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详解】
解:过点P作PD⊥BC于D,PE⊥CA于E,PF⊥AB于F
∵P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PD=PE=PF
∵AB=30,BC=40,CA=15
∴ ︰ ︰ =30∶40∶15=6∶8∶3
故答案为6∶8∶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的求法.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
难度不大,作辅助线是关键.
3.如图,CA⊥BC,垂足为C,AC=2Cm,BC=6cm,射线BM⊥BQ,垂足为B,动点P从C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CQ运动,点N为射线BM上一动点,满足PN=AB,随着P点运动而运动,当点P运动_______秒时,△BCA与点P、N、B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2个全等三角形不重合)
【答案】0;4;8;12
∵∠B=∠C=90°,∴∠CDA+∠DAB=180°,∴2∠CDE+2∠EAB=180°,∴∠CDE+∠EAB=90°,∴∠EAB=90°-∠CDE=90°-55°=35°.
故答案为:35°.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故答案为:0或4或8或12.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4.如图,已知点 在 轴正半轴上,点 在 轴的正半轴上,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为斜边 上的中点.若 ,则 __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P与BC的关系,根据垂线的性质,可得答案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OB=OC,
∴∠OCE=∠OBC=34°,
∵∠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
∴OE=CE,
∴∠OEC=180°﹣2×34°=112°.
故答案是:112.
【点睛】
考查了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的三边AB、BC、CA的长分别为30、40、15,点P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将△ABC分成三个三角形,则 ︰ ︰ 等于____.
【答案】6:8:3
【解析】
【分析】
由角平分线性质可知,点P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即三个三角形的AB、BC、CA边上的高相等,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解:如图
Rt△ABC中,AB=AC,∠BAC=90°, ∠ABC=∠ACB=45°,
又 ∠BAC=90°,BE⊥CE,∠DAE为∠BAC与EAF的公共角
∠BAF=∠CAE,
∠ABC=∠ACB=45°, BE⊥CE
∠ABF+∠CBE=45°,∠CBE+∠ACB+∠ACE=90°,即: ∠CBE+∠ACE=45°,
【解析】
【分析】
此题要分两种情况:①当P在线段BC上时,②当P在BQ上,再分别分两种情况AC=BP或AC=BN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①当P在线段BC上,AC=BP时,△ACB≌△PBN,
∵AC=2,
∴BP=2,
∴CP=6−2=4,
∴点P的运动时间为4÷1=4(秒);
②当P在线段BC上,AC=BN时,△ACB≌△NBP,
【解析】
∵AB=AC,AD是角平分线,
∴AD⊥BC,BD=CD,
∴B点,C点关于AD对称,
如图,过C作CQ⊥AB于Q,交AD于P,
则CQ=BP+PQ的最小值,
根据勾股定理得,AD=8,
利用等面积法得:AB⋅CQ=BC⋅AD,
∴CQ= = =9.6
故答案为:9.6.
点睛:此题是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等面积法,用等面积法求出CQ是解本题的关键.
【详解】
四边形ABCD,四个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P,即点p到四边形各边距离相等,(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如下图,可将四边形分成8个三角形,面积分别是a、a、b、b、c、c、d、d,
则S1=a+d, S2=a+b, S3=b+c, S4=c+d,
∴S1+S3=a+b+c+d= S2+S4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作高线和理解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
【解析】
【分析】
作∠CAO的平分线AD,交BO的延长线于点D,连接CD,由等边对等角得到∠CAB=∠CBA=50°,再推出∠DAB=∠DBA,得到AD=BD,然后可证△ACD≌△BCD,最后证△ACD≌△AOD,即可得AO=AC=5.
【详解】
解:如图,作∠CAO的平分线AD,交BO的延长线于点D,连接CD,
【详解】
如图,连接OB、OC,
∵OA平分∠BAC,∠BAC=56°,
∴∠BAO= ∠BAC= ×56°=28°,
∵AB=AC,∠BAC=56°,
∴∠ABC= (180°﹣∠BAC)= ×(180°﹣56°)=62°,
∵OD垂直平分AB,
∴OA=OB,
∴∠OBA=∠BAO=28°,
∴∠OBC=∠ABC﹣∠OBA=62°﹣28°=34°,
∴OD=
∴ = ,
∴a+b=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解题主要①利用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②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③利用了线段中点的性质.
5.如图,△ABC中,AC=BC=5,∠ACB=80°,O为△ABC中一点,∠OAB=10°,∠OBA=30°,则线段AO的长是_____.
【答案】5
7.如图,△ABC中,AB=AC,∠BAC=56°,∠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为_____度.
【答案】112.
【解析】
【分析】
连接OB、O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O=28°,利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 等求出∠AB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OA=OB,再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OBA,然后求出∠O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B=OC,然后求出∠OCE,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OE=CE,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BC∥MD,
∴∠5=∠MDG,
∴∠7=∠MDG
∴MG=MD,
∵BC=7,BG=4,
设MG=x,在△BDM中,
BD2+MD2=BM2,
即 ,
解得x= ,
在△ABC和△MBD中
,
∴△ABC≌△MBD(ASA)
AB=BM=BG+MG=4+ = .
故答案为: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适当添加辅助.如图,Rt△ABC中,AB=AC,∠BAC=90°,BE⊥CE,垂足是E,BE交AC于点D,F是BE上一点,AF⊥AE,且C是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AF=2 ,则DF=________.
【答案】3.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证的△ABF≌△ACE,可得△A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取AF的中点O,连接CO交BE与点G,连接AG,可得△AGF, △AGE,△CEG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G平行等于CE,可得四边形AGCE为平行四边形,可得FD的长.
1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有两条边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D.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
【答案】B
【解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可知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A不正确;
根据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能判定全等;若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也能判全等,但是有两边对应相等,没说明是什么边对应,故不能判定,故B正确.
【答案】35°
【解析】
【分析】
过点E作EF⊥AD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CE=EF,再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可得AE是∠BAD的平分线,然后求出∠AEB,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解即可.
【详解】
过点E作EF⊥AD于F.
∵DE平分∠ADC,∴CE=EF.
∵E是BC的中点,∴CE=BE,∴BE=EF,∴AE是∠BAD的平分线,∴∠EAB=∠FAE.
10.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是对角线,△ABC是等边三角形,∠ADC=30°,若CD=6,BD=6.5,则AD=_________.
【答案】2.5
【解析】
解:以CD为边向外作出等边三角形DCE,连接AE,∵∠ADC=30°,∴∠ADE=90°,在△ACE与△BCD中,∵AC=BC,∠ACE=∠BCD,CE=DC,∴△ACE≌△BCD,∴BD=AE=6.5,∴AD2+DE2=AE2,∴AD3+62=6.52,∴AD=2.5.故答案为:2.5.
四边形AGCE为平行四边形,
GD=DE=1,
DF=FG+GD=2+1=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及性质,综合性强,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求解.
9.如图,在△ABC中,AB AC=10,BC=12,AD是角平分线,P、Q分别是AD、AB边上的动点,则BP+PQ的最小值为_______.
【答案】9.6
∠ABF=∠ACE,
在△ABF与△ACE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