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自然经济解体之标志解读微课(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自然经济解体之标志解读微课(共15张PPT)
一 是 文 物 保 护工作 紧紧围 绕保护 为主、 抢救第 一、合 理
利 用 、 加 强 管理的 方针,完 成了重 点文物 保护单 位的四 有档案 建设。 积极开 展文物 保 护 法 律 法 规讲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
:
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纭…… 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微课2: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的标志是什么?
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传统经济形态及其基本特征;
浙2、江知新道鸦昌片鼓战山争中后中学国自然徐经红济素开始解体的标志
一、古代中国传统经济形态是 什么?其基本特征怎样?
文 化 旅 游 广 播电视 局年终 工作总 结计划
一 、 全 面 推 进四项 文化工 程建设
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 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4分) (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4分) 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3分)
农民家庭手工业包括磨面、舂米、酿造等农
产品加工,以土石、竹木等原料的工具和生活用 品的制造等多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棉麻、丝 等手工纺织业,因而常把“男耕女织”或耕织结合 作为自然经济的代称。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 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 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
【答案】(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4分) 不同:
因此,考察自然经济的解体,我们一般从手工棉纺织业的破坏入手;即棉纺、纺
织、耕织分离过程来看。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大量倾 销洋纱洋布,使得机制洋纱冲击中国传统的手工土纱,破坏了传统的棉纺即植棉和 纺织相结合,以及纺纱和织布相结合,即纺织结合; 洋(机)布代替土布,即破坏 了耕织结合;
手工纺织业,是由纺与织两部分工艺组成的。 纺是指把棉花、麻、毛等做成纱线的过程,织是指 把纱线变成布匹的过程。
农民家庭棉手工业包括三个环节: (1)植棉和纺织相结合,或“棉与纺”结合; (2)纺纱和织布相结合,或“纺与织”结合; (3)纺织和粮食生产相结合,即通常所说“耕织结合”。
材料一: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 国,而女红失业;……”
——白居易《朱陈村》
自然经济;
材 小料农反业映与了小什手么工经业济结形合态?,其自基给本自特足征。是什么?
(浙江学考2016.10.第2题.) 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为什么通常把“男耕女织”或 者“耕织结合”作为自然经济的代称?
三、为什么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 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男耕女织
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
自种粮棉、自己纺纱、 自己织布、自己消费
棉纺结合 纺织结合 耕织结合
变动
列 强 入 侵
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 开设工厂
棉与纺 纺与织 耕与织
分 离
自然经济 破坏
..... 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作业
25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 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元明以来,棉布逐步取代麻、丝面为人民衣被
的主要材料,耕织结合也就主要指农业和棉纺织 业的结合。
而手工棉纺织业,是由纺与织两部分工艺组成的。纺是指把棉花、麻、毛等做成
纱线的过程,织是指把纱线变成布匹的过程。那棉麻这些纺织原料怎么来呢?农家 自己自种。
如果从严格来看自然经济的意义来说,即从原料直到制成消费品基本上自给这个 意义来说,农民家庭棉手工业包括三个环节:(1)植棉和纺织相结合,或“棉与纺” 结合;(2)纺纱和织布相结合,或“纺与织”结合;(3)纺织和粮食生产相结合,即 通常所说“耕织结合”。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结合的破坏,都意味着这种自然经济体系 的一定程度的分解。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
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
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
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 通 过 实 施 小康文 化工程 ,全旗整 体文化 水平明 显提高 。 5、 文 化 基 础 设施建 设得到 加强。 一是新 建成一 级文化 站1个 ,二是投 资XX万 元新建
的 建 筑 面 积 达8400多 平米 的文化 活动心 大楼即 将投入 使用。 、 通 过 萨 日 纳艺术 工程的 实施,推 动乌兰 牧骑的 创作和 演出 一 是 确 立 精 品意识 。我旗 乌兰牧 骑以五 个一工 程为龙 头,按照 萨日纳 艺术创 作5年 规 划 ,坚 持 面 向群众 、贴进 基层,多 出精品 的思路 ,全年 共创作 出舞蹈 6 个,歌 曲25首 , 小 品 、 相 声 4个,器 乐节目 4个。其 民族风 情组舞 《敖包 乃日》 在XX年 举行的 第三届 内 蒙 古 自 治 区乌兰 牧骑艺 术节荣 获集体 演出金 奖,团队 一专多 能一等 奖。 二 是 为 了 提 高乌兰 牧骑整 体演出 水平,今 年我们 从内蒙 古歌舞 剧院、 鄂尔多 斯歌舞 团 邀 请 到 国 家一级 编导高 台、国 家一级 作曲家 乌力吉 、国家 一级剧 作家齐 ·毕力格 等 多 位 专 家 来我旗 对演职 人员进 行专业 技能培 训,并现 场指导 排练。 、 通 过 实 施 文物保 护发展 工程,文 物保护 工作取 得显著 成绩
因此,列强倾销洋纱洋布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土纱土布,使得农民家庭棉手工业三
大结合不同程度遭到破坏,这种破坏也就意味着自然经济一定程度的破坏瓦解。所 以我们一般就把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作为自 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材料二: 80年代中期,进口纱价比70年代初下降1/3以 上。……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洋纱来织布比较合算……
洋布“副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
布而不用”。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洋——纱19冲49》击土纱、 洋布冲击土布
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