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的就业现状分析

国内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的就业现状分析

国内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的就业现状分析
[摘要]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发展形势而言,”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性,即这类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或某类专业的大学生群体,而是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专业与行业当中,当然,作为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也包括在内。

对于国内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存在的就业问题,其中不免有部分原因与其他专业是共通的,比如政府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不协调、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就业市场不健全等等,在此,我们主要针对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存在于就业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而不对此进行赘述。

[关键词]招聘单位大学生职业分类工作经验工薪问题
1招聘单位的阻力与社会价值观的偏见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其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招聘单位和应聘者。

首先,对于国内目前的许多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企业而言,由于IT市场的需求,这些企业单位往往都非常渴望招聘到高端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从项目主管,到GIS工程师,再到GIS程序开发员,几乎每一项职业的需求量都有很大的年增长率。

但,国内目前的GIS市场还正处于起步上升阶段,发展速度虽然迅猛,但是GIS企业却大多为中小企业,规模不大,资金不足,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新人的培养。

因此,在众多企业的要求里,较丰厚的工作经验往往成为了阻碍GIS专业毕业生成功进入企业单位的门槛。

(此次图为2004年至2011年,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各届GIS毕业生所在行业变化趋势图,可见,事业、企业单位是GIS专业学生的主要流向渠道,但由于事业单位裁员、企业单位规模小等多因素的影响,二者的变化并不稳定,GIS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并不是特别理想)
至于除企业单位以外的最大一类招聘单位——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情形也不容乐观。

由于目前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正经历着减员增效的宏观调控时期,从而使得它们接受应届毕业生的积极性不高,毕业生能够直接进入这类招聘单位的机会也会相对减少。

另外,对于所有的GIS用人单位而言,据胡都不了避免地存在着两大类“偏见性”问题——“盲目追求高学历”和“性别歧视”。

目前社会上将学历作为唯一用人标准的风气比较盛行,认为毕业于“名校”的学生就一定比毕业于“二三流学校”的学生好,无疑,这种非理性的人才高消费很大程度上妨害了GIS专业人才的合理使用。

“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这种现象在各行各业中也并不少见。

由“性别歧视”所造成的对女大学生的偏见和错误的价值取向,使得很多GIS用人单位在一开始就将女大学生拒之门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