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考试时间50分钟,50道题。
每题2分。
1-40单项选择,40-50判断正误。
(注:去除多项选择)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是(D)A.观念本身B.人的意志的产物C.自然界的存在物D.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96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教皇为伽利略公开平凡,这说明(D)A.谬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真理B.真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 )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C.研究历史资料D.参加社会实践。
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A.寄生的资本主义B.腐朽的资本主义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D.过渡的资本主义5.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思想家,名列榜首的是(A)A.马克思B.爱恩斯坦C.达尔文D.牛顿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A.自然界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7.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C)A.理性为万物的本原B.数为万物的始基C.水是万物的本原D.精神是世界万物之源。
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B)A.资本家节余B.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剩余价值C.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D.用暴力剥夺小生产者和他国劳动人民。
9.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是(C)A.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B.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C.跨国公司的发展D.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社会化10.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在(B)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C.劳动者D.管理方式1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C.精神劳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B)A.劳动过程B.价值增殖过程C.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D.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13.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14.G—W…P…W’—G’是(A)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B.生产资本循环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15.我国制定2020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D)A.现实的可能性B.抽象的可能性C.好的可能性D.现实性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A)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D)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B.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C.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19.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C)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B.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C.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20.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D)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21.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C)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社会总产品D.社会总资本22.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A)A说明一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扩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23.在劳动力买卖当中,劳动者出卖的是(A)A劳动力的使用权B.劳动力的所有权C.劳动的使用权D.劳动的所有有权24.“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D)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25.逻辑证明是(A)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B.实践标准以外的另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26.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是指(B)A.MB.v+mC. c+vD.c+v+m27.“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B)A.唯物主义真理论B.主观真理论C. 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28.划分阶级的标准是(D)A.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态度B.经济收入的多少C.人们在生产中起的不同作用D.人们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和其他集团的劳动29.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实事求是C. 阶级性D.科学性3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4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的价值或价格(B)A正确B.错误4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A) A.正确B.错误43.资本主义社会的机器都是资本(B) A.正确B.错误44.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A) A.正确B.错误45.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认识和实践的关系(A) A.正确B.错误46.资本运动的起点是货币,终点也是货币(A) A.正确B.错误47.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之间的矛盾(A) A.正确B.错误48.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A) A.正确B.错误4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B) A.正确B.错误50.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B) A.正确B.错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2考试时间50分钟,50道选择题。
每题2分。
1-40单项选择,40-50判断正误。
1.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B)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C. 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D.借贷资金的增殖程度2.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B)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 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4.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D)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C. 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真正统治者是(D)A.总统B.国家垄断资产阶级C. 国际垄断同盟D.金融寡头6.哲学上的自由是指(C)A.自由是对必然的崇拜B.自由是对必然的否定C.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D.自由就是抛弃偶然性7.“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B)A.相对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折中主义观点8.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B)A.政党B.国家政权C. 法律D.哲学10.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D)A.先进的机器设备B.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C. 别人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D.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11.社会基本矛盾是(D)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2.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D)A.社会主义革命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1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C)A.物质的B.运动的C. 实践的D.精神的1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D)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 整体与局部D.同一性与斗争性15.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D)A.商品贱买贵卖的收益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C. 商品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16.社会生产过程中决定作用的环节是(B)A.交换B.生产C. 消费D.分配17.测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 劳动者的主体素质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8.阶级的实质是(D)A.经济收入不同的社会集团B.暴力形成的不同的社会集团C. 政治思想不同的社会集团D.在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中处于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19.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20.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21.“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C)A.相互矛盾的B.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 有着内在联系的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2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A.能动的反映论B.经验论C. 先验论D.不可知论2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C)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24.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A)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C.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结果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没有关系2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存在性B.结构性C. 运动D.客观实在性27.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用思维整体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B.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C. 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D.客观事物的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28.人的意识能动性是指(D)A.能动的创造客观规律B.能动的改造自然规律C. 自由的创造宇宙万物D.能动的反映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29.“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A)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B.辨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 唯心主义的时空观D.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3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C)A.人民群众B.阶级斗争C. 社会基本矛盾D.科技革命41.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因此不能进行自我调整(B)A.正确B.错误42.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B)A.正确B.错误4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B)A.正确B.错误44.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A)A.正确B.错误45.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A.正确B.错误(阶级斗争才是)46.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B)A.正确B.错误47.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目的是获取相对剩余价值(A)A.正确B.错误49.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了它的技术构成(B) A.正确B错误50.大学生只需要在理论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实际中应用是以后的事(B)A.正确B.错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31. 当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其价值量与生产价格量相等的部门是(C)A.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B.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C.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D.所有部门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C)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C.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4.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6.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9.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C)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1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C)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1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D)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12.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政治经济学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阶级斗争学说1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1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6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C、实现共产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8..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19.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0实践的主体是( B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2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22.“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2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24.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5.上层建筑是指( D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26.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C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2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 )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28.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D)A.商品;B.货币;C.价格;D.使用价值;2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30.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C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41.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