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会考复习提纲2.0

音乐会考复习提纲2.0

音乐会考复习提纲2.0一,88首音乐作品欣赏总结:01《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02《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开头的小提琴速度缓慢,且呈下行趋势,是仅有的两首下行曲目之一(另一首是《芬兰颂》)。

教材里选用的是由“指挥皇帝”卡拉扬指挥的版本。

03《长江之歌》:颂歌。

领唱及四声部混声合唱。

04《上去高山望平川》:真假声结合的叫做“花儿”(青海“花儿”)的演唱形式。

05&06《刨洋芋》:山西民歌。

07《脚夫调》:陕北民歌“信天游”:多喊唱,是一种真声唱法。

常以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点题。

08《辽阔的草原》:内蒙古长调民歌。

09《宗巴朗松》:藏族传统歌舞曲,具有典型囊玛音调。

歌词是完全由藏语演唱。

节奏较《辽阔的草原》更紧凑,旋律更高亢,而且使用藏族乐器扎木聂进行伴奏。

10《牡丹汗》:是传统的维吾尔族爱情歌曲,其手鼓伴奏极具新疆特色。

11《沂蒙山小调》:中原民歌,四乐句组成,旋律发展为“起、承、转、合”。

女声高亢明亮而且采用真声演唱。

最好分辨的就是第一句歌词“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12《王大娘钉缸》:河南曲艺“地花鼓”。

是一位老大爷演唱的。

《好汉歌》取材于这首民歌。

13《孟姜女哭长城》:是取材自民间故事的一首河北民歌。

三弦伴奏,男女对唱14《弥渡山歌》:云南民歌。

开头的“咿哪”是山歌的典型开头。

15《对鸟》:采用吴越方言演唱的浙江民歌。

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对比十分强烈。

(介母飞过青又青)16《幸福歌》:根据“天门山小调”改编而成的湖北民歌,运用了“一领众合”的形式,即以一个高亢的女生为领唱,其余人应和。

17《锦鸡出山》:是依据湖南土家族的“打溜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

全曲均是以锣,镲等铜片打击乐演奏而成的。

“打溜子”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18《滚核桃》:山西绛州鼓乐。

全曲均是使用中国排鼓进行演奏,偶尔将敲鼓槌,敲鼓边等技法融入其中。

19《童谣》:北京“吹歌”。

“管子”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乐曲是由童声演唱,音调极高。

20《中花六板》:民间曲牌《老六板》放慢加花改编而成的江南丝竹乐。

带有浓郁的江南色彩。

21《娱乐升平》:是在继承广东音乐的特色上,融入了欧洲音乐创作技巧所创作的音乐。

演奏乐器有高胡、扬琴等。

(高胡属于广东音乐的典型乐器)22《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中花衫虞姬的唱段。

属于西皮的“南梆子”,弱拍(眼)上起唱。

23《海岛冰轮初转腾》:是京剧《贵妃醉酒》中青衣杨玉环的唱段。

属于二黄的“四平调”。

正拍(板)起唱。

24,25《雄心壮志冲云天》: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唱段,属于“二黄腔”。

26《家住安源》:是选自现代京剧《杜鹃山》中柯湘的唱段,属于“反二黄转摇板”,相比较其余几个唱段,这是唯一一个采用“韵白”的唱段。

27《四岁的红鬃马》:蒙古民歌。

采用了“呼麦”唱法——一人同时发出两种声音。

采用了蒙古特色乐器马头琴伴奏。

28&29《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是由印尼本土歌曲与葡萄牙歌曲融合的产物。

全曲以“星星索”为低声部进行伴唱,高声部唱出悠扬的旋律。

30《欢迎》:是一首印度民间歌曲,采用乐器“萨朗吉”演奏。

音色柔美抒情,善于模仿鼻音。

萨朗吉也被称为印度的小提琴。

31《巴雅提木卡姆》:是阿塞拜疆民族音乐。

用民族乐器“卡曼贾”演奏。

“木卡姆”是一种特定调式的组曲。

32《非洲赞歌》:加纳民歌。

伴奏的是马林巴琴。

完全即兴演唱。

33《鼓舞》:布隆迪圣鼓音乐。

34《门库尔雅》:是坦桑尼亚民间乐曲。

采用了马林巴二重奏的形式极大地增加了乐曲的跳跃性。

35《男孩之舞》:是塞内加尔民间音乐,由六面鼓演奏,突出非洲音乐的节奏型。

36《鸟儿在歌唱》:是保加利亚民歌。

乐曲中采用了女生多声重唱,凸显了自然直接透明的声音本质。

属于真声的欧亚唱法。

37《优雅》:是由苏格兰风笛演奏的苏格兰民间乐曲,该乐曲采用五声音阶,著名歌曲《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即改编自此曲。

38《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罗马尼亚民间乐曲。

罗马尼亚排箫吹奏,音阶较多。

39《告别》:是用秘鲁排箫演奏的秘鲁民间歌曲,采用了五声音阶。

开头密集的吐音表达了对于集会的依依不舍。

其中运用了恰朗戈等民族乐器。

40《美丽的小天使》:是用西班牙语演唱的拉丁美洲音乐。

演奏形式是“松”,其伴奏乐队被称为马里阿契乐队。

41《小伙伴》:阿根廷探戈舞曲,其中有大量的切分音。

42《马太受难曲》(第1分曲):《马太受难曲》是宗教复调音乐大师巴赫的作品,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第一分曲是一首双合唱曲。

