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鱼类养殖部分)一.名词解释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9.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
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
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以上)、咸淡水(0.5 -16‰)、淡水(0.5‰以下)养殖;按养殖适温,可分为冷水(20℃以下)养殖和温水(20℃以上)养殖;按措施强度,可分为精养、半精/粗养和粗养;按生产方式,可分为单养、混养和套养。
12.池塘一般系指陆地表面小型的积水洼地或面积较小的封闭型静水水体。
就水产养殖而言,池塘应是一种可用于人工控制养鱼,并有完好进排水设施的浅小水体。
13.池塘养鱼在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池塘)内进行鱼类养殖的一种渔业生产形式。
14.网箱养鱼在天然水域中用合成纤维或金属材料制成一定规格的网箱,然后将鱼养入其中,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饲养成食用鱼或鱼种的养殖方式。
15.单养在一个池塘或水体,只养殖一个品种的渔业生产方式。
16.混养在一个池塘或水体,同时养殖两个或以上品种的生产形式。
17.套养是一种特殊的混养类型,即同种异龄鱼的混养或大鱼池里混养小鱼的生产形式。
18.粗养依赖天然饵料,不人工投饲施肥,产量取决于天然生产力的渔业生产形式。
19.精养人工施肥投饲,并辅以各种强化措施,以求在最小的水体产出最多产品的渔业生产形式。
20.高度精养在精养中,流水养鱼、网箱养鱼和工厂化养鱼等精生产形式属高度精养;也称高度集约化养殖,或称设施养殖(陆基养殖)。
21.鱼类人工繁殖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使鱼类达到性腺成熟,并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使其产卵、孵化而获得鱼苗等一系列过程。
22.催产用人工方法对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注射激素,以刺激其性腺进一步成熟和排放,而获得成熟卵子和精子的生产过程。
23.催熟对性腺发育不良或较慢的亲鱼注射微量催产剂,以加速其成熟而达到催产标准的生产过程。
24.亲鱼成熟相当于卵子的生长成熟,是指卵子发育已达到了第四时相,即完成了大生长期,已具有对内外因素刺激作出敏感反应的能力。
25.卵子成熟亦称卵子的生理成熟,是指卵子已发育至成熟期的第二次分裂中期,已具有接受精子完成受精作用的能力。
26.成熟系数性腺重占去内脏鱼体重(空壳体重)的百分比。
27.绝对繁殖力即雌鱼体内怀卵的数量,也称怀卵量。
28.相对繁殖力即雌鱼单位体长(cm)或单位体重(g 或kg)怀卵的数量,也就是怀卵量除以体长或体重。
29.成熟卵、未熟卵、过熟卵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后两小时内的卵子,为成熟卵;未达此时的卵子,为未熟卵;超过此时的卵子,为过熟卵。
30.鱼类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以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是一个卵圆形的实心腺体,包括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
而腺垂体是垂体的主体,可分前叶、间叶和后叶<过渡叶>;其中:间叶所含的嗜碱性细胞能分泌两种促性腺激素<GtH>—促滤泡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31.催产剂用于人工催产的激素。
32.产卵池条件适宜,能使注射激素后的亲鱼在其中发情产卵,并便于集卵的小型池子;通常包括产卵池、排灌设备、集卵网箱三部分。
33.催产率产卵亲鱼组数与催产亲鱼组数之比的百分率。
34.受精率受精卵数与总卵数之比的百分率。
35.孵化率孵出的鱼苗数与受精卵数之比的百分率。
36.出苗率出苗数与受精卵数之比的百分率。
37.鱼卵孵化从受精卵开始,经胚胎发育至孵出鱼苗为止的生产过程;但实践中其还包鱼苗孵出后至下塘前的整个过程。
38.发情催产后,亲鱼在激素作用下产生生理反应,出现雌雄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
39.自然产卵受精发情达到高潮后,雌雄亲鱼腹部尾部激烈收缩完成产卵排精,精卵在水中结合完成受精作用,称作自然产卵受精(如鲢鳙草鱼)。
40.人工授精通过人为手段,使精卵及时接触而完成受精作用的方法(主要用于青鱼等难以自然产卵受精的品种或用作自然产卵不顺利的补救或用于人工杂交育种);可分干法授精、湿法授精和半干(湿)法授精。
41.全产亲鱼腹部明显瘪塌,成熟卵子均已产出。
42.半产亲鱼腹部有所减小,但仍可挤出部分卵子。
43.未产亲鱼腹部无任何变化,即表明对催产剂没有反应。
44.难产亲鱼腹部非常膨大,生殖孔红肿外突,表明其对催产剂有反应,但无卵子产出。
45.效应时间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的时间。
46.亲鱼用于繁殖的雌鱼和雄鱼之通称。
47.仔鱼鳍褶尚存,全长8-15毫米的鱼苗。
48.稚鱼鳍褶消失,鳞片出现至全身披鳞,全长15-70毫米的小鱼。
49.鱼苗刚孵化出膜,全长10毫米左右的仔鱼。
50.鱼种全长3厘米左右至食用规格以下的幼鱼之通称。
51.乌仔全长2厘米左右的稚鱼。
52.夏花全长3厘米左右的稚鱼。
53.仔口(新口、片子)全长10-17厘米的一龄鱼种。
54.老口(过池)体重0.2-0.5公斤的二龄鱼种。
55.主养鱼即主要养殖鱼类,是指在放养量上占有较大比例、是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产量高低对单位面积产量起着关键作用的饲养鱼类。
56.配养鱼是指混养中处于配角地位的养殖鱼类,其放养量相对较少,是能以主养鱼残饵及天然饵料为食而很好生长,并能有利于主养鱼的混养鱼类。
