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
近100多年,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一暖一冷一暖两次波动,总体看为上升趋势。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世纪50年代
20 以,全球2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

据此回答1〜2
题。

1. 因2浓度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
影响可能是()
A. 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
B. 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
.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2. 为延缓和减轻由于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A. 改变能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 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2排放量
.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的地区因蒸发强烈,将变得更加干旱;南北温差不会变大,但冬季0C等温线将北移,水稻种植的北界将北移。

第2题,为减少2排放量,各国政府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利用技术和能利用效率,积极采用新能。

天然气属于含碳的化石燃料,燃烧后也要排放2。

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不会减小2浓度。

【答案】 1. 2.B
(2011 •江苏高考)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3〜4题。

3. 1992
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强烈
B.日地距离缩短
.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
4. 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
退缩会导致()
A. 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 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解析】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使格陵兰冰川融化量
增大,冰原面积不断缩小。

第4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使海
水增加,海平面上升。

【答案】 3.D 4.A
5. (2012•广东会考)下图反映了近2万年海平面高度变化。

由此可推断,地表冰川覆盖面积最大的时期大约距今()
A. 17千年前后
B. 11千年前后
.5千年前后D. 2千年前后
【解析】海平面下降,是因为水分存留在了陆地上。

因此海平面越低,地表冰川覆盖面积越大。

【答案】A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里。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6〜8题。

6 .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
7.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8 .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 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解析】由图可知,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
分布,而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据此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从不同时期的野象分布地点可看出,图中所示历史时期野象分布北界不断南移,说明气温不断降低,是个变冷的时期,与现代全球气候变暖恰好相反。

变冷时,雪线不断降低,我国1月0 c等温线位置不断南移。

【答案】 6.B 7.D 8.
(2012•淮安期中)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A. 温暖一寒冷一温暖交替变化
B. 寒冷一温暖一寒冷交替变化
.暖干一暖湿一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一干冷一湿冷交替变化
10 .在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河流水灾常年发生D.海平面下降
【解析】第9题,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厚。

由图可知,内部和外侧年轮较厚,中间薄,可知A为正确选项。

第10题,时期处于寒冷期,冰川增多,海水密度增大,海平面下降。

【答案】9.A 10.D
(2012•江西吉安模拟)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物带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A.海平面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动物数量减少D.冰雪覆盖扩大
12 .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采取的措施是()
A. 修筑水利工程
B. 控制大城市规模
.保护人类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2的含量
【解析】第11题,从图中中心事象(X)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
与各个选项联系加以分析,不难得出中心事象(X)为海平面上升这一结论。

第12题,由上题结论应对海平面上
升的措施,应该是通过控制大气中的2含量,以减缓全球变暖。

【答案】11.A 12.D
二、综合题
13 . IP(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

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 1.1 C〜6.4 C。

全球气候
的变化与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中、西部碳排放比重
(1) 读图分析1952〜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2) 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2的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一般______________ 季较多,主要原因是
(3) 就此谈谈我国控制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解析】第⑴ 题,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
所占比重一直在40%以上,且变化不大。

这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消费总量大,矿物能在能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较大,而水电等清洁
能所占比重较小密切相关。

第(2)题,我国北
方地区冬季气温低,燃煤取暖释放大量的2。

第(3)题,依据
原因分析措施即可。

【答案】(1)东部地区比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变化不大。

东部地区能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
占能消费构成的比重大。

(2) 冬北方冬季燃煤取暖释放大量的2
(3) 提高能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调整产业结构。

14 .读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图所示的部分地质时期曾出现过_____________ 次大冰期,_________ 次大间冰期。

(2) 该图所反映的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的特点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温暖
期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冷期__________ 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___________ ,但新生代以__________ 期为主【解析】冰期是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时期,间冰期是
两个冰期之间气候相对较温暖时期。

【答案】⑴两两
(2) 气候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3) 长偏短交替湿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