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 给机器人装眼镜-看物体教学设计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 给机器人装眼镜-看物体教学设计

4、修改自己的程序,保存上交作业。
(五)总结全课
1、红外避障传感器好比我们人类的眼睛,发现了信号要马上传达给大脑,因此其后一定要跟着条件判断模块,才能发出指令,指挥机器人完成任务。
2、多次判断,一定要用到永久循环模块。
3、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同学予以表扬。
(3)学会用流程控制模块中的条件判断模块编写程序。
(4)学会在仿真界面中设置具有障碍物的仿真环境。
(5)难点:①学会用流程控制模块中的条件判断模块编写程序。
② 设置仿真环境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分成六人小组,各小组搜集关于能够避开障碍的机器人的图片,以供展示。
(一)导入环节
导入一,游戏。
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来配合演示,先请同学从讲台前快速走到教室后排,再把这位同学的眼睛蒙上,同样的路线让他再走一次,请下面同学观察,提问:同样的路线,为什么第二次走的就慢一些?
本课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课,其中“条件判断模块”、“永久循环模块”的理解和使用;条件判断表达式的正确书写,都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本单元内容学习的前提和保证。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红外避障传感器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学会在程序中应用红外避障传感器。
(3)学会用流程控制模块中的条件判断模块编写程序。
(4)学会在仿真界面中设置具有障碍物的仿真环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倾听,增进互动,融洽同学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红外避障传感器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学会在程序中应用红外避障传感器。
2、请你设计一个机器人利用红外避障传感器遇到障碍就右转的算法并把它写在纸上。
小组合作完成,分小组上台汇报。
教师总结时重点强调判断框中的语句。
(三)编程环节
1、教师讲授如何在仿真环境中设置障碍物。
2、请学生根据算法图在诺宝软件中编写机器人遇到障碍物右转的程序。在仿真环境中测试,小组内交流,讨论。
3、提问:你的机器人能完成任务吗?为什么不能,问题出在哪里?怎么解决?(头脑风暴)
给机器人装眼镜-看物体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给机器人装眼镜-看物体
知识点来源
学科:小学信息技术年级:小学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粤教版所属章节第5课
录制工具和方法
Camtasia Studio8.0屏幕录像
设计思路
《给机器人装“眼睛”——看物体》是粤教版的《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联系与区别,学习了如何拼装机器人,理解了机器人的思维流程,掌握了基本的编程。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红外避障传感器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学习在程序中如何应用红外避障传感器,掌握用流程控制模块库中的条件判断循环模块编写程序的方法;能够在仿真界面中设置仿真环境并测试机器人的程序;学习拼装机器人以及在真实的环境中测试机器人。本课内容我个人设想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认识红外避障传感器,完成避障程序的编写,并仿真。第二课时,拼装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测试。本微课是针对第一课时内容进行的。
全班讨论,学生提出设想,教师配合学生的设想,在大屏幕演示。
强调:永久循环模块的使用,条件判断表达式的书写。
4、现在你改一下自己的程序,再试试看?
小结:强调条件判断模块和永久循环模块。
(四)拓展
1、学生先观教师下发的地图,分析任务。
2、自主尝试编程,并仿真。小组内讨论,请学生上台演示。
3、发现了问题吗?机器人怎么才能走出来?
目的:眼睛对于我们人类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同样对于机器人也一样,从而引出课题。
导入二,在我们生活、或者网络上、报刊杂志中,你见过哪些能够避开障碍行走的机器人,他们能完成什么工作?
小组汇报,展示
目的:使学生明确设计避障机器人的意义。。
(二)知识要点传授环节
1、自学课本20、21页,请学生说说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教师在一旁用实物和课件演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