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和模式

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和模式

一、外语学习认知论ACT
(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
Anderson
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技能学习,他是一个由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过程由三个不同的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是认知阶段。

在此阶段,信息被存储为一系列的、静态的陈述性知识,此时,没有被激活的可能。

例如,学习者知道“apples”一词由“apple”和复数标志“s”组成,但在语言运用中并不能正确产出“apples”这个复数形式。

第二阶段是联结阶段。

由于学习者尚无法使用程序性知识,他们只能尝试使用一些更有效的方式,如“合成”“程序化”等方式,将一些零散的语言规则合成为一个更有效的语言规则。

然后将这一规则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例如,当学习者分别学习了“apples”和“tomatoes”等名词的复数形后,他们意识到,名词的单复数可以这样表述:如果要产生名词的复数形式,那么可以在名词的后面加上“s”或者“es”。

学习者在形成这一产生规则后,就可以将它当做程序运用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

第三阶段是自动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语言产生的程序越来越自动化,学习者一方面概括产生规则,另一方面根据具体的语境,更加精确地区分产生规则。

例如,学习者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修改上面提到的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从而将这一生产规则运用到名词单复数的生产中。

在自动化阶段,语言的产生是自动化的,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第二语言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策略的启示:
1构建自然的学习环境:
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设计接近现实、接近生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然的交流中理解语言,掌握语言。

2保证语言输入的可接受性
可以理解性输入是学习的前提,应保证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3加强产出性教学
教学要设计各种各样的产出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语言的习得发现问题,发展语言,通过语言的运用来掌握语言。

1
1王笃勤.初中阴雨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