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福州三中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

福建福州三中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

福建福州三中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高三2010-05-28 10:08福建福州三中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3)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

其先隋未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不应。

苏颈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②面以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琏、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

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

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

③靧(hui):洗脸。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颞……见白异之异:特别B.帝爱其才,数宴见。

数:多次C.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奏:进献D.永王磷辟为府僚佐辟:征召3.下面句子都表现李白傲视权贵的一组是( )(3分)①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②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③日沉饮,号“竹溪六逸”④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⑤与知章为“酒中八仙人”⑥益骜放不自修⑦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⑧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A.①③⑤ B.②④⑦巳④⑥⑧ D.①⑥⑦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李白年轻时就才华出众,益州长史苏颋见到他惊为“天才英特”,认为“少益以学”完全能赶上汉代的司马相如。

B.李白和吴筠关系友好,吴筠被诏进京他也到了长安;后经吴筠引荐得玄宗赏识,进而供奉翰林。

C.李白生平爱酒,在任城时为“竹溪六逸”之一,居长安时长在街市饮酒,成为“酒中八仙人”之一。

D.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在永王李磷幕下当僚佐,李磷失败李白论罪当斩。

由于当初李白救过郭子仪,这时得郭子仪全力营救,终于免于被斩。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3分)(2)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滕王亭子杜甫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鸟雀荒村暮,云霞过客情。

尚思歌吹入,千骑把霓旌。

[注]滕王亭与南昌的滕王阁都是滕工李元婴修建的,位于四川隆州(今阆中市)。

6.(1)本诗描绘了滕王阁怎样的景致?(2分)(2)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云:“滕王亭子‘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滕王也。

此两字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

”你以为“犹”“自”妙处何在,请作简要赏析。

(4分)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7.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注]①运:转。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选段看,孟子是反对攻伐燕国的,他认为会造成“水益深,火益热”的后果。

B.“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说的是被攻伐的国家的百姓欢迎犒劳前来的仁义之师。

C.孟子以为是否攻打燕国应该看燕国人民的态度,做事情要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

D.文中举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宣王的问题。

(2)结合下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的战争观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派曹仁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三国演义》)D.刘姥姥二进容国府,贾母带她游览大观园。

刘姥姥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华美的花园,惊叹不止。

贾母要惜春画下大观园的美景,后来众姐妹在商讨如何画的时候,宝钗揶揄说此图可名为《携蝗大嚼图》。

(《红楼梦》)C.葛朗台因为欧也妮赠予情人全部私蓄而狂怒,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

欧也妮在痴情的期待中损耗·了青春,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心汉,她悲痛欲绝。

(《欧也妮·葛朗台》)D.“聂赫留朵夫很想像上次那样对待她(玛丝洛娃),但他不能像上次那样主动同她握手。

此刻他对她反感极了。

”聂赫留朵夫对她反感的事因是,玛丝洛娃上诉案被大理院驳回后,他要把这消息告诉玛丝洛娃,当他赶到监狱医院时,被告知玛丝洛娃因与医务助理员勾搭,从监狱医院被赶回了狱中。

聂赫留朵夫不知玛丝洛娃受了冤枉,以为真有其事,因而很生气。

(《复活》)E.《少年维特之烦恼》贯穿《子夜》全书。

它本是雷鸣和林佩瑶的初恋信物,雷鸣一直将它珍藏在身边,在前线遇难前,他叫林佩珊带这本书给已身为吴府少奶奶的林佩瑶。

林佩瑶倍加珍爱,吴荪甫却一直没有发现。

(《子夜》)9.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孙子兵法》云:“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是为连环。

”《三国演义》中多次写到“连环计”的妙用,除了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之外,还有谁也使用过连环计?请简述其过程。

(2)“这时,只见他那只干涸、焦灼的眼睛里,滚动着大滴泪珠,然后沿着那张因失望而长时间皱成一团的丑脸,缓缓地流下来。

这不幸的人掉眼泪,也许还是他平生第一遭吧”。

加西莫多为什么会留下平生的第一滴泪?请简述相关情节。

(《巴黎圣母院》)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含蓄恬淡,神宁气静——从《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看王维之入静(节选)①王维信佛,禅宗“静”的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他。

他期望在神宁气静的心境中张扬自我,实现个人的人生追求、艺术理想。

佛的“静”,是个人心境的修炼,个人欲念的寂灭,个人俗念的绝弃。

如果说“信奉”是入门的话,“入静”是极致的话,王维一生,其实也是苦苦地在门槛内外徘徊的一生。

②王维闲居蓝田辋川别业之时,与裴迪经常来往,两人志趣相映,赋诗唱和,共山水之娱,品自然之静。

也正是此,王维此时之半官半隐,是处在一种矛盾的,反复自我调剂的状态中。

明代胡应麟称王维“却入禅宗”,读其诗时,“身世两忘,万念俱寂”。

要说有人,也不过是孤寂的主人公在长叹,王维或弹琴或长啸,自由得如周围的一株绿竹,露着本真的生命色彩,没有大唐高官的角色规定和意义附着,就是一个自在的人。

然而这种自在给王维带来的并不是灵魂的轻飏。

“复”是一种自由,但更是一种沉重的焦灼。

所以,这并不是王维能因禅入静的见证,这只是他暂却俗念的精神追求的一刻状态。

含蓄了自我困惑,以诗的恬淡慰藉了自我的心灵深处的忧思和无奈,难以排遣的厌世、愤世的苦闷。

③现实生活无法求得心灵的平静,王维放开思绪。

冬天日短,春日临近,春日的辋川蓝田,该是何等的青草依依,小鱼喜跃,白鸥翔空,山青水润。

如有裴迪携手同游,该是何等的畅意啊!对与裴迪同在的愿望,再也不能含蓄了。

裴老弟啊,愿与君同游啊!这时,王维再无法含蓄了,他在文字上热情相邀。

④王维一生,几番沉浮。

人世沧桑,仕途无常,但他终没能彻底放弃官场,人生之暮,还官至尚书右丞。

所以,王维求静之心,较之陶潜更强烈,也更不彻底。

王维对禅的参悟,是自我调剂的神奇的催发剂。

据此,王维在半官半隐,仕途几番沉浮的人生中寻得“静”,创作出大量的禅意浓浓的山水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这是塞外边漠一个无风无声的暮色,旷远荒凉的静寂,如果“静”的禅意里有了旷远荒凉,那还会不苦闷吗,那还彻底吗?但这,丝毫不影响王维在艺术上的成就。

⑤对比史上的众多文人而言,王维简约的语言更加含蓄,以恬淡的外在,造成了很多人对此信的曲解,如果我们在诵读时被诗人所建构的和谐幽静的境界所感化,所陶醉,留在脑海里的只有风清月朗,莺鸣鸟啼的大自然,感受到的只是神宁气静的幽闲氛围,仅仅认为这只是以诗人的语言、构思写就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那是远远不够的。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维在半官半隐之际,是处在一种矛盾的,反复自我调剂的状态中。

他以诗的恬淡慰藉了自我心灵深处的忧思和无奈与难以排遣的厌世、愤世的苦闷。

B.王维信佛,他期望在神宁气静的心境中张扬自我,但其实他的——生也只是苦苦地在门槛内外徘徊的一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