初级社”发展成为“高级社”。

土地无偿归集体所有,牲畜农具作价归公,实现按劳分配。

从而,中国农村乡级以下准行政组织形成并建立党支部。

“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之理念从此产生。

广袤的田野,党的阳光普照。

社会主义村庄呈现蓬勃的生机。

第三章遍地的红旗
三面红旗迎风招展,人民公社“一大二公”。

然而,人们却走过了一段曲曲折折的道路。

诞生一年有余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呈现出亘古未有之气象:生产迅速增长,群众热情空前高涨。

捷报频传的大好形势也使人产生错觉——经济建设速度当可更快!
中共中央八届二次会议召开,根据毛泽东主席提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于是,“大跃进”运动迅速在全国开展。

“以粮为纲”,“以钢为纲”,要求于五年甚至三年内,提前实现原定十五年达到之钢产量,赶上乃至超过英国!大潮汹涌,巨涛澎湃。

人民公社应运而生。

时仅一月,全国基本实现公社化。

同年末,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万个人民公社!
那时,三面红旗,遍布全国;
那时,三面红旗,群情激昂;
那时,三面红旗,“卫星”频放??
然而,历史却沉痛地告诉人们,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愿望,其结果只能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人民生活遭受严重影响。

第四章动荡的岁月
文革十年,史称动乱。

烙下印记,且痛且伤。

凡物必论计划,凡事必追“左”“右”。

思想束缚,体制单一。

于农村,“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扯旗上工,落旗下工。

机械遵循,重复劳动;出勤计以“成”,评分划以“等”。

“基本粮”、“平均粮”不足饱腹,自留地、“瓜菜代”不够裹饥。

一个工日几毛钱,诚惶诚恐惧姓“资”。

红宝书,红袖章,红卫兵,红色风暴,红色恣肆如海洋;
如火如荼,激情燃烧;“造反”夺权,阶级斗争为纲;
最高指示,最新指示;早请示,晚汇报,“斗私批修”,大演大唱;红色浪潮席卷中国,锣鼓喧天,“上山下乡”;
高音喇叭,沸腾会场??
葱绿的庄稼地,红旗如织,迎风飘扬;
赤脚的庄稼人,亦为革命战士;广袤的田野,亦当阵地武装!
然而,吃饭穿衣终为赖以生存的要素,农民岂能够不耕地种粮?!
所以,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之精神鼓动下,祖辈父辈以无畏的气概和顽强的意志战天斗地,改造自然。

尤以大寨为最,向黄土地艰难地索取口粮,索取衣装。

第五章惊天的春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似惊天春雷响彻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决策,一往无前地推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按有十八个血手印的契约,揭开了改变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命运的序幕。

从农村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将中国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起步于“大包干”、“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增收减负为主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今天,农村改革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实事求是的哲理格言。

“乡政村治”为架构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兴起发展。

“村民自治”标志着农村政治民主化
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凸显出农村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

春雷滚滚,春潮涌动。

春雨滋润,春意盎然。

广袤的田野,灿烂的阳光,
满目葱翠,茂盛着无垠的希望!
第六章雨后的春笋
生产力的解放,积极性的激发,机械化的实现,劳动力的富余。

等等因素,种种缘由,呼唤着乡镇企业、村组企业蓬勃兴起。

“农业兴村”,“工业富村”——成为目标,成为追求,成为理想,成为迅速的行动。

计划经济解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商品经济引领,智慧的农民懂得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

市场经济繁荣,社会化的商品经济让中国的建设发展鼓翼腾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乡镇企业、村组企业恰似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蔚为壮观地挺拔在中国大地上。

致富有路,勤奋为本。

品牌叫响,名牌迭出。

众多农民企业家于搏击市场的磨砺中,实践着向现代企业家的跨越。

篇二:城中村村史馆设计策划流程及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