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检验规范

模具检验规范

模具检验规范
一。

审图(模具主管,工程师,模具师傅):
1)。

审查产品的分模线与壁厚,收缩率。

2)。

审查产品的进胶点,进胶方式。

3)。

审查产品的拔模斜与脱模方式,抽芯方式。

4)。

审查模具的结构可靠性。

5)。

审查模具的自动生产可行性。

6)。

审查模具的冷却方式。

二.来料检验(模具部主管):
1)。

模胚检验:商标,规格型号,外观粗糙度合格否?
基准面,导柱配合间隙,模板平行度合格否?
A,B板硬度,导柱导套硬度合格否?
2)。

模料检验:材质牌号与硬度正确否?
锻打细密无裂隙否?
规格尺寸与加工余量合适否?
3)。

铜料检验:纯铜有杂质否?
锻打细密无裂隙否?
规格尺寸与加工余量合适否?
4)。

模具配件:规格、数量正确否?
尺寸、硬度正确否?
三.制模过程检验(模具师傅,模具质检员):
1)。

热处理前的检验(模具师傅):
检查有没有放热处理后的加工余量?
检查有没有做完热处理前必须完成的工序?
2)。

铜公检验:
形状,方向正确否?
粗、精所放余量合适否?
尺寸精度与粗糙度合适否?
3)。

精加工零件的检验:
由模具质检员协助作模具关键部位尺寸测量
三.试模过程检验(跟模工程师,模具质检员):
1)。

试模样件的检验:
--------收到试模样件后模具质检员应立即检测尺寸,跟模工程师应会同模具师傅进行组装,分析外观缺陷原因,出具检测报告。

--------为客户准备合格样品,注意:塑胶成型后均要经过24小时以上尺寸才能稳定。

2)。

模具使用性能的检验:
-------现场观察模具生产情况,判断模具的连续生产能力。

四.对检验工作的要求:
1)。

节点要抓好,不能因为怕麻烦而放弃检测,凭感觉做模是成功之大忌。

2)。

记录与存档:每次检验必须记录下相关尺寸,并做成挡案为后续修模、改模做准备。

编制:卞中才2007-03-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