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9 页 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1. (5分) (2011·陕西) 经典诗文默写 (1)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 夕阳西下,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6)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 (7) ________,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8) ________,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郭沫若《雷电颂》) (9) ________,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10) ________,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茅盾《白杨礼赞》)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9分) 2. (9分) (2020·涡阳模拟)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祥子要重打鼓另开张,照旧去努力自强,今天战胜了刘四,永远战胜刘四;刘四的zǔ zhòu适足以教祥子更成功,更有希望。一口恶气吐出,祥子从此永远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看自己的手脚,祥子不还是很年轻么?祥子将要永远年轻,教虎妞死,刘四死,而祥子活着,快活的,要强的,活着 ① 恶人都会遭报,都会死,那抢他车的大兵,不给仆人饭吃的(虎妞),欺骗他压迫他的(卦侦探),轻看他的刘四,诈他钱的(杨太太) , 愚弄他的陈二奶奶,诱惑他的夏太太 ② 都会死,只有忠诚的祥子活着,永远活着! (1) 以上文段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第 2 页 共 9 页
(2) 给画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zǔ zhòu ________ ②诈 ________ (3) 根据语境,将“——”“……”这两个标点符号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4) 文段画线句子中括号里的人物填写混乱,请根据原文内容进行调整。 不给仆人饭吃的(________),欺骗他压迫他的(________),轻看他的刘四,诈他钱的(________) (5) 祥子“照旧去努力自强”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 3. (7分) (2017七下·崆峒期中) 七(2)班学生学习了《老王》这篇课文后,开展了以“关爱弱者”为主题的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 根据下面的情节,填空。 他从破败的农村来到城里以拉洋车为生。有一天,他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他在兵营里只好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汗水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 选段出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 (2) 如果祥子是我们身边的一位不幸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渡过难关? (3)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做好事反而遭诬陷的现象,比如救助被撞倒的老人,却被家人认为是撞人者。因此就出现了“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4. (25分) (2011·漳州)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洁净之莲 ①莲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是我挚爱的意象。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倩影,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慧心。 ②一湾碧水澹澹,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那水的绿哟,绿得蓬勃,绿得纯正,绿得深湛,绿得温柔,绿得恬雅,绿得醉人。绿锦缎似的水面之上,洁净的莲亭亭如盖。碧波有幸,能照它的影;鱼儿有幸,能吻它的足。莲与碧水结下不解之缘,涟漪了整个夏季。 ③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地远去。间或,有一支支或白或粉或嫣红的花,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隐现。莲的身上不曾沾染一星尘埃,瘦长的腰身娉娉婷婷,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红莲穿破碧波,擎着炽烈的 第 3 页 共 9 页
火焰,逼出明丽的色调。白莲冰肌玉肤,素巾缟袂。一派清远的风度。每朵莲花都仰着脸,专注而矜持,每张脸都不重复。偶尔微风拜访,举起一张张阔大圆滑的绿叶,漾起无边的清凉。莲的芬芳,香气盘桓,久久不肯逸去。那摇曳着交叠的红、白、绿,荡漾起袅袅的更加动人魂魄的娇媚,染满我的心壁。 ④我尤爱月光下的白莲,我疑心那白荷的皎洁晶莹是由月华浸染而成的。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着四周的露水的月光,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泥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 ⑤莲塘流动着今人心神摇荡的优美。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浸其中。莲也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透露洁净清爽之意。 ⑥文人墨客用五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王维有“莲动下渔舟”的闲适情怀, 周敦颐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 李白有“清水出芙蓉”的审美雅趣,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莲的清香,诠释了莲的品格与精神。 ⑦垂暮之年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把清淡素雅的莲作为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用颜料把莲塘上众多的瞬间和形象永久地凝固在画布上。终于他力竭倒在了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混沌散开,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亘古与莲相伴。 ⑧莲的精魂,如一帧写意水墨画,在馥郁的莲的气息中,我渐静、渐净,心扉突然洞开,心静静空出来。它以菩提树的身影摇曳出我心中的清凉,它似晨钟暮鼓,击出清风竹韵;他似圣洁之水,涤净尘间的污浊。莲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只有纯正的心灵才能看得见心灵的纯正,被纯正所感染。愿一切爱莲之人以莲为镜,拥有莲的慧心,做洁净的人。 (1) 选文以“洁净之莲”为题有什么好处? (2) 请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成为排比句。 文人墨客用五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王维有“莲动下渔舟”的闲适情怀,________,李白有“清水出芙蓉”的审美雅趣,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莲的清香,诠释了莲的品格与精神。 (3) 请谈谈选文第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 选文语言优美,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加以赏析。 (5) 在作者细腻的笔端下,莲花栩栩如生。你心中一定也有一种最美的花儿吧,请你将它描写出来。(提示: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 5. (13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第 4 页 共 9 页
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1) 第②自然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 “凡事都有两重性”,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台风的“两重性”是什么。 五、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2分) 6. (12分) (2014·孝感)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 .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 .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第 5 页 共 9 页
(《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1) 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 B . 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 C . 才美不外见请见之 D . 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 . 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 . 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 . 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 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4·潍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旅游爱好者,在旅途中经常迷路。 “你经常在外旅游,有丰富的旅游经验,怎么还会迷路呢?”朋友不解地问。 “每次迷路,都是走上了歧路。” “为什么会走上歧路呢?” “因为歧路上有迷人的风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走进去了;走着走着,就走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