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增进民生福祉

2018年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增进民生福祉

增进民生福祉关注1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时政热点1.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2.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3.2017年9月14日, 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揭晓,40名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人士获奖。

4.2017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4个扶贫日,也是第25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全国各地开展了系列扶贫活动。

5.2017年12月27日至29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2018年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实现20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

6.2017年是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全年共计9个省区市的28个县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县的数量进一步下降。

国务院扶贫办预计,2017年减少1300万左右贫困人口。

知识链接1.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4.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党和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7.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8.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9.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设题角度】(一)是什么1.2018年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发展现状?(例举类)①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③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类)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党和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努力维护社会稳定;④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⑤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等。

3.国家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奖说明了什么?(我国把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说明了什么?)(说明类)①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的高度重视,对扶贫开发的坚强决心;②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③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④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⑤党和政府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新。

(二)为什么1.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何重要意义?(意义类)①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②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国家奖励脱贫攻坚人员有何重要意义?(意义类)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有利于激励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主动性,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稳定;⑤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怎么做1.我国怎样才能打赢扶贫攻坚战?(做法类)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存保障;③坚持教育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④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财政、项目扶持力度;⑤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扶贫开发的更大合力等。

2.青少年学生能够为“扶贫”工作做出哪些努力?(做法类)①向国家有关部门就“扶贫”工作提合理建议;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把节约下来的物质财富捐献给贫困群众;③如果发现“扶贫”工作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举报;④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扶贫”工作,增强人们的“扶贫”意识。

关注2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时政热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2018政府工作报告送出的民生福利: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取消流量“漫游”费;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过去5年来取得的民生成果令人欣喜:国内生产总值由54万亿元增长至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2017年7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举行发布会。

党2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养健康和国民营养工作。

2017年9月15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举行启动仪式。

主题为“双创促升级,壮大新动能”。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写入了党章。

知识链接1.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党和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4.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5.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6.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设题角度】(一)是什么1.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类)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党和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努力维护社会稳定;④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⑤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等。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说明了什么?(说明类)①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②我国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营造全民创新的社会氛围,建设创新型国家。

3.“我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这个信心来于自哪里?(例举类)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③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④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等。

(二)为什么1.过去5年来取得的一项项民生成果令人欣喜。

这有何重要意义?(意义类)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②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③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④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

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原因类)①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和谐社会;⑤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等。

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养健康和国民营养工作有什么意义?(意义类)①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权;②有利于依法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4.国家连续三年举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有什么重要意义?(意义类)①有利于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②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③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和促进民生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启示类(感悟、感想、体会)1.过去5年来党和政府向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民生成绩单,对此,你感悟到了什么?①彰显了党和政府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和勇气。

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⑤党和政府坚持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2.“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写入了党章。

对此,你有何感悟?①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被写入党章,与为人民谋幸福一脉相承。

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写入党章,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写入党章,是坚持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

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必须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方略,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4。

相关主题