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XX交叉作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批准:审核:编写:XX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八日目录一、概述 (1)二、交叉作业安全技术控制措施 (2)(一)脚手架施工交叉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2)(二)爆破施工交叉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4)(三)森林防火安全保证措施 (6)(四)XX处理交叉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8)(五)高边坡施工期安全监测措施 (9)(六)缆索运行交叉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1)(七)基坑出渣交叉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2)一、概述1、本工程施工环境复杂,作业面广,工区内存在爆破作业、存在大量高处作业、同时又存在大量的交叉施工作业,目前施工的部位及项目主要有:(1)进水口开挖、浅层支护、深层支护;(2)开关站开挖、浅层支护、深层支护;(3)右坝肩开挖、浅层支护、深层支护;(4)XX清渣、支护;(5)基坑出渣与永久边坡开挖支护施工。
这些作业在施工时均存在较大的危险性,作业人员安全受到威胁,为了使本工程在爆破作业、高处作业、交叉作业等作业施工过程中,其人员不受到伤害,因此根据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周围环境、作业环境,编制交叉作业施工专项安全措施。
2、交叉施工的主要特点交叉作业施工是一个技术复杂、隐患众多、事故多发的地段。
其特点是:(1)交叉作业的形式多样,其结构、外形多变,施工方法必将随之改变。
(2)位置固定,生产活动都是围绕着建筑物、构造物来进行的,这就形成了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设备和施工机具进行作业,而且各种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我要随着施工的进行不停地流动。
作业条件随之变换,不安全因素随时可能出现。
(3)点多、面广、施工流动性大,这给施工管理增加了困难。
(4)交叉作业处在高、大、深,露天高空作业多,施工周期长,施工人员在室外露天作业,工作条件差危险因素多。
3、本工程交叉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不限于):(1)脚手架高空作业及上、下交叉作业安全;(2)爆破作业安全;(3)施工用电安全;(4)洞室开挖施工安全;(5)森林防火安全;(6)危险化学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安全;(7)高边坡施工安全;(8)缆索运行作业安全;(9)基坑出渣施工安全。
4、对交叉作业安全技术控制主要从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三大方面进行控制。
二、交叉作业安全技术控制措施(一)脚手架施工交叉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2交叉作业情形在水电站等工程项目施工中,高空作业,包括边坡支护、混凝土结构施工及其它相关高空作业项目实施,均需使用脚手架等高空作业施工平台。
脚手架施工属高、危作业。
本标段高边坡采用的脚手架形式主要有台阶式承重脚手架、顺坡式双排脚手架,主要用于边坡的深层支护和浅层支护施工。
脚手架作业中存在的交叉作业主要有以下情形(不限于):(1)本级马道的脚手架上的施工人员进行钻孔、下锚杆、下索、混凝土浇筑等流水作业时,存在上部下部交叉作业。
(2)本级马道上脚手架上的施工人员作业与下一级马道上脚手架上的施工人员作业,存在交叉作业。
(3)脚手架上的作业与最低处的开挖钻孔爆破作业之间存在交叉。
(4)脚手架上的作业与马道上的过往人员之间的交叉情况。
(5)上层边坡已使用完毕脚手架,正在进行拆除工作,而低层边坡的脚手架仍在使用中,两者存在交叉作业。
针对上述情形,制订脚手架上下交叉作业安全技术控制措施。
1.2脚手架施工交叉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交叉作业的情况下,应对危险作业范围予以明确,并做出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对参加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作业的范围、作业程序、人员配合的问题、危险点的情况及其它安全注意事项。
(2)当交叉作业过程中出现模板拆除、脚手架拆除等作业时,还应该对危险作业范围进行围圈,限制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
(3)交叉作业过程中应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统一协调指挥,杜绝违章作业、冒险作业等情况发生。
(4)作业过程中,各层间出现上下交叉作业时,不能在同一垂直方向上进行操作,下层的作业位置必须在上层高度可能坠落的范围半径之外。
(5)当下层作业位置在上层高度可能坠落的范围半径之内时,则应在上下作业层之间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应采用木脚手板或其它坚固材料搭设,必须保证上层作业面坠落的物体不能击穿此隔离层,隔离层的搭设、支护应牢靠,在外力突然作用时不至于垮塌,且其高度不影响下层作业的高度范围。
(6)各交叉作业层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扣紧帽绳,存在高处坠落危险的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7)各层作业人员必须精力集中,各层的指挥号令不能相互影响,造成混淆,作业人员应随时保持警惕,对意外情况应能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8)上层作业时,不能随意向下方丢弃杂物、构件,应在集中的地方堆放杂物,并及时清运处理,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物料袋,以便零散物件随身带走。
(9)上层有起重作业时,起吊物件必须绑扎固定,必要时以绳索予以固定牵引,防止随风摇摆,碰撞其它固定构件,严格遵守起重作业操作规程,起重物件严禁越过下层作业人员头顶。
(10)遇到6级以上大风、雨雪天气、浓雾、能见度不良等情况时,严禁进行立体交叉作业。
(11)高空作业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属高危作业,经医生诊断,凡患恐高症、贫血、高血压、心脏病及其它经医生确定不适宜该项工作的人员,均不得从事高危作业。
