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小脑共济失调PPT课件
14
3.跟-膝-胫试验
取仰卧位,上举一侧下肢,用足跟触及 对侧膝盖,再沿胫骨前缘下移; 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在举腿和触膝时 呈现辨距不良,下移时常摇晃不稳; 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难以找到膝盖;
15
4.闭目难立征(Romberg)
16
闭目难立征(Romberg)
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先 睁眼后闭眼;
步态
伴有症状
疾病
共济失调鉴别诊断
本体感觉
小脑性
前庭性
末梢神经、神经 根、后索、丘 脑、顶叶
小脑、脑干
前庭及其神经和 核
同侧或对侧 -
同侧或对侧 +
同侧 +++
-
+
++
-
+
-
+
-
-
减弱或消失 -
减弱 +
正常 -
+
-
+
有
无
有
正常
减弱
明显减退
踵步态
蹒跚步态
闭目时严重的蹒 跚步态
常有其他感觉障 碍
多发性末梢神经 炎、脊髓痨、亚 急性联合变性等
肢体共济失调
小脑肿瘤、炎 症、血管病、变
性病等
眩晕、恶心、呕 吐或听力障碍
前庭神经炎、链 霉素等中毒,脑
干疾病
额叶性 额叶前部
对侧 ? ? ? -
正常或减弱 无
正常 起立、步行不 能,站立时细小 步态向后移, 可有精神症状等
额叶症状 肿瘤、炎症、血
管病
检查方法
11
检查要点 1.指鼻试验
1.上肢外展,患者用食指尖端触及距其0.5 m远的检查者食指尖端,再触及自己的鼻 尖; 2.以不同的方向和不同速度进行; 3.先睁眼做,后闭眼重复; 4.两侧分别试验;
24
病因
尚不完全清楚。 1.约50%病儿在本病以前有病毒感染 最常见的前驱病是水痘,其他:肠道病毒感 染(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 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EB病毒、 流感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
25
病因
2.有报道在流感病毒疫苗接种后和水痘疫苗接 种后发生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病例。 3.细菌感染之后,如白喉、百日咳、猩红热等 现已少见。 4.药物中毒,如苯妥英钠不是本病常见原因。
急性小脑共济失调
Acute Cerebellar Ataxia
1
提纲
共济失调 分类与鉴别 查体 急性小脑共济失调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预后 典型病例介绍
2
共济失调(ataxia)
人体的正常运动是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小脑 、深感觉及前庭器官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 动的平衡和协调,称为“共济运动”。 这种协调发生障碍,称为“共济失调”。
26
病因
年份
作者 杂志
研究方 病例数
法
(例)
病因
2016【1】 余婕 江苏医药 回顾分 235 179例(76.1%)有前驱感染
析
史,125例(53.19%)有肠道手
2015【2】 李翠连支临持床约医药80回%顾病分 例108在共术有济史明确失的前调驱感染49例
等 发生文献以杂志前析1-3周有前驱(史47感15例.4染%(6)5史.有7%既) 往肠道手术病
3
分类
小脑性共济失调 感觉性共济失调 前庭性共济失调 大脑性共济失调
4
按外形
小脑性共济失调
按纤维连系
功能
绒姿球肌势小张和结力叶步减态低异常:前庭小脑
保持平衡和维持身体姿势 调节眼球位置
小表两站定眼共脑现随上写侧可抗可蚓立。球济小辨意 肢 愈见部阻能不 运 失脑距和运和大钟力打稳动调半蚓不动手(摆收击大球,障性旁良协共样缩自写步碍眼区和调济腱时己症态:颤意障失反的,)蹒。。向碍调大射胸如脊跚脑性最髓,前突,小震小重见然(行脑回脑颤,于撤走弹,不急去时现动能性外两象作完小力脚)控 调。愈运成脑不远制 控动接协病能离肌 抗协近调变立张重分调目精力力。即开标肌细停患,群时动止者摇活震作收前晃动颤,缩臂不愈字,抵明迹显愈。
言语障碍
由于发音器官唇、舌、喉等发音肌共济失调,使说话缓慢, 含糊不清,声音呈断续、顿挫或爆发式,表现吟诗样或暴 发性语言。
感觉性共济失调
脊髓后索损伤
病人不能辨别肢体位置和运 动方向,站立不稳,迈步不 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踩 棉花感,常目视地面行走, 在黑暗处难以行走。
周围神经病变 后根病变 丘脑病变 顶叶病变
19
6.直线行走试验
沿直线两脚交替向前行走(要求踵趾相接)10 步左右。观察行走过程中有无偏斜,及偏 斜方向和程度。
20
7.其他
过指试验 反跳试验 无撑坐起试验
21
急性小脑共济失调
22
急性小脑共济失调
小脑共济失调
慢性间歇性、发作 性小脑共济失调
23
急性小脑共济失调概述
是以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儿童常见,成人少见; 多发生于急性病毒性感染或细菌性感染之后; 症状和体征常常局限于小脑功能障碍; 无实验室和影像学确诊依据; 本病预后良好;
观察动作是否平稳、准确、连续,睁闭眼 是否一致。
12
指鼻试验的意义
小脑半球病变时表现为同侧越接近目标 时共济失调越明显,因辨距不良可常超 越目标。 感觉性共济失调时,睁眼共济失调无障 碍,但闭眼时则出现明显的共济失调。
13
2.轮替动作
前臂快速旋前和旋后; 一手用手掌、手背连续交替拍打对侧手掌; 小脑损害时动作笨拙,节律不均。
6
前庭性共济失调
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特发性双侧前庭病; 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天幕下肿瘤。
7
前庭性共济失调的鉴别
闭眼后并不立即出现身体摇晃或倾倒,而 是经过一段时间才出现,且摇晃程度逐渐 加重,身体多向两侧倾倒; 前庭功能检查内耳变温(冷热水)试验或旋转 试验反应减退或消失,病变愈接近内耳迷 路,共济失调愈明显; 改变头位症状加重。
睁眼
小脑病变
(+)
前庭迷路病变 (-)
脊髓后索
(-)
闭眼 (+) 逐渐加重 (+)
5.步态异常
a
b
c
d
18
步态异常
小脑蚓部病变或弥漫性病变造成躯干性共济 失调,步态笨拙,基底宽,步行方向不固定, 不能直线行走,上下身动作也不协调(酒醉 步态); 小脑半球病变或前庭病变:行走时向患侧偏
斜,在直线行走或绕椅行走时最为明显; 深感觉障碍:行走时下肢动作沉重,高抬腿, 重落地,夜间及闭眼时加重。
8
大脑性共济失调
额桥束和颞枕桥束是大脑额、颞、枕叶与 小脑半球的联系纤维,病损可引起共济失 调,症状轻,较少伴发眼震。以额叶病变 多见。 病因有:①肿瘤;②炎症;③血管病变 伴大脑病变症状,如惊厥、锥体束征、言 语及行为异常。
9
共济失调的鉴别诊断
病变部位
运动失调部位 眩晕
眼球震颤 言语障碍 深感觉障碍 腱反射 肌张力减低 闭目难立征 视力纠正 前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