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欣赏
生活性,它直接宣泄人的情绪和感情; 通俗性,流行歌曲的歌词大多近似白 话,而且表达的内容很贴近生活。
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三 者的区别
产生时间上的区别
传承方式上的区别
社会存在方式上的区别
产生时间上的区别
民间音乐最为古老,可以上溯至远古时期的原始 社会。在人类已进入工业文明的今天,所谓的民 间音乐通常特指那些产生并流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农业地带的音 乐或由此类音乐演变发展而来的音乐。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
1901年8月4日-1971年7 月6日),美国爵士乐音 乐家。20世纪最著名的爵 士乐音乐家之一,被称为 “爵士乐之父”。
阿姆斯特朗早年以演奏小 号成名,后来他以独特的 沙哑嗓音成为爵士歌手中 的佼佼者。
Louis Armstrong - What A Wonderful World.avi
流行音乐的发展 与作品欣赏
流行音乐的概念
流行音乐是指与古典、传统音乐不同 的一种音乐形式,能够让绝大多数听众所 接受,易于掌握,能使人们感到轻松愉悦 的音乐。这类音乐作品新颖,旋律流畅, 音域适中,伴奏音型及和声手法非常简易。
流行音乐的特点
娱乐性,一般不具备很深音乐理论和 技巧修养甚至根本没什么音乐知识的听众 都能接受;
鲍勃·马里(Bob Marley)
从50年代风靡一时的中北美洲小调 (Calypso)开始,美国乐坛就开始有 意识地引进来自其它国家的民间音乐。 其间有过南美音乐热、非洲音乐热、 印度音乐热等。这些音乐元素的引进 极大地丰富了美国乐坛。最有影响力 的还要算是以马里为代表的牙买加雷 吉音乐(Reggae)。与其它乐种至今 仍被认为是“外国的”相比,雷吉乐 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彻底融入了美国音 乐的骨髓。其始作俑者马里在美国乐 迷的心中已经有了宗教领袖般的神圣 地位。雷吉乐之所以有今天当然与马 里等雷吉音乐家的努力有关,但不可 否认,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雷吉乐 是用英语演唱的。
流行音乐的分支
(一)爵士乐及摇滚乐,均起源于美国。 (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社交舞曲和民间舞曲。 (三)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地区性音乐,通俗性的创作歌曲
和按照轻音乐的笔触、情调加工改编的民间歌曲、乐曲等。 (四)古典音乐中各种轻松活泼的乐曲、舞曲、标题小品、
歌剧、舞剧选段以及以古典音乐为素材的各种改编曲、通 俗钢琴曲等。 (五)各种实用性的影视音乐、背景音乐、环境音乐、广 告音乐、以及供剧院、歌舞厅、夜总会及家庭等场所使用 的娱乐及自娱性音乐 。
一、西方流行音乐发展史
20世纪20位最伟大的流行音乐巨匠
1: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 2:约翰·罗马克斯(John Lomax) 3-7:惠特马克五兄弟(Witmark Brothers) 8:伍迪·加索里(Woody Guthrie) 9: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 10:约翰·汉蒙德(John Hammond) 11:埃尔维斯·普莱斯列(Elvis Presley) 12:阿伦·罗马克斯(Alan Lomax) 13:鲍勃·迪伦(Bob Dylan) 14:披头士(The Beatles) 18:阿尔伯特·格罗斯曼(Albert Grossman) 19:麦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 20:鲍勃·马里(Bob Marley)
他的创作以民间旋律与西
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基本
用无声音阶,配器模仿美
国爵士乐的风格,奠定了
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
与黎锦晖齐名的陈歌辛、刘雪庵和 黎锦光
陈歌辛的《天涯歌女》《梅兰梅兰我爱你》、《蔷 薇蔷薇处处开》《南屏晚钟》。
刘雪庵的《踏雪寻梅》《何日君再来》《长城谣》。 黎锦光的《夜来香》《香格里拉》《采槟榔》。
约翰·汉蒙德(John Hammond)
音乐制作人在美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汉蒙德是他们当中最杰 出的代表。他出身于一个极为富有的家庭, 却不愿意靠父母的钱过腐朽的生活。他十 分喜爱爵士乐,曾经于30年代举办过两场 “从圣歌到摇摆”(From Spirituals to Swing) 音乐会,把当时流行的摇摆乐的源头:黑 人民间音乐请上了著名的纽约卡内基音乐 厅的舞台,对黑人民歌最终走向全国、全 世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行亮&袁娅维《渔光曲》 杨洋、刘惜君《天 涯歌女》 邓丽君 何日君再来(HD高清).avi
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
黎锦晖(1891年-1967
年),字均荃,湖南湘潭
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学
家,流行音乐奠基人,被
誉为“中国流行音乐之
父”。 《毛毛雨》是他早
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
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陈歌辛
刘雪庵
30年代,流行音乐