57.鱼苗培育将孵化后4-5天的鱼苗培育成夏花的生产过程,一般需历时20天左右(主要生产指标①成活率80%;②规格均匀,3cm左右;③鱼体健壮,肥满度大)58.肥水下塘通过施肥培育水质,待轮虫、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大量繁生后,再放养鱼苗的生产过程。
59.适时下塘包含两层意思:既指鱼苗下塘时,池内轮虫正好处于繁殖高峰期;同时,下塘鱼苗本身也正好处在不嫩不老,即腰点出齐、卵黄囊基本耗尽之时。
此时放养鱼苗即称之。
60.四定投饲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饲料投喂方式。
61.四看施肥看天气、看季节、看水质、看鱼类动态,以此为根据决定施肥与否的方式。
62.单位投饲量放养单位重量鱼种全年所投的饲料总量。
63.饲料系数增长单位鱼体鲜重所消耗的干饲料量。
64.饲料效率单位干重饲料所产生的鱼体湿増重的百分比;即饲料系数倒数的百分比。
65.日投饲率每天的投饲量占池鱼总体重的百分率;66.水域生产力即水域生物生产力的简称;是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生物产品的能力。
67.鱼载量水体单位面积或体积中在测定的当时鱼类的重量。
(反映的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68.鱼载力水体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能维持的最高鱼载量。
(反映的是潜在的生产能力)。
二.问题简答1.怎样学习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这门课(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是在生产实践中创立,并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首先,必须掌握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如鱼类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微生物学、海洋学、湖沼学、饵料生物学和水化学等;同时,还应具备有关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如鱼病学、遗传育种学、养殖工程、电子计算机、经济管理等。
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认真学好课堂知识<为深化学习奠定基础>;广泛查阅最新资料<充实、丰富所学知识>;重视生产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自我总结提高<实践中提高综合技能>)2.发展水产动物增养殖业的意义(①水产品在国民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可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蛋白质食物。
发展水产动物增养殖业,对改善国民食品结构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全民族营养与健康水平,实现健康长寿有积极作用。
②渔业是农业中的一个大产业;发展水产动物增养殖业,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渔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水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换汇率高。
出口种类几乎覆盖鱼类、虾蟹类、贝类及其它水产经济动物。
出口国家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和西欧市场,需求量大,常供不应求。
大力发展水产动物养殖,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出口创汇,促进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党和国家农村工作和渔业发展方针政策;得益于改革开放大好形势;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以养为主的指导思想;更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4.我国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所谓的五次浪潮就是五次大的科技突破,促进了五次大的海水养殖划时代的发展;分别指:五、六十年代的大型海藻;七、八十年代的贝类;八、九十年代的对虾;九十年代的鱼类;目前正在形成的海珍品)5.目前水产增养殖中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育苗和养殖技术支撑不稳定、病害防治和加工技术滞后、市场开拓等出现的经济问题;药物残留、水产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等出现的社会问题;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争水、争地、争饵以及自身污染等出现的生态问题)6.今后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综合效益的提高;土著品种的开发;水域环境的保护;全价配饵的研发;养殖病害的防治;精养技术的深化;增殖技术的完善;信息技术的应用)7.未来的渔业企业形象(环境园林化、设施工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8.池塘养鱼的生产流程(通过人工繁殖或天然采捕获得鱼苗;通过鱼苗、种培育将鱼苗培育成夏花至一、二龄鱼种;将鱼种饲养成食用鱼,大部商品上市,少量留做亲鱼;其中:在各个生产阶段都包含有一个特殊的环节-----活鱼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