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简介

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简介

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简介
长宁在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魅力、和谐”美好新长宁中,发扬“风正心齐,开拓创新、勤俭务实、自强争优”的长宁精神,通过开展园林县城的创建活动,一个“城在竹海中,竹在城中,人在风景中”的竹生态型山水园林县城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2007年12月,长宁县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第十九个、宜宾市第一个省级园林县城。

创建园林县城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的领导,2006年县委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创建四川省园林县城,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十多名县级干部为副组长,以及县级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巩固暨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领导小组,使创建工作迈入了有序推进的轨道。

狠抓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

以县城公园绿化、广场绿化、道路绿化、街头景点绿化为重点,以单位庭院绿化、小区绿化为补充,全面改造县城区七个重点联片山体植被,在重点路段摆放盆景花卉,积极开展绿地认建、认养、认管活动,大力推广城市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和室内摆花养草,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县城绿量。

绿林环绕、蓝脉绿网、绿岛散布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已经形成。

到2009年底,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01公顷;绿化覆盖率40.93%,绿地率35.7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04平方米。

狠抓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每年义务植树达90万株以上,坚持院内绿化和院外绿化同步建设,公共绿化与小区绿化同步推进,地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城内绿化与城郊绿化同时建设,全方位绿化格局已经形成。

狠抓园林县城细胞工程创建活动,已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6个、“市级园林式单位”19个,“县级园林式单位”63个和“园林式
小区”8个。

园林式单位总数占可绿单位80%。

狠抓县城环境综合治理。

重点对城区主次干道、县城出入口、城乡结合部、社区结合部、农贸集贸市场的环境开展以整治“五乱”、保持“五洁”、实施“五化”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

生态指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用水无害化处理达65%以上,城市大气污染指数达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达到二类水质标准,噪声达标覆盖率100% 。

狠抓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把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创建园林县城的重点内容,加快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县城的总体功能和承载水平。

2009年我们将重点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长宁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县城竹都大道油化、江长路入口节点绿化、县城污水管网改造等创建项目。

对城区人行道和路面破损进行维修,对城区新建街道全面进行硬化、绿化和配套市政设施建设。

着力强化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我们坚持创建宣传干劲不松、力度不减,把巩固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果与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了形式多样而又富有成效的宣传活动。

一是把在创建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各项制度印制成宣传册发至各级干部职工和市民群众中,从思想上筑牢依法植绿护绿意识巩固创建成果,通过广泛宣传、严格执法,有效杜绝了乱砍树木和践踏草坪、违规占用绿地的行为;二是通过电视媒体、各种交通工具车身贴标,大力宣传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任务、措施及进展情况;三是以小区居民会议、板报、夕阳红志愿者宣传队上街游行宣传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

创建工作无止境。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省级园林县城命名后的巩固创建工作,2008年,县委召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工作实施方案,专题召开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动员大会,明确了创建的
目标、政策及措施,专门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把巩固创建工作涉及的40多个项目全部落实到十多个县级领导和责任部门,并与各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提出了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促进省级园林县城的巩固提升,始终坚持“环境立县”战略,紧紧围绕“风情竹海、秀水长宁”的形象定位和中国最美的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增绿量、建精品、精管护、塑形象”为重点,着力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城市景观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五大工程”,努力争创国家园林县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