30年代流行音乐进入了黄金时期,那 时节一大批歌星纷纷涌现出来,几乎 都积聚于上海,上海也就成了世界流 行曲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其中现在任 能让怀旧的人津津乐道的名字有周旋、 陈玉梅、严华、龚秋霞、黎锦晖、姚 莉、梁萍、王人美、白虹、江曼莉、 李香兰。
社会存在方式上的区别
民间音乐是一种集体创作的音乐,一首民歌往往 要历经几代人的不断加工完善。民间音乐的主要 功能是自娱自乐,创作表演者与接受者之间并没 有严格的的角色区分。
古典音乐是一种精英文化,欣赏者必须具备一定 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知识。
流行音乐是一种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的商品音乐, 为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们的 消费需求,流行音乐呈现出混杂多变的面貌,使 人很难确切把握其整体文化特质。
约翰·罗马克斯(John Lomax)
约翰·罗马克斯(John Lomax) 美国作为一个 国家只存在了两百多年,前一百多年的美 国流行音乐可以说完全是欧洲的翻版。20 世纪初期,一批美国学者认识到美国人从 欧洲移民过来已经有好几百年了,他们已 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包括民歌。这批学者 于是开始去美国农民聚居的南方山区去采 集民歌。约翰·罗马克斯是这批学者的代表。 由于他们的努力,美国人第一次开始有了 属于自己的音乐,他们终于在音乐上独立 了。
Bob Marley - No Woman,No Cry
二、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 60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本世 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30 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 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20年代末的上海“时代曲”
以1927年黎锦辉(中国流行音乐之父 )创作 的适合小市民口味的歌曲《毛毛雨》、 《桃花江》、《特别快车》为代表。30年 代任光《渔光曲》、《王老五》,聂耳的 《卖报歌》、《一个女明星》,贺绿汀 《天涯歌女》,刘雪庵《何日君再来》。
鲍勃·迪伦(Bob Dylan)
迪伦绝不仅仅是个民歌大师,他对 美国流行音乐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首先,作为一个从嗓子到长相都不 能说是出色的歌手,他彻底改变了 美国流行音乐的“面貌”,为后来 许多有才华但长相一般的歌手在美 国乐坛出头扫清了道路。其次,他 为自己创作的寓意深刻的民歌加上 了电吉他和鼓,使之通俗化,彻底 改变了美国流行歌坛的“内核”。 自他开始,流行歌曲终于可以不止 是唱唱爱情了。
Beatles《Yesterday》.avi
The Beatles--let it be
The Beatles红遍全球的名曲 HEY JUDE.avi
阿尔伯特.格罗斯曼(Albert Grossman)
经纪人在美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的作用很 容易被人忽略,但他们对于歌手的成长往 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格罗斯曼无疑是美 国流行音乐史上最杰出的经纪人,他的顾 客有:彼得、保罗和玛丽(Peter,Paul and Mary)、鲍勃·迪伦、贾尼斯·乔普琳(Janis Joplin)、“乐队”(The Band)乐队、血 汗泪(Blood,Sweat and Tears)、里奇·海文 斯(Richie Havens)和吉米·亨德里克斯 (Jimi Hendrix)……
麦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
这位小号手不仅倡导并参与 了爵士乐的多次革新,更重 要的是,他是黑人独立精神 的象征。在他以前,黑人音 乐家要么迎合白人口味而获 得名利,要么坚持自己的风 格但只能赢得黑人听众的赏 识。戴维斯是第一个坚持自 己的完全属于黑人的音乐理 念而又被广大白人听众喜爱 的音乐家,他为后来的灵魂 乐、疯克乐、饶舌乐等纯黑 人音乐在美国主流音乐市场 的的发展壮大树立了榜样。 Jilli.avi
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
美国黑人民歌缺乏一个像 加索里这样的当然代表, 我这里选的是我认为最有 影响力的民歌手约翰逊。 此人是黑人民歌的主流: 密西西比三角洲布鲁斯之 王。他的吉它演奏和幽怨 的演唱都极大地影响了后 来几代布鲁斯歌手。可以 说在他的影响下,三角洲 布鲁斯才从许多黑人民歌 类型中脱颖而出,成为美 国黑人音乐的代表,并最 终导致了摇滚乐的诞生。
埃尔维斯·普莱斯列(Elvis Presley) ---猫王
普雷斯列被公认为美国流
行音乐三巨头之一。
摇滚乐的第一个明星。
第一个以青少年为主要听 众的偶像明星。
可以说没有他摇滚乐就没 有今天。
埃尔维斯·普莱斯利《Love Me Tender》.avi
阿伦·罗马克斯(Alan Lomax)
作为约翰·罗马克斯的儿子,他早年曾跟随父亲一 起去南方采集民歌,后来他接替父亲,担任了美 国国会图书馆属下的民歌档案馆的馆长,为美国 的民歌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最重要的贡献 在于把美国黑人布鲁斯引进了英国。50年代初, 阿伦为躲避麦卡锡主义的白色恐怖而流亡到了英 国,把布鲁斯介绍给了英国民歌之父伊万·麦考尔 (Ewan McColl),他们两人和几个朋友一起组织 了英国第一个具有美国黑人民歌风格的“斯基夫” 乐队(Skiffle),由此在英国引发了一股美国布 鲁斯热,为后来英国摇滚乐对美国的大举入侵奠 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