(12)脚手架必须由有经验的施工或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尤其是高度在20m 以上和承重脚手架,需进行受力分析和力学计算,并制定施工措施,且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均需经总工程师审批。
施工前组织书面交底。
(13)操作平台的脚手板应满铺,每块脚手板两端均应与脚手架固定在一起,不得出现探头板。
平台周边应设高1m的安全围护栏杆,并在平台周边设置高度不小于0.3m的挡脚板。
栏杆内侧设安全网,安全网应张紧绷直,拴绑牢固。
(14)在脚手架醒目的位置应挂告示牌,注明脚手架通过验收时间、使用期限、一次允许在脚手架上作业人数、最大承受荷载等。
(5)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砼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
严禁在脚手架上悬挂起重设备。
(16)脚手架的拆除作业应按规定的拆除程序进行。
脚手架拆除前,必须先将脚手架上留存的材料、杂物等清除干净,并将受其影响的机械设备、电气及其它管线等拆除或加以保护。
(17)脚手架拆除应统一指挥,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
严禁上下层同时操作,拆下的材料、构配件等,禁止往下抛投,应用绳索捆绑牢固,或用吊车吊篮等方法运送到地面,并集中在指定位置整齐码放。
严禁随意抛掷。
(18)进入现场的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挂设安全带。
(19)每班均要有专人对脚手架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附近有爆破作业,每次爆破后均应检查脚手架。
(20)脚手架安装、拆除时,应划定工作区域,设专人进行警戒,闲杂人员不得进入。
(21)脚手架上堆积的必备材料必须摆放均匀,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以及规范允许高度。
(22)脚手架应有爬梯或斜道,爬梯步距应<60cm,宽度应>50cm,爬梯横档直径应大于等于20mm,小于等于51mm,爬梯应有围护设置或在每一步距处设置安全平台,斜道坡度应小于30°,斜道上应满铺脚手板,并横向设置防滑木条或钢筋条,防滑条的设置间距应小于70cm,斜道两侧需设置扶手和挡脚板或挡脚钢管。
(23)脚手架周边应设置高约1m的维护栏杆,并设挡脚板,挡脚板高度不低于0.3m。
(24)脚手架临空面、各级马道临空面必须安设防护栏杆及挡脚板。
(二)爆破施工交叉作业安全技术措施2.1爆破作业存在的交叉作业的情形爆破作业期间,主要存在以下交叉作业情形:(1)本标段与相邻标段(开挖II标)的爆破作业时间交叉。
(2)本标段爆破作业与其它工作面的交叉。
(3)爆破作业面上的施工人员的行为对其它作业面上的施工人员造成的安全威胁。
(4)火工品使用单位与火工品管理单位之间的交叉。
2.2 爆破施工交叉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爆破施工交叉作业安全措施主要从以下方面加以落实控制:(1)每班施工前进行班前教育,交代其工作面上方边坡正在进行的深层支护和浅层支护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爆破作业班长或负责人与其它工种的作业班长或负责人加强沟通,要求不要随意弃置物件,以免对下方边坡爆破作业人员造成威胁。
(2)开挖工程Ⅰ标和开挖工程II标的爆破工作在监理部爆破安全协调中心的统一协调指挥下进行。
爆破时间、爆破信号发出方式均按照监理工程师的统一协调下开展爆破工作。
(3)由于爆破作业面主要存在翻渣作业、钻孔作业,加上冬季风大,造成较大的扬尘,因此,作业时施工人员应配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同时加强洒水降尘措施。
(4)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
从事爆破作业的人员(指从事爆破设计、管理、操作、运输、押运的人员)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公安部门颁发的相关有效证件的人员担任,严禁无证上岗。
(5)承担爆破作业任务的爆破队必须建立爆破器材领发制度、清退制度、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培训制度以及爆破技术措施的审批制度。
(6)搬运时,禁止冲击、拉拖、翻滚和投掷装有爆破材料的容器;堆放时不准在上面踩、踏;雷管与炸药不准在同一车厢或同一地点装卸;(7)在雷雨期间禁止装卸和运输爆破器材。
(8)运输爆破器材时必须有押运人员押送,并按指定的路线行驶,严禁吸烟和携带发火物品;(9)爆破设计、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完成后,交部门技术负责人审核、报总工审批签发、实施,审批后的爆破设计、方案、安全技术措施转发给作业层及相关职能部门。
(10)爆破设计、方案、安全技术措施按程序进行层层交底直至作业层作业人员,并做好层层交底记录。
不交底不得进行爆破作业。
(11)爆破施工过程中,对所需爆破部位的钻孔质量、单孔药量、总药量、装药过程、爆破网络、起爆器材、警戒设施等进行实测验收。
爆破准备工作准备就绪并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爆破作业。
(12)爆破之前,必须对爆破区的所有人员及设备进行清理、撤除。
(13)安全警戒①装炮作业时,应有声音和视觉信号,并在爆破区边界设岗哨。
作业时,插红旗示警。
爆破后,及时处理盲炮和设立明显的警戒标识。
②高边坡及其他危险部位实施爆破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哨,以防高边坡滚石。
重要通道口的哨卡,按规定的爆破时间,提前10分钟封闭道口。
其他警戒,第一次警报信号发出后,警戒人员开始全面清场。
爆破危险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设备全面清理撤至安全地方,或做好安全可靠的避炮防护。
③警戒范围:主要指爆破区周围人员的撤离,有安全掩护体时,人员至少撤离150米,无安全掩护体时,至少撤离至300米以外。
④爆破后,必须经炮工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由爆破现场指挥员发出解除警报。
(14)瞎炮的处理①发现或怀疑有瞎炮时,应立即报告,并在其附近设立标志,派人看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②处理瞎炮必须派有经验的炮工进行;③处理时,无关人员不准在场,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其它工作;④禁止掏出或拉出起爆药包;⑤瞎炮处理后,应仔细检查爆堆,并将残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