开头中音提琴的旋律十分悠扬悲伤,在合唱进入之后两合唱队分别吟咏各自的旋律,互相补充又互不干扰。

43《马太受难曲》(第72分曲):采用了圣咏主题,描述耶稣死后的情景。

44《马太受难曲》(第78分曲)(终曲):旋律更加和谐,充满了平静与安息。

Tips:马太受难曲的三个选段需要注意一下每段分别是主调式还是复调。

45《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

开头经过一小段两只手共同敲击的极其富有节奏性的引子之后,乐曲呈现了一种势不可挡的奔腾气势。

革命家列宁曾经非常喜欢这首奏鸣曲。

46《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这首交响曲被誉为是“贝多芬全部作品的高峰和总结”,著名的欢乐颂(Ode to joy)就是出自此曲。

开始这个主题由中提琴和低音贝斯共同演奏,逐渐增加配器,扩大音量,最后由小提琴声部引出合唱,表现出作者理想主义的梦想——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注:贝多芬几首著名的交响曲分别是:第三“英雄”交响曲(为纪念拿破仑所作)、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和第九“合唱交响曲”。

)47《魔王》:艺术歌曲创始人舒伯特的作品。

乐曲中连续的钢琴三连音渲染出紧张的情绪。

通过演唱者变化的语气与嗓音描写曲目中角色的情感:叙事者的旁观,父亲的焦急,儿子的恐惧以及魔王的诱惑。

48《鳟鱼》:这是舒伯特最著名的一首艺术歌曲。

《鳟鱼》音乐形象鲜明,整体气氛轻松活跃。

49《菩提树》:选自舒伯特根据诗人缪勒的诗谱写而成的声乐套曲《冬之旅》。

歌曲旋律抒情朴实,感情亲切,钢琴律动感极强的三连音就像轻轻摆动的树梢,十分形象。

50《c小调(革命)练习曲》:这是肖邦在得知自己祖国波兰独立起义失败之后奋笔疾书写下的战斗檄文。

51《爱之梦》:是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的抒情钢琴小品。

李斯特是交响诗的创始人。

52《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柏辽兹的作品。

柏辽兹在这部交响曲中运用了固定乐思。

光盘收录的是一段舞会的描写,所以曲中有大段三拍子的圆舞曲。

乐曲里还有两架竖琴的演奏。

柏辽兹是标题音乐的创始人。

53《捷克的原野和森林》: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是捷克民族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作品。

乐曲开头在提琴回环往复的背景下,铜管组的音色表现出了捷克壮美的景色。

54《芬兰颂》:芬兰民族音乐家西贝柳斯所作的交响诗,开头以气势磅礴的下行滑音,凸显出了厚重的英雄史诗性,渗透出芬兰雄浑,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

55《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格林卡的代表作。

这首管弦乐曲以两首民歌的旋律作为基调,运用了多次变奏。

56《荒山之夜》:是“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之一的穆索尔斯基所写的一首管弦乐合奏曲。

小提琴的华彩非常容易听出。

(“强力集团”的另外四人分别是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五个人都是业余作曲家,其中没有柴可夫斯基)57《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作者是法国的德彪西:他创立了“一个人的流派”——印象派。

总谱第一版的封面是日本版画《神奈川冲浪里》。

58《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德彪西创作的钢琴曲。

运用具有东方色彩的五声音调,音乐轻柔飘逸、朦胧,是典型的印象主义风格。

59,60《五首管弦乐曲》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将音乐中一个八度的十二个半音放在平等的地位,不依附主音。

后来诞生的无调性音乐作曲技术为“十二音音乐”。

61《南部之子(He’s a son of the south)》:“爵士乐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创作的乐曲。

全曲利用了爵士小号以及萨克斯的演奏颇具有黑人爵士乐的风范。

62《不知为何(Don’t know why)》:是诺拉·琼斯演唱的美国爵士音乐人杰克·哈里斯的作品。

琼斯的作品受到了多种音乐文化的影响。

63《广陵散》:古琴曲,讲述的是聂政刺韩王的故事。

64《流水》:是一首古琴曲。

传说“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中所奏即为此曲。

曲式为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

65《阳关三叠》:唐代著名歌曲,其歌词原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又名《阳关曲》或《渭城曲》。

曲式是“三叠”(即同一旋律在三个音区吟唱三次)。

所以被称为阳关三叠。

66《扬州慢》:词曲作者姜夔,又名姜白石。

作者路过扬州眼见此地十几年前被金兵骚扰,至今仍是一片凄凉景色,引起心中无限伤感而作此曲。

歌曲是宫调式。

67《体操—兵操》:我国近代音乐创始人沈心工创作的歌曲。

也是最早的学堂乐歌。

具有我国近代音乐启蒙期“音域窄,节奏易,反复多,一字一音”的特点。

68《黄河》:是沈心工后期创作的歌曲,里面采用了“一字多音”“附点音符”等创作手法,是我国近代音乐的一大进步。

69《祖国歌》: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将《老六板》改编加词后创作的学堂乐歌。

他填词的学堂乐歌还有《送别》等。

李叔同出家后号弘一,被尊称为弘一大师。

70《问》:音乐教育家萧友梅所作的艺术歌曲。

1927年,萧友梅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音乐专科学校——国立音乐学院即后来的上海国立音专。

71《渔阳鼙鼓动地来》:选自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

黄自毕业于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所作的清唱剧《长恨歌》是根据白居易的诗作改编的。

72《金蛇狂舞》:这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倒八板》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运用了和《锦鸡出山》相同的手法:螺蛳结顶。

73《毕业歌》:选自影片《桃李劫》。

由田汉填词,聂耳作曲。

这两人还合作写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74《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根据诗人光未然所写作长诗所谱写的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男中音独唱),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合唱&混声合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13分50秒)(男高音&男中音重唱),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23分30秒)(齐唱、轮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75《忆秦娥·娄山关》:作曲家陆祖龙作曲,毛泽东作词。

76《谁不说俺家乡好》:歌曲为中国传统的四乐句“起承转合”的曲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