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答案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图片所示商周时期铸造的青铜酒器、乐器、舀水器等:反映出当时青铜器的种类繁多。
用途广泛;图片中青铜制品对研究先秦时期的文化、青铜制造业有很大帮助,反映出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图示青铜器外形多样、外现精美,反映出当时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所以B,C,D三项由图片信息均能体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由图片无法体现,但符合题意,故选A项。
【考点】商周时期青钢铸造业的发展。
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命,不再按照血缘关系袭表继承,故选C项;禅让制、分封制均与材料中“由中央任命的官吏取代了世袭的诸侯”不符,故A,B项排除;科举制与题意无关,D项排除,【考点】郡县制。
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诗句“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可知,这一现象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特征。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以及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A,C,D三项均可排除。
故选B项。
【考点】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特征。
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这属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而不是早期,A项排除;按照干支纪年法,1894年是甲午年,而不是戊戌年,C项排除;民国三十八年是公元1949年,而不是1950年,D项排除。
贞观八年属于年号纪年,表述正确,故选B项。
【考点】年代计算与纪年方法。
5.【答案】D【解析】图片所示四个明代(秦、汉、元,清)均为中国古代统一集权量不断强化趋;A项项除,四个朝代分别通过几次战争,实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内容与中外交往无关C项排除。
材料中秦朝至清朝疆域图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国与发展。
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慈禧表示后悔进攻外国使馆区,并在1501年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的背景下提出的。
结合医学知识可知,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这说明清政府已完全论为“洋人的朝廷”,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C三项所述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D项。
【考点】人国联军侵华。
7.【答案】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文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而“公车上书”并没有体现反封建性质,因此④并不是一者的共同之处,排除。
故选A项。
【考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8.【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使得解放军进人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区域,减轻了华北解放军的压力,揭开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序幕,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均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内容不符,A,B项排除;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C项。
【考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大通过,故A,C,D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合协商会议上颁布了《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选B项。
【考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0.【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旨在说明罗马帝国的扩张在客观上促进了基督教、拉丁语、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与传播A,B,C三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题干主旨不符。
排除,故选D项。
【考点】罗马帝国。
11.【答案】C【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君主有最高决策权,而18世纪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拥有最高决策权,而不是英王,③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项。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1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在巴黎就学,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其通布的《民法典》中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理念。
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来,故D项表述符合卡片内容。
A,B,C三项表述与卡片内容并不贴切,排除,故选D项。
【考点】法国大革命。
1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司知。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由玻璃瓦尔和圣马丁共同领导。
其率领的军队横扫的是南美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军队,而非英国军队。
C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
A,B,D三项均表述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考点】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1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929—1933年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
失业率强增。
胡佛政府面对危机。
采取不干预的收策。
引起了民众的不满,故A项表述正确。
B,C项表述错误;为了渡过经济危机。
胡佛政府提高了进口关税。
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报复性行为;国际关系恶化。
D项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项。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来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但新的政的格局向未形成。
D项表述锁误。
但符合题章,A,B,C三项均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选D项。
【考点】世界收治格局的演变。
第Ⅱ卷二、简答题16.【答案】(1)民族;吐蕃(或藏族);政权;辽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出现了世界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等。
(2)图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人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国家出现了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
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图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二战后强大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为美国实现野心的障碍,为了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出台冷战政策,在军事上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面对美国的冷战政势:为了对抗北约,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3)①联合国;②世界贸易组织,【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唐朝与吐蕃订立盟约,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根据图1“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并带动中日建交以及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等角度作答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属于一战当中的两大对立集团,其出现的原因可从第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旧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角度作等。
图3中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从二战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社会意识形态对立等角度作答。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立于1945年10月,总部在纽约,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主要联的重要国际组织为联合国:成立于1995年1月,总部在日内瓦,主要职能为解决贸易争端的国际组织为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的外交。
(2)第一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3)战后成立的重要政治经济国际机织。
三、材料解析题17.【答案】(1)相同,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社举;都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都有王室的支持;都有航海家的冒险精神;都增进了应好往来。
促进了文明的传播等。
不同,郑和远航以友好交往为目的。
哥伦布远航以掠夺财富为目的;郑和远航增进了中国同亚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哥伦布远就带来了早期的殖民掠夺;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哥伦布远航横穿大西洋到达美洲等。
(2)第一次工业革台;实现机器化大生产的资主义国家用大量丰富的工业品换取其他地区的农品和间的贸易更加便捷,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把全球卷入了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新技术、新发明,在全球范围继续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的同时,加大资金技术的输出,以资本输出占领全球市场;汽车电视和电话等交通通信工具、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世界逐渐被列强瓜分完事,形成了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时代需求: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和共同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共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顺应世界和手与发展的趋势等。
深远意义:避免重蹈覆辙、冲突的老路: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等。
【解析】(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及所学知识,相间之处可从者的意义、作用、成功航行原因等角度作等;不同之处可从二者远载的不同目的、影响及航行路线等角度作答。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头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变化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以及促进殖民体系的形成等角度作答。
(3)可从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膜的时代主题、有利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角度作答,第二小问“深远意义”,可从有利于实现合作其赢,有利于避免国际冲突、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网体等角度作答。
【考点】(1)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劈。
(2)两次工业革命。
(3)当今国界收的经济格局以及“时代需求”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
18.【答案】(1)措施: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
作用: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物质基础等。
(2)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不同: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明治维新全方位变革。
博采众长,吸取各国优势;结果不同: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明治维新使日本转变为资本主又强国。
(3)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南北战争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美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在第二次工革命。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世纪20年代一战期间大发战争机制:战后,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导了华盛顿体系。
20世纪50年代;二战期间,美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领导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二战后,美国利用第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二战后的头号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