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 夏《本经》
1. 燥湿化痰:
(1)湿痰:----治湿痰之要药—二陈汤(治痰祖方) (2)寒痰:----配干姜、砂仁以温中祛痰; (3)热痰:配黄芩、知母、瓜蒌等清化热痰药。 (4)风痰(无形痰)—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术,麻)
2. 降逆止呕:
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止呕药 (1)寒饮呕吐: (痰饮呕吐偏寒者)---小半夏汤( (2)胃虚呕吐:---大半夏汤(半夏.人参.白蜜) (3)胃热呕吐:配黄连、竹茹等清胃之品。 (4)妊娠呕吐:配苏梗、砂仁、竹茹等。
十枣汤重在水饮停蓄胸腹。 2.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1)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痰滞经络)--白芥子散 (2)阻疽流注--阳和汤(鹿胶.桂.姜.熟地.麻黄.甘草)
旋复花《本经》
1.降气行水化痰
(1)痰涎壅肺、咳喘痰多 寒者兼有表证配姜、夏、细辛— 金沸草散; 热者配瓜蒌, 前胡, 桔梗, 桑皮, 大黄—旋复花汤; 顽痰胶结者配配浮海石、海蛤壳、半夏等。
3. 消痞散结: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结之功。 (1)小结胸症:(痰热互结于心下)----小陷胸汤。 (2)梅核气: ---半夏厚朴汤(夏, 苓,厚朴,苏叶,生姜) (3)瘿瘤痰核: 配昆布、海藻、浙贝母等 (4)痈疽发背及乳疮: 研末 《别录》有半夏坠胎之记载,但《金匮》 之干姜人参半夏丸早已用治妊娠呕吐而并不碍胎 陈修园说:“半夏得人参不惟不碍胎,且 能固胎”后世又经常用《金匮》小半夏汤治疗妊 娠呕吐。实践证明,半夏用于妊娠,无毒副作用, 故不应为妊娠禁忌药 清半夏, 长于化痰; 姜半夏, 长于止呕; 法半 夏, 长于燥湿和胃; 半夏曲, 善助消化而化痰散结 半夏的作用为 : 化 降 散; 半夏的主治为 : 痰 呕 气:(气结.气滞等)
无形的:指有痰饮的常见症状:如头目眩晕、 恶心呕吐、气短心悸或癫狂,昏不识人等, 但却看不到有排出来的或其它实质性的痰 饮,但这类病症按痰饮的治疗方法治疗, 可以取得同样的疗效。
4. 配伍方法:
(1)根据痰与咳喘的关系,两种药物要 互相应用(要辨清 咳、痰、喘何症 为主)
(2)根据致病原因和证型作适当配伍 (3)根据痰的性质不同选相应化痰止咳
3.止痛----偏正头痛(寒湿、风痰所致) 本品辛热升散,性能上行,入阳明经走头
面部,逐寒湿、祛风痰,治寒湿、风痰所致的头 痛、偏头痛。 4.解毒散结---蛇咬伤及瘰疠痰核,有解毒散结之功 (1)治蛇伤,单用外敷,也可配其它解毒药外敷内服 (2)瘰疠痰核:用本品捣敷,或鲜品 制成注射液
白芥子《新修本草》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也是致病 的根本所在,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 若脾脏有病或脾气本虚,运化无力,使水湿 不利停聚而为痰饮。所以在治痰时,要注意 配健脾药。
《景岳全书》:“见痰休治痰”“善治者, 治其生痰之源”就是这个道理。
2. 化痰药配伍行气药道理:
痰涎滑利,流动不居,随气升降,故汪 昂在《医方集解》中说“在肺则咳,在胃则 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惊、在背则冷、在胁 则胀,其变不可甚穷也”。痰随气的升降无 处不到、痰聚则气滞,气顺则痰消,故在祛 痰剂中宜灼加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气机 通畅,则痰易清,故《证治准绳》中庞安常 说:“善治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 津液亦随之而顺矣。”
痰饮的含义:
广义:是多种水液病的总称,是泛指体内水
液转输不到、停积于体腔、四肢等处的一 类疾病。病因多与脾、肺、肾、三焦有关。
狭义:是水液病的一种,四饮之一(分虚症 和实症)水饮停聚于胃肠、沥沥有声。 (有痰、悬、溢、支饮四饮)
痰饮的形式:
有形的: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 的痰或饮而言,这类痰饮的区别是:稠者 为痰、稀者为饮。
平喘药; 随兼症配伍相应的药。 常见到的有形痰分五种—见下表。
五痰征象:
证 痰象 特殊表现 选药 兼 症 配 伍
寒 痰
咯吐 清稀 白痰
畏寒肢冷辛温解表药 温里助阳药
热 咳痰 烦热喉痹便结 浙贝 里 热 症 清 热 药
痰 黄稠 发狂
瓜蒌 风热表症 辛凉解表药
湿 痰
痰多 易咯
胸痞纳少呕恶 身重困倦苔厚 腻脉濡滑
半夏 白附子
湿困脾胃 湿阻中焦
健脾燥湿药
燥 痰
粘少 难咯 或带 血丝
口鼻、咽喉、 大便均干燥, 舌干少津
川贝 杏仁 阴虚肺燥 枇杷叶
润燥药
风 痰
喉中 痰鸣
头 仆 舌 麻木倒晕强偏口目不瘫眼眩语歪突四斜然肢、白半南附星夏子
痉症
祛风解痉药
重点配伍:
1. 化痰药配伍健脾药的道理
1. 温肺化痰,利气: (1)寒痰咳喘---三子养亲汤。 能祛皮里膜外或筋骨间的痰结,因其祛痰
之力较强,故有豁痰之功。近治渗出性胸膜炎, 慢性气管炎有消除胸水的作用。
(2)悬饮, 配甘遂、大戟----控涎丹。 表现突然胸背、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筋
骨牵引灼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头痛不可 忍,或神志昏倦多睡,饮食无味,痰唾粘稠,夜 间喉中痰鸣。控涎丹重在痰涎停在胸膈;
滑 ----半夏白术天麻汤 此外:外用散结消肿,还可治痈肿疮疡
(生用研末调敷患处)
禹白附《中药志》(独角莲的块茎)
1.祛风痰(燥湿化痰)----风痰壅盛、口眼歪斜。 配:南星、半夏、全蝎、僵蚕等熄风止痰药
2.祛风止痉----破伤风:颈强、四肢强直抽搐、角 弓反张、牙关紧闭。配南星.天麻.防风--玉真散
▪ 天南星《本经》
1. 燥湿化痰: ①顽痰:燥烈之性胜过半夏,配半夏、枳实 ②湿痰:配半夏、陈皮、茯苓 ③热痰:配黄芩、瓜萎、胆南星 ④寒痰:配细辛、干姜、半夏、 2. 祛风止痉:善祛经路之风痰 ①风痰阻络、肢体麻木、口眼歪斜---配川乌、白
附子、半夏、防风等。 ②破伤风--玉真散(白附.白芷.南星.天麻.防风.羌活) ③风痰眩晕: 头重如裹、恶心呕吐、苔白、脉懦
(优选)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述: 1. 定 义: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 称化痰药; 凡能缓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 物,称止咳平喘药。 2. 作 用:温化寒痰、清化热痰、祛风止痉 软坚散结、止咳平喘等作用 3.适应症: (1)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 不爽及与痰有关的癫痫, 惊厥, 瘿瘤, 瘰疬, 阴疽, 流注等症。 (2)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内伤、外感所引起的咳 嗽和喘息以及久咳痨嗽等多种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